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书强. 施氮量和比例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6):44-50.
|
[2] |
陈书强, 杨丽敏, 赵海新, 等. 穗粒肥用氮比例对寒地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7, 23(4):151-156.
|
[3] |
吴大霞, 陈世勇, 袁先福, 等. 水稻减氮密植研究进展与“极限密植”技术[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30(10):2 000-2 012.
|
[4] |
邹捷, 崔静波, 夏济兵, 等. 苏北地区机插密度对水稻南粳 9108 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 41(6):25-28, 41.
|
[5] |
卢建祥, 高倩文, 高志强, 等. 增密减肥处理对籼型杂交稻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4, 50(10):2 586-2 598.
|
[6] |
凌启鸿.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
[7] |
董立强, 高虹, 李跃东, 等. 行株距配置对水稻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21, 52(3):265-271.
|
[8] |
董立强, 杨铁鑫, 李睿, 等. 株行距配置对超高产田水稻产量及根系形态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37(4):392-404.
|
[9] |
吴桂成, 张洪程, 钱银飞, 等. 粳型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规律及超高产特征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2):266-276.
|
[10] |
吴文革, 张洪程, 吴桂成, 等. 超级稻群体籽粒库容特征的初步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2):250-257.
|
[11] |
吴文革, 张洪程, 陈烨, 等. 超级中籼杂交水稻氮素积累利用特性与物质生产[J]. 作物学报, 2008, 34(6):1 060-1 068.
|
[12] |
吴文革, 张洪程, 钱银飞, 等. 超级杂交中籼水稻物质生产特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3):287-293.
|
[13] |
李杰, 张洪程, 钱银飞, 等. 两个杂交粳稻组合超高产生长特性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2):179-185.
|
[14] |
张振宇, 张文忠, 党姝, 等. 粳型超级稻沈农265田间优适配置及其群体特征[J]. 湖北农业科学, 2009, 48(3):558-561.
|
[15] |
李刚华, 张国发, 陈功磊, 等. 超高产常规粳稻宁粳1号和宁粳3号群体特征及对氮的响应[J]. 作物学报, 2009, 35(6):1 106-1 114.
|
[16] |
张洪程, 吴桂成, 李德剑, 等. 杂交粳稻13.5 t·hm-2超高产群体动态特征及形成机制的探讨[J]. 作物学报, 2010, 36(9):1 547-1 558.
|
[17] |
吴桂成, 张洪程, 戴其根, 等. 南方粳型超级稻物质生产积累及超高产特征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10, 36(11):1 921-1 930.
|
[18] |
李智, 洪祥, 匡新华. 密度和株行距对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及灌浆期光合特征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23(5):14-19.
|
[19] |
花劲, 周年兵, 张军, 等. 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5):1 023-1 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