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立超, 谢树鹏, 门龙楠, 魏中华, 孙中华, 宗天鹏, 符强, 董晓慧, 王翠玲. 黑龙江粳稻品质育种现状及对策[J]. 中国稻米, 2022, 28(4): 19-22. |
[2] |
刘玮琦, 肖丰, 曾盖, 肖应辉, 罗丽华. 杂交籼稻外观品质性状与食味品质性状典型相关分析[J]. 中国稻米, 2022, 28(4): 40-43. |
[3] |
赵飞, 刘建, 杜锦, 曹高燚, 向春阳, 吴秀茹, 杨娅坤. 天津春稻和麦茬稻品质特性比较[J]. 中国稻米, 2021, 27(6): 112-114. |
[4] |
张卫星, 马晨怡, 袁玉伟, 张伟贵, 胡贤巧, 陈铭学, 朱智伟. 我国水稻三大优势产区稻米品质现状及区域差异[J]. 中国稻米, 2021, 27(5): 12-18. |
[5] |
邹禹, 钱宝云, 占新春, 郑乐娅, 梅德勇, 张培江. 不同播期、收获期和储存期对优质长粒籼稻整精米率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1, 27(2): 47-50. |
[6] |
韩笑,赵海成,滕汶志,李红宇*,潘喜鹏,芦佳浩,王雪彬,刘梦红. 利用AMMI模型评价苏打盐碱土对水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稳定性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8, 24(4): 76-80. |
[7] |
胡成成, 陈林*,赵双玲*, 陈伊锋,李继忠. 酵素菌肥对膜下滴灌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7, 23(5): 84-85. |
[8] |
张先德1,2,徐富贤1*,张林1,熊洪1,周兴兵1,蒋鹏1,朱永川1,刘茂1,郭晓艺1. 川南杂交中稻收割期与干燥技术对整精米率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6, 22(4): 25-27. |
[9] |
孟庆虹12#, 严松1#, 王少元1, 张志宏1, 袁超1, 周野1, 卢淑雯1. 留胚米加工专用品种筛选研究[J]. 中国稻米, 2014, 20(3): 50-53. |
[10] |
况浩池#,杨扬#,曾正明* ,罗俊涛,陈光珍,何兴材,付均. 籼型杂交水稻组合加工与外观品质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稻米, 2013, 19(6): 44-45. |
[11] |
焦桂爱,胡培松,唐绍清,罗炬,谢黎虹. 一种快速鉴定籼稻品种整精米率的方法[J]. 中国稻米, 2011, 17(5): 6-10. |
[12] |
况浩池;曾正明*;罗俊涛;杨 扬;陈光珍;何兴材;付 均 . 自然条件下不同晾晒方式对泸香615裂纹米形成的影响 [J]. 中国稻米, 2010, 16(4): 32-33. |
[13] |
徐富贤;熊 洪;张 林;郭晓艺;朱永川;周兴兵;刘 茂 . 杂交中稻稻谷整精米率与籽粒及穗部性状的关系研究[J]. 中国稻米, 2010, 16(2): 39-42. |
[14] |
江建华;张启武;洪德林. 两种穗型水稻品种杂交后代外观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J]. 中国稻米, 2008, 14(2): 32-34. |
[15] |
李建广;张秀和;张国新;甄翠荣. 水稻新品种垦稻201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 2006, 12(6): 2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