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景生, 黄育民. 中国稻作超高产的追求与实践[J]. 分子植物育种, 2003, 1(5/6):585-596.
|
[2] |
关欣, 陈温福, 徐正进, 等. 不同年代水稻品种穗部性状比较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4, 35(2):81-84.
|
[3] |
王文明.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现状与展望[J].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11(suppl2):7-12.
|
[4] |
袁隆平. 从育种角度展望我国水稻的增产潜力[J]. 杂交水稻, 1996(4):1-2.
|
[5] |
杨建昌, 王朋, 刘立军, 等. 中籼水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演进特征研究[J]. 作物学报, 2006, 32(7):949-955.
|
[6] |
袁江, 王丹英, 丁艳锋, 等. 早籼稻品种遗传改良进程中株型的演变特征[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3):277-281.
|
[7] |
王丹英, 徐春梅, 袁江, 等. 杂交籼稻组合演替过程中植株农艺性状的变化[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2):157-161.
|
[8] |
王红霞, 邹德堂, 王晓东, 等. 不同生态条件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5):29-30.
|
[9] |
何广生, 王海泽, 程效义, 等. 东北三省不同年代水稻品质性状比较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8):5-10.
|
[10] |
朱智伟, 陈能, 王丹英, 等. 不同类型水稻品质性状变异特性及差异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18(4):315-320.
|
[11] |
陈志德, 仲维功, 杨杰, 等.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品质性状间相互关系的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3, 21(1):20-24.
|
[12] |
徐正进, 邵国军, 韩勇, 等. 东北三省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J]. 作物学报, 2006, 32(12):1 878-1 883.
|
[13] |
徐正进, 韩勇, 邵国军, 等. 东北三省水稻品质性状比较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5):531-534.
|
[14] |
李猛. 寒地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品质特性的评价[D]. 大庆: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8.
|
[15] |
褚国江, 李宏宇, 王翠, 等. 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品质及遗传基础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4):59-60.
|
[16] |
张进帅, 黄翠红, 王慧, 等. 水稻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及其通径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47(18):108-113.
|
[17] |
王海泽, 何广生, 程效义, 等. 东北三省不同年代水稻产量及性状的比较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 2013, 38(6):1-5.
|
[18] |
杨玉蓉, 孙建昌, 王兴盛, 等. 宁夏不同年代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15(3):457-464.
|
[19] |
刘化龙. 寒地粳稻品种骨干亲本遗传演变及耐冷性研究[D]. 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12.
|
[20] |
李洪亮, 孙玉友, 侯国强, 等. 寒地粳稻产量及其主要构成性状间的关系[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39(3):107-112.
|
[21] |
刘猷红, 唐傲, 张喜娟, 等. 籼型细胞质对粳稻杂交后代F1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3, 29 (2):59-64.
|
[22] |
王荣升, 牟凤臣, 李坤, 等. 寒地粳稻碾磨品质和食味品质相关性状的综合分析[J]. 作物杂志, 2023(2):115-120.
|
[23] |
占小登, 王凯, 曹李勇. 近年我国水稻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稻米, 2023, 29(6):1-4.
|
[24] |
LI K, JIANG W K, HUI Y Y, et al. Gapless indica rice genome reveals synergistic contributions of active transposable elements and segmental duplications to rice genome evolution[J]. Molecular Plant, 2021, 14(10): 1 745-1 7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