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贾华凑1,徐红星2,吴璀献3,朱旭东3,盛仙俏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侵染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9, 25(2): 77-80. |
[2] |
曹奎荣1,钟雪明2,陶献国3,冯金祥4,王晔青2,孙祥良1*. 灰飞虱传毒率、虫量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关系[J]. 中国稻米, 2016, 22(S1): 25-26. |
[3] |
董城1,梁少玉2,陈冰3,梁盛铭4,陈观浩4*. 早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 中国稻米, 2016, 22(2): 61-64. |
[4] |
徐坚1,沈颖2,王华弟2*,戴德江2.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危害与综合防治技术探讨[J]. 中国稻米, 2016, 22(2): 65-67. |
[5] |
张海燕, 张银贵. 江苏省水稻主要优势产区灰飞虱发生动态分析——以丹阳市、赣榆县为例[J]. 中国稻米, 2015, 21(2): 30-34. |
[6] |
刘晓霞1, 王显1, 李亚伟1, 殷琴2. 泰州市姜堰区3种水稻种植方式的调查分析[J]. 中国稻米, 2014, 20(6): 76-77. |
[7] |
陈将赞,丁灵伟,戴以太,杨廉伟. 单季稻不同品种与不同播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调查分析[J]. 中国稻米, 2013, 19(6): 84-86. |
[8] |
曹奎荣1,朱金良2,陶献国3,王华弟4,钟雪明2,孙祥良1*. 嘉兴灰飞虱携带及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研究[J]. 中国稻米, 2013, 19(3): 52-54. |
[9] |
李爱国,马超,张海燕,徐晓南,张银贵. 毒氟磷等新药剂防控水稻黑条矮缩病效果初探[J]. 中国稻米, 2013, 19(3): 59-61. |
[10] |
谢成林1,杨武广2,陆瑞平2,王汝利1. 江苏里下河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J]. 中国稻米, 2013, 19(1): 70-73. |
[11] |
章烈辉[] 刘占山[;] 肖启明[] 康听东[] 刘年喜[]. 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 中国稻米, 2009, 15(1): 6-9. |
[12] |
仇学平;仇广灿;胡健;成晓松. 稻丰散、稻唑磷防治稻田灰飞虱药效试验[J]. 中国稻米, 2007, 13(6): 65-66. |
[13] |
王华弟[];朱金良[];朱黎明[];钟雪明[];朱明泉[]. 水稻灰飞虱药剂防治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J]. 中国稻米, 2007, 13(3): 59-60. |
[14] |
汪恩国[];徐建章[];陈林松[];蒋尚军[]. 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灾发原理与综合防治技术[J]. 中国稻米, 2007, 13(2): 61-62. |
[15] |
陈志清;孙广仲;陈育群;郁祖良. 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发生特点及栽培对策[J]. 中国稻米, 2007, 13(1): 6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