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6年, 第1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6-11-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水稻香味的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
    胡培松;唐绍清;顾海华;王晓焰
    2006, 12(6): 1-5. 
    摘要 ( )   PDF(444KB) ( )  
    香味是水稻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本文介绍了香稻的种植历史、分布及香味测定方法;并就国内外水稻香味遗传研究和香稻育种进行全面综述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水稻香味研究重点。
    杂草化感作用与信息互作
    曹长代[;];周勇军[];郭怡卿[];叶敏[];余柳青[]
    2006, 12(6): 6-9. 
    摘要 ( )   PDF(373KB) ( )  
    为了解和掌握杂草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明确今后的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蕨类、豆科和菊科杂草的化感作用研究现状。目前已鉴定出的化感物质主要是有机酸类、生物碱类、萜类、糖苷类、烯类和黄酮类等,这些化感物质对多种受体植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其化感作用机理表现在各种酶活性降低、导致原生质体膜、细胞膜和叶绿体膜的破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对某些激素含量水平的影响、营养元素的吸收及水分的平衡等几个方面。提出今后应加强研究杂草与作物的相互作用,杂草种、属间的化感作用与信息互作,保育生物多样性丰富、田园风光优美、动植物安全的生态系统。
    我国稻水象甲的发生及其研究进展
    余守武 杨长登 李西明
    2006, 12(6): 10-12. 
    摘要 ( )   PDF(262KB) ( )  
    稻水象甲原分布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现已蔓延至环太平洋的美洲、亚洲和欧洲;我国自发生稻水象甲以来,已陆续扩散到60余个县(市),发生面积超过40万hm^2,并有进一步向邻近地区扩散的趋势。本文就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稻作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阐述,针对我国水稻稻水象甲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耐草甘膦作物的选育研究概况
    童汉华;曹一平;章善庆
    2006, 12(6): 12-14. 
    摘要 ( )   PDF(273KB) ( )  
    自1996年耐草甘膦大豆的商业化开发以来,耐草甘膦作物品种及其种植面积正不断扩大,选育耐草甘膦作物已成为近年来育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耐草甘膦作物的选育进展以及选育机理和方法,特别是对于耐草甘膦水稻的选育概况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现存问题及今后发展前景。
    无花粉低温敏核不育系GD-7S的选育策略及其特征特性研究
    廖亦龙;王丰;李曙光;黄德娟;刘振荣;柳武革;李金华
    2006, 12(6): 15-17. 
    摘要 ( )   PDF(232KB) ( )  
    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测64S作不育基因源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新育成的优质中间品系“312/R3550”杂交,通过连续多代定向选择和育性鉴定,育成无花粉型温敏梭不育系GD-7S,并干2003年9月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宅。该不育系具有育性稳定,不育历期长,植株矮,分蘖能力强,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繁殖制种吝易,品质好等特点。 
    早花时矮秆早熟晚粳不育系春江16A的选育与利用
    林建荣[];吴明国[];阮关海[];李春寿[];宋昕蔚[]
    2006, 12(6): 17-18. 
    摘要 ( )   PDF(160KB) ( )  
    春江16A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以滇Ⅰ型粳稻不育系宁67A为母本,春江16作父本杂交,经连续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早花时矮秆早熟晚粳不育系,2005年9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鉴定。春江16A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熟期早,矮秆抗倒,米质优良,配合力好。利用春江16A配制的杂交稻组合表现为矮扦抗倒,杂种优势强,产量潜力大,米质优。
    优质高产抗病两系杂交稻两优108的选育与应用
    王才林;吕川根;邹江石;仲维功;赵凌;宗寿余
    2006, 12(6): 19-20. 
    摘要 ( )   PDF(149KB) ( )  
    两优108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与籼稻恢复系宁恢10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及作一季中稻栽培的技术要点。
    优质高产杂交晚稻中9优28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沈希宏[];何国威[];方江林[];张慧廉[];曹立勇[];程式华[]
    2006, 12(6): 20-21. 
    摘要 ( )   PDF(157KB) ( )  
    优质高产晚稻新组合中9优288于2004年通过国家和湖北省审定,具有优质、高产、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易制种等特点,审定后被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结合近几年试验和生产情况,介绍了中9优288的产量表现、主要农艺特性及其高产栽培和制种技术。
    水稻新品种垦稻201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李建广;张秀和;张国新;甄翠荣
    2006, 12(6): 22-22. 
    摘要 ( )   PDF(70KB) ( )  
    简要介绍了垦稻2012的选育目的及选育过程,从农艺性状、稻米品质、产量表现、抗性表现等方面描述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并结合稀植壮秧、肥水管理、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措施。
    杂交晚粳甬优8号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何建华[];林一波[];马荣荣[];王晓燕[];周正明[]
    2006, 12(6): 23-24. 
    摘要 ( )   PDF(149KB) ( )  
    本文总结了杂交晚粳新组合甬优8号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该组合生产利用和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天丰优084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张继本 龚红兵 盛生兰 刁立平 周义文 景德道 林添资 胡春明
    2006, 12(6): 24-24. 
