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稻机械化移栽是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钵苗机插水稻是采用新型插秧机将钵育壮秧按一定的行距和株距均匀地、无植伤地移植于大田的一种机插方式。与常规盘育毯状小苗机插水稻(毯苗机插水稻)相比,钵苗机插水稻具有秧苗素质高、无植伤、无缓苗期、分蘖早生快发等诸多优势,然而钵苗机插水稻产量优势如何形成以及群体动态特征尚未明确。2011-2012年,以甬优2640、甬优8号、武运粳24号、宁粳3号、淮稻5号和淮稻10号为材料,毯苗机插水稻作为对照,对钵苗机插水稻产量、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物质生产与积累、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等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显著增加,增幅为5.20%~11.04%;穗数与对照相当,每穗粒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钵苗机插水稻增产主要是因为群体颖花量的提高,且每穗粒数对群体颖花量贡献最大。结果还表明,钵苗机插水稻较对照,移栽期秧苗素质极显著提高,表现为株体高、基茎宽、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干物质量大、充实度高、根冠比大;栽后分蘖发生快,高峰苗数量少,成穗率高,抽穗期及之后叶面积指数高,叶面积衰减率低,生育中后期光合势与干物质积累量高。钵苗机插水稻高产群体形成机制为,带土球栽插,秧苗素质高,无植伤,活棵早,分蘖快,形成数量足、质量高的有效大分蘖,提高了有效分蘖期内群体质量,为争足穗和攻大穗奠定了生物学基础;拔节后群体茎蘖平稳消减,抽穗期形成适宜数量的壮秆大穗,并建立高质量高光效群体;灌浆结实期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高,显著提高群体光合物质积累量,成熟期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