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阮新民, 陈曦, 岳伟, 占新春, 从夕汉, 杜弘杨, 施伏芝, 吴德祥, 罗志祥. 安徽沿江平原区播期对稻麦周年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1, 27(6): 38-46. |
[2] |
谭陈菊,雷雪芳,谢华炎,张超,杨茗,崔伏生,陈文洪. 浅谈江西有色稻开发前景[J]. 中国稻米, 2019, 25(4): 80-82. |
[3] |
徐雪1,2,王玉联3,李念3,邹礼平1,刘翔4,姚国新1,5*. 神农架特色稻品种冷水红的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J]. 中国稻米, 2019, 25(1): 62-64. |
[4] |
潘俊峰1,钟旭华1*,黄农荣1,刘彦卓1,约麦尔·艾麦提2,巴拉提·巴克2, 梁开明1,彭碧琳1. 近20年新疆水稻生产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稻米, 2017, 23(3): 22-27. |
[5] |
蒋鹏1,2,熊洪1,2,张林1,2,朱永川1,2,郭晓艺1,2,周兴兵1,2,刘茂1,2,徐富贤1,2*. 成都平原不同茬口直播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7, 23(1): 73-77. |
[6] |
闵军1,王子平1,阳标仁1,刘三雄1,刘利成1,黎用朝1*,邓建军2. 湖南有色稻米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建议[J]. 中国稻米, 2016, 22(1): 19-21. |
[7] |
王翠玲. 寒地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精确施氮技术[J]. 中国稻米, 2013, 19(3): 39-40. |
[8] |
李彦利1, 贾玉敏1, 孟令君1, 时羽1, 严永峰2, 严光彬1 . 不同熟期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出穗后茎秆干物质转移量和叶片光合量对产量的贡献分析[J]. 中国稻米, 2012, 18(4): 45-47. |
[9] |
宋福金, 魏中华, 高存启, 王翠玲. 寒地水稻不同类型品种精确定量施肥技术研究[J]. 中国稻米, 2012, 18(3): 54-56. |
[10] |
游月华. 紫黑米的色素和营养成分研究综述[J]. 中国稻米, 2006, 12(5): 7-8. |
[11] |
王仲礼;赵晓红. 糙米的营养价值及其新型食品开发应用[J]. 中国稻米, 2005, 11(5): 47-48. |
[12] |
王仲礼. 国外对米糠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应用[J]. 中国稻米, 2005, 11(3): 49-51. |
[13] |
王越涛[];尹海庆[];王生轩[];鹿占磊[]. 黑色稻米的营养保健价值及开发应用前景[J]. 中国稻米, 2005, 11(2): 39-40. |
[14] |
严永峰;全东兴;南钟浩;周舰. 吉林省主栽优质米水稻品种特征特性研究[J]. 中国稻米, 2004, 10(3): 13-14. |
[15] |
宋继娟;柳金来;周柏明;刘荣清. 优质水稻新品种通丰5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 中国稻米, 2004, 10(3): 1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