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书军1, 仇富忠2, 庄博3, 高顺丁3, 仇宝成2. 优质富硒无公害精制稻米及制品的开发[J]. 中国稻米, 2012, 18(6): 73-74. |
[2] |
姚惠源. “十五”期间我国稻米及其副产品高效增值深加工技术的突破[J]. 中国稻米, 2008, 14(4): 11-13. |
[3] |
孙强;赵劲松;杨春刚. 国内外稻谷主要精深加工技术[J]. 中国稻米, 2007, 13(2): 14-16. |
[4] |
王仲礼. 国外对米糠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应用[J]. 中国稻米, 2005, 11(3): 49-51. |
[5] |
王越涛[];尹海庆[];王生轩[];鹿占磊[]. 黑色稻米的营养保健价值及开发应用前景[J]. 中国稻米, 2005, 11(2): 39-40. |
[6] |
王瑞元. 稻米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大有可为[J]. 中国稻米, 2005, 11(1): 8-9. |
[7] |
白美清. 当前我国大米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稻米, 2002, 8(3): 5-6. |
[8] |
姚惠源. 稻米深加工高效增值全利用的技术途径[J]. 中国稻米, 2001, 7(4): 34-35. |
[9] |
无. 全国早稻生产发展研讨会召开正视早稻生产销售形势完善政策加强技术应用与研[J]. 中国稻米, 2001, 7(1): 5-7. |
[10] |
郑其玮 . 关于解决滁州市稻谷出路问题的建设[J]. 中国稻米, 2001, 7(1): 37-37. |
[11] |
姚惠源. 我国早籼稻谷加工与转化的技术途径[J]. 中国稻米, 1999, 5(3): 28-30. |
[12] |
李亚文[];李劲松[];李林杰[]. 糠油,饲料,肌醇,磷酸氢钙联产技术经济研究[J]. 中国稻米, 1999, 5(2): 29-31. |
[13] |
吕富周;周成丽. 提高稻米生产经济效益的途径与对策[J]. 中国稻米, 1995, 1(6):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