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键功能基因GW8让水稻高产好吃 日前,英国《Nature Genetic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称,他们发现了一个可以同时影响水稻品质和产量的基因GW8,若将它应用到新品种水稻的培育中,有望让稻米好吃又高产。GW8基因是在称作世界上最好吃的水稻巴基斯坦的巴斯马蒂品种中发现的。巴斯马蒂品种上的GW8基因可以让稻米变得更为细长,还会影响米粒色泽、米粒中淀粉粒的排列和结构等特性。经过多年攻关,研究小组从巴斯马蒂水稻品种中克隆了GW8基因,由此进一步发掘出一个新的变异类型。研究显示,GW8基因一个关键位点突变即可提升水稻品质又可促进穗粒数增加,将突变后GW8基因的新变异位点导入巴斯马蒂品种后,在保证优质的基础上可使其产量增加14%;将它导入我国高产水稻品种后,在保证产量不减的基础上可极显著提升稻米品质。 ●水稻油菜素内酯信号传导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2年6月8日,《The Plant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DWARF AND LOW-TILLERING Acts as a Direct Downstream Target of a GSK3/SHAGGY-Like Kinase to Mediate Brassinosteroid Responses in Rice ”的论文(DOI:10.1105/tpc.112.097394),该论文揭示了水稻中GSK2与DLT相互作用介导的BR信号传导的分子及生化机制。油菜素内酯(BR)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参与调控植物株型、器官大小及抗病抗逆等过程。研究者通过大规模筛选水稻突变体,获得一个BR不敏感材料,并通过图位克隆方法克隆到相应基因DLT。DLT编码一个植物特异的GRAS蛋白家族成员,为水稻BR信号传导中一个新的关键正调控因子。进一步研究发现,DLT作为转录因子,可能为水稻中GSK3/SHAGGY-like激酶的直接底物,童红宁博士克隆了该激酶基因,命名为GSK2。分子、生理、生化及遗传等技术证明,GSK2为BR信号传导中的一个关键负调控子,通过与DLT直接相互作用对其磷酸化来调控DLT的蛋白水平及活性。 ●“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取得重要成果 “十一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重点项目“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于2010年批准立项,2012年5月在北京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基于前期十余年研究的积累,积极引进水稻功能基因组等项目的研究成果,在“绿色性状”(抗多种病虫害、氮磷肥高效利用、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种质创新和“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项目重点围绕“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育种目标, 立足于绿色超级稻相关性状标记辅助转移与有利性状累加,在绿色性状新种质的创制、具有多种优良特性的新品种的培育以及分子设计聚合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该项目创制了一大批抗多种病虫害、节水抗旱、氮磷营养高效、高产优质的优异种质和中间材料,实现了优异资源的全国共享。项目实施期间共创制水稻抗病虫、氮磷营养高效利用、节水抗旱、高产优质等绿色性状的新种质共计770份,其中抗病虫368份,氮磷养分高效180份,节水抗旱187份,优质高产73份。育成初步具备绿色超级稻特征的新品种7个,累计推广绿色超级稻4万hm2,普遍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50 kg/667 m2,累计新增稻谷3 000万kg,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超级稻种肥一体化项目将落户深圳 深圳虽没有良田千顷种植农作物,但不妨碍高科技农业投来青睐的目光。日前,两家分别从事超级稻稻种及生化肥料研发和生产的农业科技企业在深通过深圳市安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搭桥”,引入美国太平洋环球有限公司提供融资服务,获得美国投资。全新的超级稻种肥一体化项目总部将设在深圳,并在大鹏建立育种基地。两家农业高科技企业分别是安徽袁禾实业有限公司和湖南丰惠肥业有限公司,分别生产2011年实现产量926.6 kg/667 m2的超级稻稻种以及超级稻专用的生化肥料。新的超级稻种肥一体化项目将在深圳大鹏新区设立育种基地,利用深圳炎热、台风、雨季等多样化气候环境培育杂交超级稻。 ●“低产水稻土产量提升关键技术研发现场观摩研讨会”在长沙成功举行 6月29日-7月1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承办的“低产水稻土产量提升关键技术研发现场观摩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南方低产稻田占水稻田1/3左右,提升低产田水稻产量是提高我国水稻总产的重要途径。南方水稻田长期泡水,潜育性土壤面积大,水稻生长制约因子多、有害物质多,需要发挥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优势,促进品种、土壤、栽培等多学科配套、联合攻关、整体推进。为此,农业部启动南方低产水稻土改良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项目通过一年多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性成果,但还需进一步进行技术集成。 ●发展中国家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班在长沙开班 6月11日,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承办的发展中国家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班在长沙开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出席开幕式并作了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的报告。来自越南、孟加拉、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巴西、哥伦比亚等10个国家的19名学员参加了此次为期20天的培训。培训期间,学员们学习杂交水稻基本理论、杂交水稻育种、制种、栽培、病虫草害防治及杂交水稻种子纯度快速鉴定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