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红明. 适度增加早籼稻生产 保障粮食安全[J]. 中国稻米, 2023, 29(2): 5-11. |
[2] |
赵正洪, 胡文彬, 汪丽, 周政, 刘腾飞, 刘烨. 湖南省优质稻研发的历程、问题与展望[J]. 中国稻米, 2022, 28(5): 117-123. |
[3] |
陈燕华, 王军可, 王亚梁,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王志刚, 张玉屏. 灌浆期高温下外源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对浙禾香2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2, 28(3): 66-69. |
[4] |
吕伟生, 肖富良, 韩德鹏, 郑伟, 肖国滨, 李亚贞, 黄天宝, 肖小军. 石灰对红壤稻田油菜秸秆腐解、养分释放及早稻产量的短期效应[J]. 中国稻米, 2021, 27(6): 69-73. |
[5] |
庞子千. 晚稻叶片枯死成因及防治对策[J]. 中国稻米, 2021, 27(6): 133-134. |
[6] |
尹小红, 陈佳娜, 雷涛, 陶醉, 肖正午, 陈鸽, 黄敏. 生物炭对土壤化学性质及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1, 27(5): 90-92. |
[7] |
王旭辉, 施通武, 徐强强, 虞鹏程, 向镜. “双季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稻米, 2021, 27(5): 140-142. |
[8] |
徐伟东, 黎菊, 陆强. 浙北稻麦连作区稻田糠稷发生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对除草剂敏感性研究[J]. 中国稻米, 2021, 27(3): 47-50. |
[9] |
余艳锋, 余永琦, 尹建华, 刘生. 江西“优质晚稻早种”模式的调查与思考[J]. 中国稻米, 2021, 27(2): 38-43. |
[10] |
余丽萍1, 汪晨1,兰小建1,潘欣1, 陈建明2. 衢州市双季晚稻秋季低温冷害风险评估模型
[J]. 中国稻米, 2020, 26(6): 67-70. |
[11] |
占才水1,章秀福2,周昌南1. 单季晚稻甬优12百亩方15 t/hm2超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中国稻米, 2020, 26(3): 64-65. |
[12] |
杨松1#,贾一磊1#,王进友1,高雯雯1,邵铭泉2. 毯苗机插水稻稀播长秧龄农机与农艺相配套技术研究[J]. 中国稻米, 2020, 26(2): 73-76. |
[13] |
周建霞,陈晓阳,钱秋平*,朱浩,虞涛,陈丽平,邓飞. 不同育秧方式对连作晚稻超秧龄机插质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0, 26(1): 89-91. |
[14] |
鲁立明1, 陈少杰2,蒋琪2. 侧深施肥技术在单季晚稻上的应用效果[J]. 中国稻米, 2019, 25(4): 109-110. |
[15] |
高健,王亚梁,孙磊,赵渊,刘连盟,侯雨萱,王玲*,黄世文*. 2,4-表油菜素内酯缓解水稻花期高温胁迫的生理机制[J]. 中国稻米, 2019, 25(3): 70-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