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邬奇峰, 魏倩倩, 徐青山, 黄晶, 潘林, 朱练峰, 孔亚丽, 金千瑜, 张均华, 朱春权. 叶面肥对水稻养分吸收、产量和二化螟危害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3, 29(3): 84-87. |
[2] |
罗雨聪, 王忍, 张印, 廖欣, 汤伟, 钟康裕, 黄璜, 陈灿. 不同稻田种养模式对水稻生长、二化螟及杂草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3, 29(2): 93-97. |
[3] |
徐春梅, 肖德顺, 章秀福, 陈松, 褚光, 刘元辉, 王丹英. 路明卫拌种处理对水稻生长和防治二化螟的效果[J]. 中国稻米, 2023, 29(1): 121-125. |
[4] |
杨眉, 褚晋, 邵凌云, 孙富余, 刘欣宇, 于凤泉. 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研究[J]. 中国稻米, 2022, 28(6): 94-97. |
[5] |
庞子千. 晚稻叶片枯死成因及防治对策[J]. 中国稻米, 2021, 27(6): 133-134. |
[6] |
王爱军1,2,郑爱萍1,2*. 水稻纹枯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J]. 中国稻米, 2018, 24(3): 124-126. |
[7] |
刘显波1,谢黎虹1,唐绍清1,凃巨民2,胡培松1,罗炬1*. 水稻抗二化螟特性鉴定技术的评价研究[J]. 中国稻米, 2016, 22(4): 35-38. |
[8] |
司兆胜1,宫香余1,翟宏伟2. 昆虫性信息素配备新型飞蛾诱捕器群集诱杀水稻二化螟的效果研究[J]. 中国稻米, 2016, 22(4): 102-104. |
[9] |
王超, 周宇杰, 陈月娣, 徐越坚, 石星华, 卢春燕. 早稻不同栽培方式下纹枯病的发生规律[J]. 中国稻米, 2015, 21(3): 88-89. |
[10] |
诸茂龙, 李军. 太湖稻区单季稻褐飞虱防控策略[J]. 中国稻米, 2014, 20(5): 52-56. |
[11] |
司兆胜1, 陈继光1, 宋显东1, 宫香余1, 赵云峰2, 翟宏伟2. 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初探[J]. 中国稻米, 2014, 20(4): 98-100. |
[12] |
李永洪, 谢戎, 刘成元, 向箭宇. 不同籼稻品种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抗螟性鉴定[J]. 中国稻米, 2012, 18(4): 61-63. |
[13] |
谌江华,柴伟纲,孙梅梅,陈若霞. 不同诱芯与诱捕器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诱捕效果[J]. 中国稻米, 2011, 17(5): 47-48. |
[14] |
杨廉伟;丁灵伟;陈将赞;戴以太;干才连 . 单季稻强化高产栽培方式对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0, 16(2): 61-63. |
[15] |
孙卫光;高 君;孙秀铭 . 铁力市优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J]. 中国稻米, 2010, 16(2): 6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