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南巡, 张敏强, 叶清生, 张琮焜, 李健雄, 王昕钰, 傅友强, 梁开明. 不同栽培技术与品种对华南籼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和间接碳足迹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5, 31(1): 18-26. |
[2] |
李建武, 辛业芸, 李文友, 王福昌, 李君, 李浩华, 张玉烛. 杂交水稻新组合卓两优1126百亩片单产17.79 t/hm2超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 2024, 30(4): 105-107. |
[3] |
徐玉峰, 杨新宇, 徐洁芬, 朱邦辉, 张庆, 石惠, 曾启铭, 朱晓玉. 光身稻软米品种越光518的选育与应用[J]. 中国稻米, 2024, 30(2): 108-111. |
[4] |
张莉, 周宇尘, 罗高明, 梁燕, 顾淑华, 沈菁, 张国萍. 早稻舜达135特早栽培高产技术研究[J]. 中国稻米, 2024, 30(2): 87-90. |
[5] |
黄日伟, 廖春良, 梁月宽, 杨绍意, 尚子帅, 姚云峰. 华浙优261在广西不同海拔作早中晚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 2023, 29(4): 106-107. |
[6] |
陈佑源, 侯凡, 董国军, 尚子帅, 湛立伟, 袁德明. 高产优质籼粳杂交稻嘉禾优5号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 2023, 29(3): 115-116. |
[7] |
叶龙荣. 籼粳杂交稻浙优21在闽北稻区作机插的高产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 2023, 29(2): 113-115. |
[8] |
郑红明. 适度增加早籼稻生产 保障粮食安全[J]. 中国稻米, 2023, 29(2): 5-11. |
[9] |
郝蓉蓉, 冯珺泽, 王松, 朱彩章, 王雪艳, 周梦, 党程成, 余思蝶, 穆麒麟, 田小海. 长粒优质粳稻鄂香2号示范表现及600 kg/667 m2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 2023, 29(1): 134-137. |
[10] |
史勇敢, 黄国胜, 杨剑辉, 陈慧宏, 王中友, 许树滨, 熊智军, 肖利民, 马建国, 秦鹏, 杨远柱. 玮两优8612特征特性及大面积单产1 100 kg/667 m2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 2022, 28(6): 129-131. |
[11] |
张国萍, 叶国华, 张莉, 顾昊男, 叶胜海. 浙粳99超高产因子分析及其关键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 2022, 28(4): 106-108. |
[12] |
李韵, 李诚永, 陈建江, 邵晓伟, 徐南昌, 王宏航. 高产早熟早籼稻品种中组18在江山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 2022, 28(3): 104-105. |
[13] |
吕和平, 吴晨阳, 潘志军, 周兵, 吴小文, 张小红, 余绪来, 许有尊, 吴文革. 早籼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模式研究[J]. 中国稻米, 2022, 28(2): 82-87. |
[14] |
胡继杰, 房玉伟, 陈孝赏, 刘守坎. 浙江台州地区早籼稻产量与干物质生产特征研究[J]. 中国稻米, 2021, 27(3): 98-102. |
[15] |
王志明. 优质常规早稻新品种泉珍12号在闽南地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 2021, 27(3): 11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