    摘要 ( )   PDF(75KB) ( )  
    本文总结了天丰优084的特征特性,并提出了其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松粳9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评论推荐
    陶永庆[];张君[];闫平[];关迎春[];王延军[];付建军[]
    2006, 12(6): 25-26. 
    摘要 ( )   PDF(146KB) ( )  
    松粳9号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五常水稻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具有优质、丰产性突出、抗逆性强等特点,200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宅委员会审定.
    晚粳新品种皖稻94特征特性及其栽培要点
    梁华金;吕孝林;陈璋
    2006, 12(6): 26-26. 
    摘要 ( )   PDF(72KB) ( )  
    皖稻94是巢湖市农科所培育的晚粳新品种,具有高产、多抗、适应性强、米质优等特性,于200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成为安徽沿江地区晚粳主栽品种之一。
    优质杂交晚稻协优205在金华的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钱秋平
    2006, 12(6): 27-27. 
    摘要 ( )   PDF(77KB) ( )  
    协优205系由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在金华市种植,表现出产量高、适应性强、米质优、抗稻瘟病能力较强等优点,适宜在该地区作晚稻栽培。
    优质早籼新品种中优早13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应杰政;黄发松
    2006, 12(6): 28-28. 
    摘要 ( )   PDF(79KB) ( )  
    中优早13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稻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抗病虫能力较强。本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归纳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2005年北方稻区国家稻品种试验优良品种介绍
    王洁[];王生轩[];韩勇[]
    2006, 12(6): 29-30. 
    摘要 ( )   PDF(178KB) ( )  
    2005年在北方稻区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徐优202、Ⅲ优98等20个品种(组合)表现优良,本文对其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进行了总结.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群体质量差异比较
    金军[];薛艳凤[];于林惠[];李伟[];徐丹[];羌勋良[]
    2006, 12(6): 31-33. 
    摘要 ( )   PDF(240KB) ( )  
    本试验以早熟晚粳品种9998—3为供试材料,研究水稻在直播、抛秧、机插、手栽四种不同种植方式下群体茎蘖动态、分蘖受生特点、叶面积指数变化和干物质积累及运转规律、穗层整齐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团子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机插稻、手栽稻成穗率、单穗重、总卡正数均比直播稻、抛秧稻高;结实车和千粒重差异均较小,其中结实率呈现直播稻〉手栽稻〉抛秧稻〉机插稻的趋势,千粒重呈现手栽稻〉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的趋势;直插稻单位育效穗数最高,机插稻和抛秧稻的相近,手栽稻最低;机插稻、手栽稻的产量均较高,抛秧稻的次之,直播稻的景低。
    实地养分管理技术(SSNM)在华南双季晚稻上的应用效果
    钟旭华[];黄农荣[];欧杰文[];郑海波[]
    2006, 12(6): 34-36. 
    摘要 ( )   PDF(235KB) ( )  
    2004~2005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实地养分管理技术(SSNM)应用于华南双季晚稻,与农民习惯施肥和现有高产栽培技术相比,稻谷产量2004年持平,2005年增产4.7%(达极显著水平);施氮量和肥料成本降低20%以上,产投比提高3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氯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提高30%以上,纹枯病显著减轻。
    绿色稻米生产技术集成理论与运用成效
    涂起红[];刘圣全[];万青山[];龚乃弘[]
    2006, 12(6): 37-38. 
    摘要 ( )   PDF(181KB) ( )  
    本项目以生态平衡理论为指导,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病虫害为中心,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健身栽培、耕作改制、配方施肥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栽培技术。并依托龙共企业、实施产业化措施来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形成了生产技术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推广机制。
    水稻机械喷直播的应用效果及技术探讨
    黄柏明;周华康;胡国强
    2006, 12(6): 39-40. 
    摘要 ( )   PDF(158KB) ( )  
    通过5年来水稻机械喷直播技术应用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机械喷直播具有省工、节本、增产、增收,操作简单等优点。在技术运用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直播稻易倒伏,同时易受鸟害、草害和病虫害,为此要精选好良种,搞好种子消毒处理等工作,并加强田间管理。
    晚稻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
    刘孔清[];郑承柏[];陈昉[];何洁[]
    2006, 12(6): 41-42. 
