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邹盼, 廖莎, 肖强, 陈翊杰, 朱相成. 栽培技术对稻谷硒含量的影响——基于文献分析[J]. 中国稻米, 2022, 28(6): 63-69. |
[2] |
赵双玲, 银永安, 黄东, 贾世疆, 钱冠云, 李丽, 刘小武, 钱鑫, 包芳俊. 富硒肥对膜下滴灌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1, 27(2): 93-94. |
[3] |
刘梦兰1, 高鹏1,姚泽天1,冯志明1,2,陈宗祥1,2,张泽洲3,袁林喜2,4,康厚祥5,潘学彪1,左示敏1,2*. 施硒方式及浓度对粳稻品种籽粒硒积累和形态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0, 26(3): 43-47. |
[4] |
郑涛1,吴承龙2,马友华1*,张贵友3,王静1,毛雪3,朱海娣3. 石台县天然富硒大米产业现状与发展[J]. 中国稻米, 2017, 23(5): 114-117. |
[5] |
金国强1,王治学2,吴殿星2*. 富硒水稻研究进展[J]. 中国稻米, 2015, 21(5): 24-28. |
[6] |
颜送贵1, 邓正春2, 郝界州2, 江克平1, 程泽新3, 李斌3, 唐玉梅3, 刘兴海4, 张兴江3. 栽培措施对稻米增硒降镉效果研究[J]. 中国稻米, 2014, 20(6): 55-58. |
[7] |
谭旭生, 曾跃华, 李智谋, 管锋, 管恩相. 硒肥施用对稻米中镉等重金属含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4, 20(1): 76-77. |
[8] |
戚航英1, 吴森贤1, 寿建尧1, 陈建瑜2. 喷施宝和富硒剂在甬优9号穗期施用效果试验[J]. 中国稻米, 2014, 20(1): 97-98. |
[9] |
邓正春1,李丕炎2,喻米玲3,李 虎2,黄继桃2,颜送贵4,杜登科1. 维生素锌硒肥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1, 17(4): 30-31. |
[10] |
姜诚;张平. 用原子荧光法测量大米中硒的不确定度评定 [J]. 中国稻米, 2011, 17(2): 23-25. |
[11] |
张世辉;赵正洪;周 斌 . 优质晚稻湘晚籼17号特征特性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J]. 中国稻米, 2010, 16(6): 55-56. |
[12] |
沈桂法;茅宝田;戴水高 . 太阳能杀虫灯防控技术在无公害稻米生产应用初探 [J]. 中国稻米, 2010, 16(3): 53-54. |
[13] |
池忠志;郑家国*;姜心禄;任光俊 . 硒肥喷施时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J]. 中国稻米, 2010, 16(1): 11-12. |
[14] |
黄世文;王全永;王 玲;黎起秦. 植物抗病促生蛋白对粳稻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J]. 中国稻米, 2009, 15(6): 27-32. |
[15] |
吴向东[];刘成益[];梅雪华[] . 山区无公害优质单季稻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 2009, 15(3): 6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