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惠明, 林小兵, 黄欠如, 等. 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及糙米重金属积累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9, 38(3):152-158.
|
[2] |
罗维钢, 黄忠华, 李春力, 等. “薄、浅、湿、晒”与节水控灌两种灌溉模式对水稻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J]. 广西水利水电, 2020(5):1-4.
|
[3] |
孟宪峰. 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5):40.
|
[4] |
陈林荣. 半深水灌溉对杂交籼稻茎秆抗倒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 扬州: 扬州大学, 2022.
|
[5] |
CHENG H M, SHU K X, ZHU T Y, et al. Effects of 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 irrigation on yield, water and nitrogen use,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rice paddy field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2, 349.
|
[6] |
吴海兵, 刘道红, 钟鸣, 等. 水分管理和钾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9(1):127-133.
|
[7] |
覃万国. “薄、浅、湿、晒”灌溉技术对杂交水稻的增产效果[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1996(11):17-18+48.
|
[8] |
朱士江, 孙爱华, 张忠学, 等. 不同节水灌溉模式对水稻分蘖、株高及产量的影响[J]. 节水灌溉, 2013(12):16-19.
|
[9] |
蔡一霞, 朱庆森, 王志琴, 等. 结实期土壤水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2, 28(5):601-608.
|
[10] |
吕艳东. 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11.
|
[11] |
吕银斐, 任艳芳, 刘冬, 等.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 2016, 22(1):106-110.
|
[12] |
黄书勤. 灌溉方式对寒地直播稻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19.
|
[13] |
赵雪涵. 秸秆还田下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20.
|
[14] |
刘立军, 李鸿伟, 赵步洪, 等. 结实期干湿交替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1):77-84.
|
[15] |
罗炳顺, 潘圣刚, 林青山, 等. 灌溉模式对华南广适型超级稻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2, 27(6):208-212.
|
[16] |
熊若愚, 解嘉鑫, 谭雪明, 等. 不同灌溉方式对南方优质食味晚籼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7):1512-1 524.
|
[17] |
李向阳, 陈世勇. 控制灌溉模式对水稻品质与产量的影响[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11): 169-170.
|
[18] |
曾凡华. 寒地水稻不同灌溉模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物学机制[D]. 扬州: 扬州大学, 2011.
|
[19] |
周婵婵, 黄元财, 贾宝艳, 等. 施氮量和灌溉方式的交互作用对东北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4):357-367.
|
[20] |
郭群善, 贺玮. 水氮互作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节水灌溉, 2016, 249(5):42-47.
|
[21] |
彭世彰, 郝树荣, 刘庆, 等. 节水灌溉水稻高产优质成因分析[J]. 灌溉排水, 2000(3):3-7.
|
[22] |
刘建, 魏亚凤, 江艮荣, 等. 灌浆结实期水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5, 21(1):67-71.
|
[23] |
SONG T, DAS D, ZHU F Y, et al. Effect of 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 irrigation on the nutritional qualities of milled rice[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1, 12 : 721160.
|
[24] |
熊若愚. 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管理对南方双季优质晚籼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南昌: 江西农业大学, 2021.
|
[25] |
程建平, 曹凑贵, 蔡明历, 等.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物学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10):1859-1 865.
|
[26] |
彭世彰, 张正良, 庞桂斌. 控制灌溉条件下寒区水稻茎秆抗倒伏力学评价及成因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1):6-10.
|
[27] |
杨磊, 凡久彬, 赵明. 间歇灌溉对辽宁东部灌区水稻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2, 5(11):14-17.
|
[28] |
郭相平, 黄双双, 王振昌, 等. 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抗倒伏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17, 36(5):1-5.
|
[29] |
邓环.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生理生态特性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06.
|
[30] |
GAO H, DOU Z, CHEN L, et al. Effects of semi-deep water irrigation on hybrid indica rice lodging resistance[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2, 13: 1038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