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稻米 ›› 2021, Vol. 27 ›› Issue (5): 54-59.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5.012
罗颖菡1(), 李波1, 孙永健1,*(
), 郭长春1, 邢梦文1, 李飞杰1, 刘芳艳1, 杨志远1, 徐富贤2, 马均1
Yinghan LUO1(), Bo LI1, Yongjian SUN1,*(
), Changchun GUO1, Mengwen XING1, Feijie LI1, Fangyan LIU1, Zhiyuan YANG1, Fuxian XU2, Jun MA1
摘要:
以低垩白高食味品种宜香优2115和高垩白低食味品种F优498为材料,在施氮量15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3 种氮肥运筹方式(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5:3:2、3:3:4、3:1:6,分别记为N1、N2 N3)和不施氮(N0)对杂交籼稻产量及不同粒位稻米垩白性状和食味品质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粒位稻米垩白性状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氮肥运筹对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及不同粒位稻米垩白性状及食味值均存在显著影响。参试2个品种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均以N2处理最高,实现了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同时能进一步降低宜香优2115不同粒位的垩白性状、提高相应粒位食味值;而F优498的食味值以N1处理为宜,可改善其不同粒位稻米品质。进一步分析发现,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强势粒低于弱势粒、一次枝梗上的籽粒低于二次枝梗上的籽粒、穗上部籽粒低于穗中部和下部籽粒,而食味值则强势粒高于弱势粒、一次枝梗上的籽粒高于二次枝梗上的籽粒、穗上部籽粒高于穗中部和下部籽粒。相关分析表明,稻米垩白性状与食味值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r=-0.706*~-0.937**),降低稻米垩白是提高食味品质的主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