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益明. 超级稻的产量结构与超高产配套技术[J]. 江西农业科学, 2008, 20(2):20-22.
|
[2] |
黄耀祥.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J]. 作物杂志, 1990, 6(4):1-2.
|
[3] |
KHUSH G S. Prospects of and approaches to increasing the genetic yield potential of rice[M]// EVENSON R E, HERDT R W, HOSSAIN M. Rice Research in Asia: Progress and Priorities. CAB International, UK and IRRI, 1996: 59-71.
|
[4] |
周开达, 马玉清, 刘太清, 等. 杂交水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选育——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5, 13(4):403-407.
|
[5] |
杨守仁, 张龙步, 陈温福, 等. 水稻超高育种的理论和方法[J].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10(2):115-120.
|
[6] |
袁隆平.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J]. 杂交水稻, 1997(6):1-6.
|
[7] |
潘国君, 刘传雪, 张淑华, 等. 寒地早粳稻“一早三抗”新株型育种理论与实践[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 42(12):1-6.
|
[8] |
孙世臣, 张凤鸣, 洛育, 等. 黑龙江超高产水稻品种叶部特征的研究[J]. 作物杂志, 2014, 30(6):67-72.
|
[9] |
曾维, 郭铧艳, 叶胜海, 等. 水稻穗型相关基因定位和育种利用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2021-06-24(网络首发时间).
|
[10] |
王彤. 不同穗型水稻黄叶、绿叶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J]. 北方水稻, 2017, 47(1):5-7.
|
[11] |
张巫军, 高立均, 段秀建, 等. 氮肥后移对长江上游机插杂交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 杂交水稻, 2018, 33(2):52-57.
|
[12] |
房振兵, 汪本福, 田永宏, 等. 基于着粒密度的湖北省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59(11):31-39.
|
[13] |
何连华, 陈多, 张驰, 等. 机插栽培籼杂交稻的日产量及与株型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6):981-996.
|
[14] |
凌启鸿, 张洪程, 蔡建中, 等.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6):1-11.
|
[15] |
DONALD C M. The breeding of crop ideotypes[J]. Euphytica, 1968, 17: 385-403.
|
[16] |
曾勇军, 石庆华, 潘晓华, 等. 长江中下游双季稻高产株型特征初步研究[J]. 作物学报, 2009, 35(3):546-551.
|
[17] |
魏中伟, 马国辉. 超高产杂交水稻超优1000的生物学特性及抗倒性研究[J]. 杂交水稻, 2015, 30(1):58-63.
|
[18] |
张忠旭, 陈温福, 杨振玉, 等.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9, 30(2):81-85.
|
[19] |
韦还和, 李超, 张洪程, 等. 水稻甬优12不同产量群体的株型特征[J]. 作物学报, 2014, 40(12):2160-2 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