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建霞,陈晓阳,钱秋平*,朱浩,虞涛,陈丽平,邓飞. 不同育秧方式对连作晚稻超秧龄机插质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0, 26(1): 89-91. |
[2] |
陈少杰1, 蒋琪1, 朱德峰2, 陈惠哲2. 连作晚稻钵形毯苗精量稀播机插技术研究[J]. 中国稻米, 2017, 23(6): 53-56. |
[3] |
苏柏元1,王亚梁2,朱德峰2, 陈惠哲2. 春优84在浙东地区作连作晚稻栽培的适应性试验[J]. 中国稻米, 2017, 23(3): 97-99. |
[4] |
陈少杰,蒋琪. 不同秧龄对机插连作晚稻宁84和甬优538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7, 23(2): 75-77. |
[5] |
孙雄彪,周建霞,汤志飞,钱秋平*,朱浩,邓飞,蒋梅巧. 甬优538在武义作连晚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 2016, 22(S1): 44-45. |
[6] |
陆惠斌,陈少杰. 不同栽培方式对连作晚稻产量和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5, 21(6): 62-65. |
[7] |
蔡建军,林采舜,叶斌斌,何杰,许剑锋. 土壤调理剂在酸化稻田连作晚稻上的应用效果[J]. 中国稻米, 2015, 21(6): 85-87. |
[8] |
吕高强, 胡长安, 支新中, 徐洁章, 范银松. 永康市机插连晚籼粳交品种选择试验[J]. 中国稻米, 2015, 21(3): 81-82,85. |
[9] |
房玉伟1, 洪一前2, 薛占奎1, 吉洪湖3, 胡谷琅1, *. 不同类型连作晚稻机插安全齐穗期和适宜播栽期的研究[J]. 中国稻米, 2014, 20(5): 42-47. |
[10] |
郑晓微. 不同播量与培养土对机插连晚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4, 20(1): 78-82. |
[11] |
胡润1 2,王佳佳3,秦叶波4,王子民1,欧阳由男1*. 连作晚稻无土基质育秧机插效果[J]. 中国稻米, 2013, 19(4): 103-105. |
[12] |
茅宝田;沈桂法;戴水高;方文英 . 连作晚稻秀水03不同种植方式比较研究[J]. 中国稻米, 2010, 16(4): 64-65. |
[13] |
禹盛苗;陈润兴;吕周林;赵旭锋;许德海;朱旭东;金千瑜. 杂交稻新组合天优华占作单季、连作晚稻种植适宜播种期的研究[J]. 中国稻米, 2009, 15(5): 41-44. |
[14] |
张玉屏[];陈惠哲[];周爱珠[];金武昌[];周正春[];朱佰明[];朱德峰[]. 浙江省连作晚稻产量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 中国稻米, 2008, 14(4): 43-45. |
[15] |
范友胜;甘传良;卢爱芳;朱强国;李强;孙茂虎;周兵;方先和. 优质晚粳武运粳7号作连晚高产栽培技术组合研究[J]. 中国稻米, 2007, 13(5): 4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