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韦亮节. 论壮族稻作文化的生境、表征与传承[J]. 中国稻米, 2023, 29(4): 108-112. |
[2] |
徐春春, 纪龙, 陈中督, 方福平. 2022年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分析及2023年展望[J]. 中国稻米, 2023, 29(2): 1-4. |
[3] |
林钗, 张晓玲, 张玺玲, 王亚慧, 王昊, 方桥坤. 农业文化遗产推进稻作文化发展的浙江实践探索[J]. 中国稻米, 2022, 28(3): 109-114. |
[4] |
王高峰, 顾晓鸿, 耿佩, 曹舒宁. 从嘉禾屯田到现代水稻发展[J]. 中国稻米, 2021, 27(6): 137-139. |
[5] |
郑云飞. 中国考古改变稻作起源和中华文明认知[J]. 中国稻米, 2021, 27(4): 12-16. |
[6] |
李俊杰, 李建平. 水稻生产成本效益国际比较及中国发展前景[J]. 中国稻米, 2021, 27(4): 22-30. |
[7] |
曾雄生. 稻米: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J]. 中国稻米, 2021, 27(4): 127-132. |
[8] |
李世峰,刘蓉蓉,任海建,郁伟. 南通水稻种植历史与习俗——兼论新时代稻作文化的传承和弘扬[J]. 中国稻米, 2020, 26(4): 106-110. |
[9] |
姚义1,温凯2,杨武广2,谢成林1*,唐建鹏1,张明伟1,田洁3. 稻作方式对优质食味品种南粳9108的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0, 26(2): 69-72. |
[10] |
闵庆文1,2,张碧天1,2. 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发展探讨[J]. 中国稻米, 2019, 25(6): 1-5. |
[11] |
张延发,吴越超,周婧,袁敏敏,高辉*. 龙虬新石器时代稻作三维动画系统研发[J]. 中国稻米, 2019, 25(5): 95-98. |
[12] |
孙瑞建,陈雷,沈翠云,杨桂甲. 日本有机稻米生产营销技术及对洪泽有机稻米产业发展的启示[J]. 中国稻米, 2019, 25(4): 47-50. |
[13] |
赫兵1,张振宇1,杨祥波1,王帅1,楠谷彰人2,陈殿元1*. 日本水稻直播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特征[J]. 中国稻米, 2018, 24(6): 30-36. |
[14] |
胡月1,郭晓红1*,李猛1,周健1,姜红芳1,吕艳东1,那永光2,许鹤1,蓝金路1. 中日水稻品种株型与品质比较分析[J]. 中国稻米, 2018, 24(5): 39-44. |
[15] |
李英. 中国东北三省粳米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与日韩的比较[J]. 中国稻米, 2018, 24(2): 47-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