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稻米 ›› 2021, Vol. 27 ›› Issue (1): 32-37.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1.007
杭杰1(), 肖敏2, 原海燕3, 郝小燕1, 吴悠1, 李海涛1, 郭智2,*(
)
Jie HANG1(), Min XIAO2, Haiyan YUAN3, Xiaoyan HAO1, You WU1, Haitao LI1, Zhi GUO2,*(
)
摘要: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冬季轮茬种植模式下作物养分还田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和稻田表水环境主要参数的影响,并对各轮茬种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冬季轮茬作物产量差异较大,且其养分含量差异亦较大,导致各轮茬种植模式下养分还田量差异显著。“红花草-水稻”模式下,N、P素还田量均最高。从短期效应来看,冬季作物轮茬对后茬水稻株高、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均不显著。然而,从环境效应角度考量,不管何种轮茬种植模式,均应充分考虑水稻季基肥到分蘖肥期间的稻田水环境效应,监测发现,稻田表水总磷(TP)、可溶性总磷(DP)平均含量几乎都超过了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临界水平(溶解磷0.05 mg/L和总磷0.1 mg/L)。同时,从周年经济效益角度考量,“青饲小麦-水稻”和“蚕豆-水稻”种植模式具有较高收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