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稻米 ›› 2021, Vol. 27 ›› Issue (6): 16-19.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6.004
高虹1(), 李跃东1, 马秀芳1, 吕桂兰1, 李睿1, 董立强1, 潘争艳1, 张雪1, 李小婉1, 邱福林1, 隋国民2,*(
)
Hong GAO1(), Yuedong LI1, Xiufang MA1, Guilan LU1, Rui LI1, Liqiang DONG1, Zhengyan PAN1, Xue ZHANG1, Xiaowan LI1, Fulin QIU1, Guomin SUI2,*(
)
摘要:
为构建东北平原南部水稻高产群体,揭示其产量形成规律,以辽宁省主栽高产水稻品种辽粳401和辽粳212为试材,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处理(行株距20.0 cm×13.3 cm)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但与低密度处理(行株距30.0 cm×20.0 cm)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在低密度处理下,虽然有效穗数少,但每穗粒数增加,因此也具有相对较高的产量水平。高密度行株距配置可构建依靠增加群体分蘖数量和较多物质积累而获得高产的多穗型群体,低密度行株距配置可构建促进物质转移转化、提高收获指数形成大穗大粒而获得高产的大粒型群体。可见,通过平衡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二者之间的关系,保证群体颖花量,同时确保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可获得稳定高产群体。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