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科技支撑水稻九连增 农业部日前发布消息,2012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九年增产。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指出,2012年水稻继续增产,除了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科技支撑是重要因素。程式华说,科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高产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如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推广品种从2005年的28个增加到2012年的96个,推广面积从2005年的不到334万hm2增加到2012年的800万hm2以上,每667 m2增产可达到60 kg左右。二是现代水稻生产技术推广加快。近年来,在中央财政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集中育秧、机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机械收获等体现社会化、专业化、集约化现代水稻生产方式的生产技术得到了推广普及,提高了劳动力紧张情况下水稻生产技术到位率,促进了品种产量潜力的发挥。据农业部统计,我国水稻机插秧率从2005年不到10%提高到2012年的25%以上。三是防灾减灾技术日益引起重视并推广。近年来,各地以落实国家水稻生产技术补贴政策为抓手,推广了一批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促进了水稻增产。2012年,中央财政首次对江西、湖南等4个早稻主产省(区)早稻集中育秧进行补助,其原因之一也是为了预防低温导致早稻烂种烂秧。 ●今冬明春农田水利投资将超3 000亿 水利部相关人士近日透露,2012-2013年度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争总投资较上年增加15%以上,实现总投资超过3 000亿元,地方各级财政配套投资约44%,群众及社会其他组织投资约15%。投资重点包括:圆满完成6 0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在2013年春灌前完成2012年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任务;全面推进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积极开展西北、华北地区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前期工作;确保全年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00万hm2。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驯化可能始于广西珠江流域 人类祖先最早驯化水稻是在哪里?上海科学家从水稻基因里发现了答案,很可能是我国广西境内的珠江流域。近日,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这一结果。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韩斌研究员率课题组在构建“栽培稻单倍体型图谱”的基础上,从全球不同生态区域中选取了400多份普通野生水稻,对它们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和序列变异鉴定,与先前的栽培稻基因组数据一起,构建出一张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的精细图谱,发现了水稻的驯化起源。水稻驯化是从我国南方地区的普通野生稻开始,经过漫长的人工选择形成了粳稻;对驯化位点的鉴定和进一步分析发现,分布于广西的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最近。经过群体遗传学分析,大致可推断出栽培稻的扩散路径:人类祖先首先在广西的珠江流域,利用当地的野生稻种,经过漫长的人工选择驯化出了粳稻,随后往北逐渐扩散;而往南扩散的则进入东南亚,在当地与野生稻种杂交,产生了籼稻。 ●水稻“长”出血蛋白 “人血清白蛋白”是治疗烧伤、肝腹水、肝硬化等疾病的“黄金救命药”。眼下,它只能从血浆中提取,缺口极大。2006年开始,武汉大学杨代常教授团队开始转人血清白蛋白基因水稻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今,已建立了150 kg生产线,目前技术提取的人血清白蛋白纯度达到99.9%。杨代常教授估计,将在2013年完成临床前研究,5年后有望进入临床应用。 ●我国科学家揭示水稻生殖隔离机理 2012年9月,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课题组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水稻籼粳亚种间生殖隔离的机理,为有关籼粳杂种不育、物种生殖隔离分子机理、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试种水稻获丰收 11月1日,地处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南边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且末支队生产技术人员对该支队二连承包职工李成坤试种植的13.4 hm2有机水稻进行测产,获50 t的高产,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的创举。 ●广西粉垄栽培水稻可增产两成 所谓“粉垄栽培水稻”,就是改变稻田传统犁耙打模式,用粉垄机械在干田时一次性粉垄碎土(土层结构不改变),回水软土直接移栽秧苗,田间水分湿润管理,土壤呈海绵状,为水稻高产创造良好土壤环境。2011年以来,粉垄栽培水稻已在玉林、北流进行了连续四季的试验示范,对比常规栽培技术,第一季增产20%左右,第二季至第四季免耕或轻耕种植增产5%~10%;在广东试验,每667 m2增产70 kg以上;在河南试验,粉垄栽培小麦增产20%,第二茬轮种水稻也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国际水稻研究所发布黄金大米研究现状 黄金大米,又名“金色大米”,是一种转基因大米,由美国先正达公司研发,据称能帮助人体增加维生素A吸收。根据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更新报告,截至2012年9月,黄金大米依然处于开发和评估阶段。 ●非洲水稻中心抗击“水稻艾滋病”研究或将有新突破 非洲水稻中心将推出多种水稻品种来抗击“水稻艾滋病”。“水稻艾滋病”是当地对水稻黄斑驳病毒(RYMV)的俗称。该中心的科学家发现莫桑比克一种名为Gigante的水稻品种可以抗RYMV,他们鉴定和绘制了Gigante的抗性基因,以期应用分子育种技术来提高西非优良水稻品种对RYMV的抗性。这些存在潜在抗性的品种的近等基因系(NIL),将在人工控制条件进行筛选,并在几个目标国家的多个试验点进行试验,检测它们对多样化的RYMV自然种群的抗性。 ●第十二届全国粳稻米、杂粮产业大会将于2013年3月6-7日在长春召开 大会组委会秘书处联系电话: 0431-86931008。 (中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