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满利, 陈盈, 侯守贵, 等.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0(6):46-50.
|
[2] |
王秀斌, 徐新朋, 孙刚, 等. 氮肥用量对双季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6):1279-1 286.
|
[3] |
朱兆良. 中国土壤氮素研究[J]. 土壤学报, 2008, 45(5):778-783.
|
[4] |
彭少兵, 黄见良, 钟旭华, 等.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J].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1095-1 103.
|
[5] |
曾希柏, 张佳宝, 魏朝富, 等. 中国低产田状况及改良策略[J]. 土壤学报, 2014, 51(4):675-682.
|
[6] |
黎键湧, 陈雷. 施氮量对常规稻“桂香3号”干物质运转、分配和产量的影响[J]. 广西农学报, 2017, 32(2):7-10.
|
[7] |
张绍文, 何巧林, 王海月, 等. 控制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杂交籼稻F优498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24(1):82-94.
|
[8] |
徐敏, 谢宜芝, 雷干农, 等. 施氮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分析[J]. 南方农业, 2021, 15(26):167-168.
|
[9] |
刘艳阳. 不同地力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精确施氮参数影响的研究[D]. 扬州: 扬州大学, 2006.
|
[10] |
张军. 淮北麦茬田地力水平与施氮量对超级稻徐稻3号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 扬州: 扬州大学, 2010.
|
[11] |
张军, 张洪程, 戴其根, 等. 淮北不同地力水平麦茬田上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形成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1, 30(10):2297-2 305.
|
[12] |
夏圣益. 土壤基础地力、施肥水平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J]. 上海农业科技, 1998(1):6-8.
|
[13] |
刘艳阳, 张洪程, 宋浩, 等. 不同地力条件下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06(3):300-302.
|
[14] |
吴宗钊, 原保忠. 氮肥施用量对C两优华占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J]. 杂交水稻, 2021, 36(2):57-61.
|
[15] |
侯云鹏, 韩立国, 孔丽丽, 等. 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的养分吸收、转运及土壤氮素平衡[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4):836-845.
|
[16] |
刘绪. 减氮对苏南轮作稻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肥力的影响[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6.
|
[17] |
谢芳, 韩晓日, 杨劲峰, 等. 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0(4):24-26.
|
[18] |
周顺利, 张福锁, 王兴仁. 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异与土壤氮素表观盈亏研究Ⅰ.冬小麦[J]. 生态学报, 2001, 21(11):1782-1 789.
|
[19] |
叶东靖, 高强, 何文天, 等. 施氮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3):552-558.
|
[20] |
蔡红光, 米国华, 张秀芝, 等. 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黑土春玉米连作体系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1):89-97.
|
[21] |
陈星, 李亚娟, 刘丽, 等. 灌溉模式和供氮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2):283-290.
|
[22] |
张军, 张洪程, 段祥茂, 等. 地力与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1, 37(11):2020-2 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