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显, 胡中泽, 衣政伟, 张自常, 孙飞, 杨大柳. 麻鸭对稻鳖共作田杂草防治和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2, 28(3): 62-65. |
[2] |
吴茂力1,董绍斌1,刘明海2,杨肖潇2,蒋涛2,马蓉2. 江油市稻鸭共育关键技术及效益初探[J]. 中国稻米, 2019, 25(2): 89-90. |
[3] |
赵学敏#,徐云连#,吴蔚君,邢素林,马凡凡,马友华*. 稻鸭共育对稻田培肥及氮磷流失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8, 24(2): 10-13. |
[4] |
谢福堂;石其伟;王伟彪;高兴友 . 黄草-稻鸭共育种养模式与产值效益分析 [J]. 中国稻米, 2009, 15(4): 61-62. |
[5] |
李彦利[];贾玉敏[];孟令君[];严光彬[];王万成[];陈宪军[] . 稻鸭共育对米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09, 15(2): 25-26. |
[6] |
贾玉敏[];李彦利[];严光彬[];孟令军[];王万成[];陈雷明[]. 北方稻鸭共育栽培技术(2)——稻鸭共育与不同分蘖类型品种[J]. 中国稻米, 2006, 12(5): 37-38. |
[7] |
李彦利[];贾玉敏[];严光彬[];孟令军[];王万成[];徐虹[]. 北方稻鸭共育栽培技术研究报告(1)——稻鸭共育与栽培密度[J]. 中国稻米, 2006, 12(4): 28-29. |
[8] |
许德海;禹盛苗;金千瑜;欧阳由男;朱练峰. 稻鸭共育无公害高效益技术研究成果与应用[J]. 中国稻米, 2006, 12(3): 37-39. |
[9] |
范浩定[];周永亮[];丁明千[];秦忠耀[];胡永成[];谢福堂[]. 推广“稻鸭共育”技术 促进无公害稻米生产[J]. 中国稻米, 2004, 10(1): 46-46. |
[10] |
徐新阳;金千瑜;章蓉蓉. 稻鸭共育——一项安全 绿色 高效 实用的新技术[J]. 中国稻米, 2003, 9(3): 42-42. |
[11] |
童泽霞. 稻田养鸭与稻田生物种群的关系初探[J]. 中国稻米, 2002, 8(1): 3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