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曹春信, 黄洪明, 汪暖, 刘玉兵, 赵永良, 刘新华. “早稻-加工型辣椒”水旱轮作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 2023, 29(4): 101-103. |
[2] |
王旭辉, 施通武, 徐强强, 虞鹏程, 向镜. “双季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稻米, 2021, 27(5): 140-142. |
[3] |
李贵勇1, 刘玉文2, 袁江华3, 王耀伟2, 王枝富3, 夏琼梅1, 邓安凤1, 龙瑞平1, 杨从党1*. “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J]. 中国稻米, 2014, 20(3): 64-66. |
[4] |
戚航英. “马铃薯-超级晚稻”高产高效种植新模式及其关键技术[J]. 中国稻米, 2013, 19(5): 95-96. |
[5] |
余国良;卢福安. 超级稻Ⅱ优1273-法国青刀豆水旱轮作高产栽培模式[J]. 中国稻米, 2008, 14(6): 68-69. |
[6] |
梁菊荣[];宋福元[];钱卫中[];沈雪根[]. 品种、覆盖材料对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05, 11(2): 23-24. |
[7] |
赖凤香;张志涛;凌月明;胡慧英. 摆—摆、盖—盖、拣—拣——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新技术[J]. 中国稻米, 2001, 7(6): 6-7. |
[8] |
蔡仁祥.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新技术适宜在浙江省推广[J]. 中国稻米, 2001, 7(6): 8-8. |
[9] |
何腾弟;楼高天;何洪法;李敏. 肥料对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经济性状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01, 7(6): 9-10. |
[10] |
林昌庭;何伟明;潘晓青;刘勇勇;徐寿松. 一种省工省力、帮助山区农户增收的马铃薯种植新技术[J]. 中国稻米, 2001, 7(6): 10-11. |
[11] |
吴光明[];袁亚明[];潘秋祥[];冯忠民[].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与翻耕土栽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效果比较[J]. 中国稻米, 2001, 7(6): 12-13. |
[12] |
林昌庭[];林敏莉[];何伟民[];张陈胜[];毛明周[]. 种薯切块与小种薯播种栽培效果比较[J]. 中国稻米, 2001, 7(6): 13-13. |
[13] |
杜志贵[];徐章同[];叶芹清[];石新玉[]. 早熟豌豆—杂交稻制种—秋马铃薯新三熟制关键技术[J]. 中国稻米, 1997, 3(5): 26-27. |
[14] |
杜志贵[];王时龙[];翁振学[];楼世明[];金井平[]. “薯稻稻”三熟制的综合效益及关键技术[J]. 中国稻米, 1995, 1(6): 19-20. |
[15] |
徐世广. “菜-马铃薯-双季稻”四熟制及其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 1995, 1(3):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