    摘要 ( )   PDF(138KB) ( )  
    试验、示范表明,采用“旱育保姆”培育晚稻旱育秧苗。秧龄弹性大,与双季稻生产茬口要求相适应,控苗效果好,根部带土多,易抛易立,省工省力,节本增收。
    21个品种被确认为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
    2006, 12(6): 42-42.  DOI:
    摘要 ( )   PDF(73KB) ( )  
    单季杂交籼稻免耕直播法技术要点及其优点
    毛伟强;丁兰;夏凉
    2006, 12(6): 43-43,47.  DOI:
    摘要 ( )   PDF(160KB) ( )  
    水稻免耕直播法是指在未经任何翻耕犁耙的稻田上,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直接进行水稻播种的栽培技术。该技术具有免翻耕、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等优点。近几年来已为浙江省许多农民所采用,但这项技术在单季杂交籼稻栽培中很少使用。针对临安市杂交籼稻面积达0.73万hm^2,占全市水稻总面积85%的现状,2005年在浙江省农业厅专家的指导下,笔者在临安市太阳镇朱伊村开展了单季杂交籼稻免耕直播法试验示范工作,总结了其技术要点及优点。
    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罗玉水;林玉棋
    2006, 12(6): 44-44,47.  DOI:
    摘要 ( )   PDF(175KB) ( )  
    本文介绍了根据Ⅱ优航1号组合特征特性,结合福建省三明市的气候特点和耕作水平,示范推广再生稻单产1100kg/667m^2的超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Ⅱ优7954在淮北稻区的高效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高红权[];葛玉平[];丁维东[];樊玉洋[];嵇友权[];冯素明[];胡志国[];路缪[];李寿才[]
    2006, 12(6): 45-45,47.  DOI:
    摘要 ( )   PDF(159KB) ( )  
    Ⅱ优7954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该组合在淮北稻区种值生育期适中。笔者根据生产实践,提出了Ⅱ优7954在淮北稻区的高效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
    甬优6号的特征特性及单产750kg/667m2配套栽培技术
    赵益福;王宏辉;江立斌
    2006, 12(6): 46-47. 
    摘要 ( )   PDF(168KB) ( )  
    从2001—2005年甬优6号在浙江温岭示范田间长相和稻米品质及产量看,甬优6号是一个很有开发潜力的超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本文介绍了甬优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配套技术。
    超级早稻中早22机插强化栽培单产超600kg/667m2技术研究
    寿建尧[];赵幼平[];许立新[]
    2006, 12(6): 48-49. 
    摘要 ( )   PDF(158KB) ( )  
    中早22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唯一的超级常规早稻新品种。通过机插强化栽培的试验示范,总结出机插强化栽培的优势和单产超过600kg/667m2的主要配套技术。
    15%安打SC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总结
    郑能文[];余标仁[];余森树[];余小兵[];陈燕芳[]
    2006, 12(6): 50-50. 
    摘要 ( )   PDF(57KB) ( )  
    通过试验可知,15%安打SC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提高用量,以9,12ml/667m2为宜。
    杂交稻不育系“中9A”知识产权的市场开发和维护
    李黎红;倪建平
    2006, 12(6): 51-52. 
    摘要 ( )   PDF(173KB) ( )  
    中国水稻研究所对自育的杂交水稻不育系“中9A”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科技成果市场开发的一个成功例子,在全国水稻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中9A”知识产权的市场开发和维杈不仅提高了产权人的开发收入。而且增加了科技成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安徽省粳稻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张培江[;];吴爽[;];孔令娟[];占新春[;];李泽福[;];杨惠成[]
    2006, 12(6): 52-54. 
    摘要 ( )   PDF(290KB) ( )  
    阐述了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和粳稻生产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安徽省发展粳稻所具有的地理优势、市场需求优势、政策和科技优势等,分析了发展粳稻生产的面积和产量潜力,提出了今后发展粳稻生产的目标和相应的对策。
    发展有机农业 提高稻米品位——浅谈镇江发展有机稻米生产的前景与关键技术
    束汉良[];邹国民[];戎全虎[];何东兵[]
    2006, 12(6): 55-56. 
    摘要 ( )   PDF(161KB) ( )  
    本文通过对发展有机农业前景的分析,重点介绍了有机稻米生产技术和方法,并针对当前生产中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为生产出高品位的有机稻米提供了技术要点。
    中国水稻研究所5个水稻新品种(组合)通过2006年国家审定
    2006, 12(6): 56-56.  DOI:
    摘要 ( )   PDF(98KB) ( )  
    稻田里的“超级梦想”——记破水稻世界单产纪录的我国水稻育种制种专家刘文炳研究员
    梅松[];吴鹤年[]
    2006, 12(6): 57-58. 
    摘要 ( )   PDF(176KB) ( )  
    2006年8月25日,云南省永胜县涛源水稻超高产科技示范场再次传出特大喜讯,由我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制种专家刘文炳研究员选育的Ⅱ优4886,经福建省专家严格的全坵现场实割验收744m^2,最终单产高达1279.7kg/667m^2,打破了他本人选育的Ⅱ优28在2005年现场验收767m^2创下的1229.97kg/667m^2的水稻世界高产水平,也刷新了他选育的Ⅱ优6号在2004年现场验收714m^2取得的1219.9kg/667m^2的水稻世界高产水平。
    新闻集锦
    2006, 12(6): 59-59.  DOI:
    摘要 ( )   PDF(103KB) ( )  
    《中国稻米》2006年1-6期总目录
    2006, 12(6): 60-61.  DOI:
    摘要 ( )   PDF(234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