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邓飞, 陆爱国, 周建霞, 王孔俭. 长江中下游稻区国审两系杂交早稻组合特性分析[J]. 中国稻米, 2023, 29(3): 80-83. |
[2] |
姚秋艳, 成其仓. 永康市水稻产业的变革与成就[J]. 中国稻米, 2021, 27(4): 133-136. |
[3] |
史勇敢,戴魏,杨剑辉,唐晟,黄益俊,马建国,王中友,何超,张泷. 以晶两优1212为案例的水稻新品种推广应用创新研究[J]. 中国稻米, 2020, 26(6): 85-87. |
[4] |
曹鹏1,2,孙阳1,蔡鑫1,张建设1*. 湖北省“水稻+”协同推广模式创新与实践[J]. 中国稻米, 2020, 26(4): 44-46. |
[5] |
秦叶波,王岳钧,毛国娟,纪国成,陈叶平,许剑锋,厉宝仙*. 浙江省超级稻示范推广成效与经验[J]. 中国稻米, 2020, 26(3): 58-60. |
[6] |
房玉伟1#,李荣德2#,陈孝赏1,胡继杰1,刘守坎1*. 2001-2015年浙江省常规早籼稻品种审定与推广现状[J]. 中国稻米, 2018, 24(4): 40-44,49. |
[7] |
廖亦龙,王丰*,符福鸿,柳武革,李金华,朱满山,黄慧君,刘迪林,付崇允. 优质抗病恢复系广恢998的选育及其组合的推广应用[J]. 中国稻米, 2018, 24(2): 87-90. |
[8] |
姚雄1, 李经勇1, 李杰2, 唐永群1, 肖人鹏1, 李焕梅3, 张现伟1. 重庆水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示范研究及技术推广建议[J]. 中国稻米, 2015, 21(4): 197-200. |
[9] |
楼再鸣1, 徐锡虎2, 张莉1, 祝剑波3, 王志祥4. 高产晚粳品种绍粳18的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 2015, 21(2): 64-65. |
[10] |
李贵勇1, 刘玉文2, 袁江华3, 王耀伟2, 王枝富3, 夏琼梅1, 邓安凤1, 龙瑞平1, 杨从党1*. “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J]. 中国稻米, 2014, 20(3): 64-66. |
[11] |
徐建军1,李刚2,陆铭昌1,姚麒麟1,金菊花1,黄慧珍1,毛瑷璇1. 2001-2012年上海市水稻品种审定及推广现状分析[J]. 中国稻米, 2013, 19(6): 50-51. |
[12] |
戚航英. “马铃薯-超级晚稻”高产高效种植新模式及其关键技术[J]. 中国稻米, 2013, 19(5): 95-96. |
[13] |
林朝法1,林潮澜2,吴树业2. 微生物与化学制剂快速催腐秸秆技术与应用效果初探[J]. 中国稻米, 2013, 19(4): 117-,120. |
[14] |
申红芳12, 徐青1, 曾欣龙3, 廖西元4.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影响——来自浙江仙居基层农技人员的案例分析[J]. 中国稻米, 2012, 18(6): 27-31. |
[15] |
赵俊龙1, 张伶1, 蔡平2, 朱斌2. 如皋市稻米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 中国稻米, 2012, 18(6): 78-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