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 Vol. 19 ›› Issue (4): 147-147.DOI: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Online:
Published:
通讯作者:
摘要: 杂草危害是水稻产量的主要生物限制因子之一,利用水稻化感作用来控制田间杂草的这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可望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基因表达调控是水稻化感抑草作用形成的核心过程。本研究发现在稗草胁迫下,化感水稻PI312777的PAL基因家族的多数成员基因均上调表达,非化感水稻中的多数PAL成员基因则下调表达。采用RNA干扰抑制化感水稻的PAL基因表达后,化感水稻根系的酚酸类物质含量降低,抑草能力下降。进一步采用深度测序技术分别测定稻稗共培下化感水稻PI312777及稗草根系中所表达的miRNAs发现,稗草根系中包括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碳水化合物(糖类)消化与吸收、核苷酸切除修复等多条代谢途径中的相关miRNAs的表达丰度高,而化感水稻仅生物碱类相关miRNAs的表达丰度高。利用荧光定量PCR比较了上述途径中的相关miRNAs在不同化感水稻共培下的稗草中的动态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目标miRNAs在与化感水稻PI312777共培的稗草中的表达丰度均高于与非化感水稻Lemont共培的稗草,该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化感作用能够明显引起靶标稗草的miRNAs表达,最终影响共培稗草的生长发育,而这些靶标位点的发现可为开发生态安全除草技术,降低杂草危害水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方长旬,徐铁城,王大红,沈荔花,林文雄*. 水稻化感抑草的基因表达模式研究(摘要)[J]. 中国稻米, 2013, 19(4): 147-147.
0 / Recommend
Add to citation manager EndNote|Ris|BibTeX
URL: http://www.zgdm.net/EN/
http://www.zgdm.net/EN/Y2013/V19/I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