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春春, 纪龙, 陈中督, 等. 2023年我国水稻产业形势分析及2024年展望[J]. 中国稻米, 2024, 30(2):1-4.
|
[2] |
杨进富. 水稻机插秧栽培推广应用[J]. 云南农业, 2023(9):50-52.
|
[3] |
李泽华, 马旭, 李秀昊, 等. 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J]. 农业机械学报, 2018, 49(5):1-20.
|
[4] |
文喜贤, 孙明珠, 刘凯丽, 等. 基于育秧机插新技术创制的中国双季稻区“稻-稻-油”三熟制模式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0):9-19.
|
[5] |
周训华, 唐广心, 朱志华, 等. “稻-稻-油”三熟制生产模式探讨[J]. 作物研究, 2015, 29(1):64-66.
|
[6] |
凌启鸿. 作物群体质量[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
[7] |
徐梦彬, 侯莉莉, 王飞, 等. 稀播长秧龄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结构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6):908-910.
|
[8] |
薛建涛, 李娈, 丛舒敏, 等. 毯苗机插水稻长秧龄壮秧培育途径的探索[J]. 中国稻米, 2022, 28(2):32-37.
|
[9] |
王亚梁, 朱德峰, 张玉屏, 等. 连作杂交晚稻精准条播长秧龄机插的生长及产量特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22, 48(1):215-225.
|
[10] |
李应洪, 王海月, 吕腾飞, 等. 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31(3):265-277.
|
[11] |
李泽华, 马旭, 李宏伟, 等. 低播种量下杂交稻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的产量构成及特征[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 41(4):22-29.
|
[12] |
王坤庭, 冯源, 刘梦竹, 等. 播种量和秧龄对机插籼粳杂交稻秧苗素质、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4, 30(3):91-97.
|
[13] |
邓则美, 占炳乾. 不同秧龄对杂交晚稻产量性状的影响[J]. 福建稻麦科技, 2000(3):15-17.
|
[14] |
沈建辉, 邵文娟, 张祖建, 等. 水稻机插中苗双膜育秧落谷密度对苗质和产量影响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24, 30(9):906-911.
|
[15] |
阿什日轨, 张荣萍, 周宁宁, 等. 长秧龄条件下施氮量对杂交稻分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杂交水稻, 2022, 37(6):97-103.
|
[16] |
陈周前, 杨安忠, 刘春盛, 等. 秧龄对水稻分蘖成穗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09, 15(4):64-66.
|
[17] |
贾现文. 不同秧龄对机插中、迟熟杂交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 成都: 四川农业大学, 2012.
|
[18] |
吕伟生, 曾勇军, 石庆华, 等. 机插早稻分蘖成穗特性及基本苗公式参数研究[J]. 作物学报, 2016, 42(3):427-436.
|
[19] |
王先如, 吴明, 廖大标, 等. 机插秧移栽秧龄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1):18-20.
|
[20] |
刘建霞, 郑华斌, 姚林, 等. 播种量与秧龄对秧苗素质及其垄作梯式栽培产量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14, 28(4):345-348.
|
[21] |
高英. 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水稻野香优莉丝生物学及产量性状影响试验分析[J]. 种子科技, 2024, 42(11):35-37.
|
[22] |
蒋学中, 范辉. 长秧龄机插对南粳9108成熟期和产量的影响[J]. 北方水稻, 2017, 47(5):40-42.
|
[23] |
潘圣刚, 黄胜奇, 江洋, 等. 秧龄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3):134-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