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竭润生, 徐富贤. 我国粮食生产近况及其发展策略[J]. 中国稻米, 2012, 18(3): 28-31. |
[2] |
中稻宣. 新闻集锦[J]. 中国稻米, 2009, 15(2): 77-77. |
[3] |
无. 中国水稻研究所 关于维护“中9A”知识产权的声明[J]. 中国稻米, 2008, 14(1): 80-80. |
[4] |
金连登;朱智伟;闵捷. 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推进农业标准化作贡献[J]. 中国稻米, 2005, 11(5): 8-9. |
[5] |
郑加诚[];吴朋喜[];黄文胜[]. 超级稻中浙优1号在浙南作连晚试种结果与栽培技术集成[J]. 中国稻米, 2005, 11(4): 29-30. |
[6] |
夏小勇[];吴学勇[];徐林典[]. 中优838晚春高产制种技术[J]. 中国稻米, 2005, 11(2): 32-33. |
[7] |
余汉勇;魏兴华;王一平;袁筱萍;汤圣祥. 优质旱稻新品种中旱209的选育及应用[J]. 中国稻米, 2005, 11(1): 20-20. |
[8] |
胡慧英. 水稻新品种保护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的有效实施[J]. 中国稻米, 2005, 11(1): 23-24. |
[9] |
龙彭年. 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稻米, 2004, 10(5): 6-8. |
[10] |
无. 农业部确定2004年四大粮食作物中水稻的主推技术及主导品种[J]. 中国稻米, 2004, 10(2): 14-14. |
[11] |
谢黎虹;陈能;段彬伍;朱智佛. 世界稻米的饮食特色[J]. 中国稻米, 2004, 10(2): 47-48. |
[12] |
无. 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 稳步调整农业结构 努力提高农业效益[J]. 中国稻米, 2003, 9(4): 26-26. |
[13] |
徐新阳;金千瑜;章蓉蓉. 稻鸭共育——一项安全 绿色 高效 实用的新技术[J]. 中国稻米, 2003, 9(3): 42-42. |
[14] |
蒋彭炎[];陶继轩[]. 浙江省粮食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与贡献[J]. 中国稻米, 1997, 3(4): 29-31. |
[15] |
朱德峰;亢亚军. “超级水稻”品系在杭州的表现及其评价[J]. 中国稻米, 1995, 1(3):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