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寿建尧1,2,杨长登2,戚航英1,吴森贤1. 超级早稻中早39叠盘暗出苗机插育秧模式增产机理和操作规程[J]. 中国稻米, 2017, 23(2): 57-59. |
[2] |
周清明1, 匡光亮2,黄建华3. 优质两系杂交籼稻广两优6308的生育特性
及其栽培要点[J]. 中国稻米, 2016, 22(3): 98-99. |
[3] |
余玉1,周清明2,何体洪3,黄建华4. 优质杂交籼稻金谷优330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 中国稻米, 2015, 21(6): 103-104. |
[4] |
林朝法1,林潮澜2,吴树业2. 微生物与化学制剂快速催腐秸秆技术与应用效果初探[J]. 中国稻米, 2013, 19(4): 117-,120. |
[5] |
周爱珠, 刘才高. 水稻双季双抛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J]. 中国稻米, 2012, 18(6): 49-50. |
[6] |
李黎红, 倪建平. 国内外种子产业特点和我国水稻种业的发展趋势[J]. 中国稻米, 2011, 17(6): 16-18. |
[7] |
陈志德;王才林;赵 凌 . 日本直播稻的发展及启示 [J]. 中国稻米, 2010, 16(4): 37-39. |
[8] |
王志刚;申红芳;王 磊 . 我国水稻生产的特点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J]. 中国稻米, 2010, 16(1): 26-29. |
[9] |
谢仁康;杨永春;张文杰;毕永奇;潘良齐 . 麦套稻田杂稻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J]. 中国稻米, 2009, 15(4): 54-56. |
[10] |
易红娟;杨凌峰;张谷丰;孙雪梅. 江苏通州市稻区褐飞虱暴发特点及控制策略[J]. 中国稻米, 2008, 14(5): 67-69. |
[11] |
陈志清;孙广仲;陈育群;郁祖良. 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发生特点及栽培对策[J]. 中国稻米, 2007, 13(1): 61-62. |
[12] |
王磊. 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RCTAS)简介[J]. 中国稻米, 2006, 12(4): 26-26,29. |
[13] |
陈翻身[];许四五[]. 杂交早稻与后茬再生稻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 2006, 12(4): 33-33. |
[14] |
石少龙. 关于湖南种粮大户的调研报告[J]. 中国稻米, 2006, 12(3): 4-5. |
[15] |
蔡国梁. 诸暨市水稻螟虫的发生现状及治理对策探讨[J]. 中国稻米, 2006, 12(1): 3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