[1] |
冯雯杰, 王秋云, 高发瑞, 丁新华, 刘淑珍, 张巧玲, 黄信诚. 免疫诱抗剂ZNC对水稻的促生增产效果初探[J]. 中国稻米, 2022, 28(2): 66-68. |
[2] |
赵振东, 孙廉平, 曹正男, 宁晓海, 曹立勇. 腐植酸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特性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2, 28(1): 38-42. |
[3] |
杜萌,马畅,马凌霄,付立东*. 有机水溶性微肥对不同密度水稻群体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9, 25(4): 51-54. |
[4] |
申宏波1,何兴龙2,刘艳波2,何江2,赵俊峰2,孙彤阳3*. 生物壮秧剂作用效果研究初报[J]. 中国稻米, 2019, 25(4): 99-101. |
[5] |
姜心禄1,2,3,杨永波4,付明全5,李旭毅1,2,3,池忠志1,2,3,郑家国1,2,3*. 直播方式和播种方式对直播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8, 24(3): 58-61. |
[6] |
郭夏宇1,苏卓2,黄思娣1,龙继锐1*. 不同类型复合肥在超级杂交稻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稻米, 2018, 24(3): 79-82. |
[7] |
吕小红,付立东,王宇,隋鑫,任海,李旭,杜萌,马畅. 氮肥运筹对滨海稻区钵苗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8, 24(1): 92-95. |
[8] |
吴美娟,黄洪明,汪暖. 甬优17机插种植表现及高产配套技术[J]. 中国稻米, 2016, 22(5): 105-107. |
[9] |
吴美娟1,黄洪明1,汪暖1,刘新华2,曹春信2. 不同播种量和壮秧剂用量对中早39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6, 22(1): 74-76. |
[10] |
郝兴顺1,吴玉红1,李文生1,冯志峰1,王胜宝1, 蒙天俊1,邓根生1,陈进1,张兴2. 不同育秧方式及壮秧剂对陕南稻麦油两熟区机插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5, 21(5): 53-58. |
[11] |
王啟梅, 李岩, 刘明, 李刚华*, 刘正辉, 唐设, 丁承强, 王绍华, 丁艳锋. 营养生长期高温对水稻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5, 21(4): 33-37. |
[12] |
钱银飞1, 陈先茂1, 许亚群2, 旷宗夏2, 谢亨旺2, 刘方平2, 王少华2, 才硕2, 彭春瑞1*. 节肥控污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5, 21(4): 83-87. |
[13] |
张玉屏, 蔡雪青, 向镜, 陈惠哲, 朱德峰*. 不同抗旱剂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5, 21(4): 142-146. |
[14] |
杨雪芹1, 张彩霞1, 杨永杰1, 符冠富1, 梁玮瑜2, 吴家强2, 陶龙兴1*. “美加富”对水稻生长发育的生理影响及增产效果[J]. 中国稻米, 2014, 20(5): 68-71. |
[15] |
张彩霞1, 杨雪芹1, 杨永杰1, 符冠富1, 杨惠菊2, 陶龙兴1*. 永浩液肥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4, 20(4): 5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