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务院发起粮食稳定增产行动 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会议决定,以粮食主产省和非主产省的主产县为重点地区,以增加重要紧缺品种供给和推广落实防灾减灾增产关键技术为重点,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力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去年水平,实现夏粮丰收、早稻增产、秋粮稳定,全国粮食产量在5亿t以上。为此,第一,落实播种面积。严格耕地保护,推进耕作制度改革和规模化种植。引导农民扩大粳稻、玉米、杂粮等农作物生产。第二,要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发展节水灌溉。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积极发展旱作农业,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第三,要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50个县(市)、500个乡(镇),开展整乡整县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第四,大力开展科技指导服务。第五,要全力抓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加强生产、储备和统筹调度,保障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资供应和粮食生产用电需要。第六,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第七,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调动各方面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中央新增支农资金100亿元。
●农业部发出“关于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意见” 农业部3月14日向各省市发出的这份意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思路、原则、目标和重点,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国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8%,其中,机耕水平达到85%、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20%、机收水平超过60%。
●全国早稻生产开局总体正常 从农业部获悉,目前,华南、江南已进入早稻播种育秧高峰期,尽管受3月中下旬持续低温阴雨影响,早稻播期有所推迟,但各地及时浸种,抢晴播种,截至3月31日,全国早稻育秧462.7万hm2,已完成计划的72.1%,生产形势总体正常。另据悉,目前水稻“单改双”工作继续推进,意向面积稳中有增,预计全国早稻意向种植面积591.3万hm2,比上年增加11.7万hm2,增2.02%。良种良法配套应用扩大,早稻直播面积有所减少,江西、湖南早稻直播面积分别减少2.5万hm2和42.7万hm2。
●水稻:产能提高的关键在于“统”得是否到位? 在“七连增”的基础上,我国水稻增产还有没有潜力可挖?提高产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在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为参加2011年度农业部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班的学员讲课的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廖西元认为,当前,水稻要增产,亟待提升“统”的能力。如何加快推进“统”的步伐?廖西元认为,“统”要有步骤有层次地推进,“有条件的地方把承包权、经营权统起来,条件不充分的地方先把环节统起来。”他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重点推广以机械插秧为核心的劳动力替代型环节流转,逐步发展机插秧代育秧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替代型环节流转,最终实现全环节流转规模经营。为此,政策扶持应实现从福利补贴向生产补贴的转变,将增量向合作社和大户倾斜,与面积挂钩,与产量挂钩,更要与环节挂钩、补贴到机耕机播上、补贴到统防统治上去。
●水稻抗病防御反应分子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水稻是全球近半数人口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而其产量经受着大量病原微生物或昆虫的严重威胁,通过利用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培育抗性品种一直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的应对措施,迄今在水稻中已经成功克隆了20个R基因,所有这些R基因都是通过品种间的抗性差异筛选鉴定的,但有关这些R基因介导的水稻抗病防御反应的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储成才课题组和中国水稻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旭东课题组合作,通过对不同水稻突变体库进行大规模筛选,获得两个不完全显性、叶鞘特异性自主坏死的突变体nls1-1D和nls1-2D。这种自主性坏死斑主要以发育依赖方式出现在叶鞘上,类似于植物抗病防御反应过程中出现的超敏反应。通过图位克隆方法,储成才课题组的唐九友博士鉴定到相应的基因NLS1。该成果已于3月21日在国际杂志《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DOI:10.1111/j.1365-313X.2011.04557.x)。
●华中农大在水稻育性调控分子机制上获重要进展 近日,《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一项水稻育性调控分子机制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找到并鉴定了一个调控水稻花药壁绒毡层降解的关键基因API5(Apoptosis Inhibitor 5,细胞程序性死亡抑制子),并深入阐明了其调控降解作用的分子网络。该研究有可能在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的利用中,构建一种受人工控制的不育系。
●吉林评出第六届优质稻品种 3月16日,吉林第六届优质水稻品种鉴评颁奖会在吉林长春举行。辉南县宏科水稻科研中心选育的“宏科67号”、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吉粳509号”、通化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通粳889号”和“通育245号”荣获本届优质水稻品种。吉林省优质水稻品种鉴评活动始于1995年,每3年举办一次。截至目前,吉林省共评选出30个优质水稻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