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稻米 ›› 2013, Vol. 19 ›› Issue (1): 85-85.DOI:

• 综合信息 • 上一篇    

信息集锦

  • 出版日期:2013-01-20 发布日期:2013-01-20
  • Online:2013-01-20 Published:2013-01-20

摘要: ●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亿t,比2011年增长3.2%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8 957万t,比2011年增产1 836万t,增长3.2%。
●农业生产:病虫防治从单兵作战迈向集团会战   目前,全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有1.88万个,从业人员达132万人,其中持证上岗43万人,大中型植保机械拥有量49.7万台套,日防控作业能力达376.7万hm2,同比增加73.1万hm2,增幅达24%。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对14个省110个县的调查结果,88.8%的县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统防统治率平均达42.5%,其中粮食作物的统防统治率达45.9%。随着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能力明显提升,有效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减损增产效果明显。据河南、湖南等省统计部门评估,专业化统防统治与农民一家一户自防相比,小麦、早稻、晚稻和玉米每667 m2平均分别增产60.0 kg、49.0 kg、50.5 kg和65.0 kg,增幅在10%~20%。2012年,全国统防统治项目区累计实现虫口夺粮减损增收粮食190.5亿kg,比上年增加61.8亿kg;农药减量效果明显,江苏省18个县市调查表明,专业化统防统治区每季水稻每667 m2平均用药量比农民自防区减少15.8%。广西蔬菜区通过统防统治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农药使用量减少30%。初步统计,2012年全国项目区节约农药用量约2.88万t,节本增效效果明显。多地实践证明,通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每季水稻每667 m2平均节省农药和人工成本40~50元,多挽回产量损失50 kg以上,节本增收168元;每季小麦每667 m2平均节省农药和人工成本15~20元,多挽回产量损失60 kg以上,节本增收137.4元;每季玉米每667 m2平均节省农药和人工成本10元,多挽回产量损失65 kg以上,节本增收147.8元。
●《PNAS》:我国科学家发现并克隆一个水稻新基因——qGL3   2012年12月26日,《PNAS》杂志发表了由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的最新科研成果,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可以影响水稻品质、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基因——qGL3。田间试验表明,应用qGL3等位基因可以通过影响粒长、粒重和籽粒充实度,从而显著提高近交和杂交水稻品种的产量。此项研究发现对于培育新的优良品种,大大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为杂交稻育种提供新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大兵带领团队进行研究,为水稻杂交育种提供了一种新材料,可以克服现有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中不育系育性不稳定等问题,并为阐明植物光敏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长江中下游地区两系杂交稻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项目实施1年来,已育成两系杂交稻新品种9个,建立百亩核心方66个,千亩示范区32个,万亩示范方11个,新品种推广面积达215.7万hm2。繁殖两系不育系126.7万hm2;制定4项杂交稻制种技术规程和1项两系不育系高产繁殖规程,集成2项高产栽培技术规程,1项通过技术标准通过审定;获得10项专利授权;申请品种权保护13项;发表研究论文24篇,出版专著1部;研发成功农机新产品3台(套);培养技术骨干和种粮大户653名,培训农民8 150人次以上。
●辽宁省稻蟹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由辽宁省农科院主持完成的“稻蟹生态种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取得多项突破,并荣获2012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经过6年潜心研究,辽宁省农科院研究人员有效解决了制约稻蟹生态种养过程中的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创建了“深沟高畦,大垄双行,沟边种稻,早放精养”的稻蟹生态种养模式。6年来已累计培养技术骨干3.6万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户200多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中国2012年预计进口大米250万t成第二大进口国   中国国内大米价格居高不下,导致国外便宜大米进口数量激增,越南和巴基斯坦产大米成为进口的主流。国际谷物理事会的最新报告预计,2012年中国大米进口量将增长4倍,达到创纪录的250万t,成为全球第二大大米进口国,仅次于尼日利亚。中国海关统计显示,前10个月中国进口了198万t大米。来自巴基斯坦方面的统计显示,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中国已经成为巴基斯坦大米最主要的出口国,约36万t出口至中国。但是,即便进口量在放大,中国国内大米供需仍然偏于紧张,库存消费比仍然不断下滑。根据布瑞克环球农业咨询有限公司的研究数据,2011/2012年度早籼稻的期末库存为521万t,库存消费比下滑至16%;由于早稻产销失衡的状况目前难以改变,预估2012/2013年度早稻的库存会进一步下滑432万t,库存消费比也会降至13%。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