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RAOUFI R S, SOUFIZADEH S, LARIJANI B A, et al. Simulation of growth and yield of various irrigated rice (Oryza sativa L.) genotypes by Aqua Crop under different seedling ages[J]. Natural Resource Modelling, 2018, 31(2): 1-23.
|
[2] |
张洪程, 胡雅杰, 杨建昌, 等. 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7):1301-1 321.
|
[3] |
XU J L, XING Y Z, XU Y B, et al. Breeding by design for future rice: genes and genome technologies[J]. The Crop Journal, 2021, 9(3): 491-496.
|
[4] |
何贤彪, 吴晓华, 马义虎. 台州沿海台风所致水稻倒伏对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5, 21(2):28-29.
|
[5] |
张洪程, 张军, 龚金龙, 等. “籼改粳”的生产优势及其形成机理[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4):686-704.
|
[6] |
黄山, 何虎, 张卫星, 等. 不同粳稻品种在江西不同生态区的农学表现[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5(1):25-32.
|
[7] |
杨志根, 顾掌根, 沈明华, 等. 早粳稻与早籼稻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率比较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1998(2):8-9.
|
[8] |
吕艳东, 马良, 郭晓红, 等. 寒地早粳稻的产量结构与物质生产分析[J]. 中国稻米, 2009, 15(2):15-18.
|
[9] |
秦宣才, 蒋刚生, 段贵建, 等. 滇型杂交早粳稻在湖南永州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及示范推广[J]. 中国稻米, 2009, 15(4):39-41.
|
[10] |
陈波, 周年兵, 郭保卫, 等. 江西双季晚稻不同纬度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差异[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50(8):1403-1 415.
|
[11] |
姚义, 霍中洋, 张洪程, 等. 不同生态区播期对直播稻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4):633-647.
|
[12] |
王孟佳, 殷敏, 褚光, 等. 长江中下游双季晚粳稻产量、生育时期及温光资源配置的生态性差异[J].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35(5):475-486.
|
[13] |
杨文钰, 屠乃美. 作物栽培学各论[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
|
[14] |
欧阳由男, 王艳丽, 叶淑珍, 等. 基于目标区域温光比较的双季早粳稻试种[J].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1, 34(5):8-14.
|
[15] |
马义虎, 何贤彪, 朱练峰, 等. 播期对浙东南地区直播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22, 36(12):2462-2 473.
|
[16] |
马义虎, 杨祥田, 杨子峰, 等. 机插连作晚稻品种筛选及其生育特性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43(2):58-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