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24年我国水稻产业形势分析及2025年展望
    陈品, 徐春春, 纪龙, 陈中督, 方福平
    中国稻米    2025, 31 (2): 1-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5.02.001
    摘要2389)   HTML116)    PDF (699KB)(1256)    收藏

    2024年我国水稻面积略有增加,单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连续14年稳定在2.0亿t以上;国内稻米市场价格呈疲软态势,大米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大米进出口数量大幅下降,但进出口国家则保持相对稳定;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数量有所减少,但稻米的品质水平不断提升;水稻生产经营方式正加速转型,绿色化、智能化、机械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分析了当前我国水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预计2025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继续保持稳定,单产将稳步提高,稻米市场预计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而优质稻米的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WRKY转录因子在水稻抗逆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段俊枝, 燕照玲, 齐红志, 张会芳, 陈海燕, 杨翠苹, 王楠, 卓文飞
    中国稻米    2025, 31 (1): 61-6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5.01.008
    摘要981)   HTML9)    PDF (685KB)(663)    收藏

    水稻在其生长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非生物胁迫(包括干旱、高盐度、低温及高温等)和生物胁迫(如病虫害),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WRKY转录因子家族作为植物界中最为庞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应对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水稻抗非生物胁迫(干旱、高盐、低温、高温等)、生物胁迫(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飞虱等)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WRKY转录因子在水稻及其他作物抗逆性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中国水稻品种鉴定标准SSR标记的基因组特征研究
    何雨欣, 于清涛, 谭瑗瑗, 舒庆尧, 刘乃新, 刘振
    中国稻米    2025, 31 (2): 6-1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5.02.002
    摘要639)   HTML22)    PDF (938KB)(626)    收藏

    在我国各级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审定流程中,主要依据《水稻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SSR标记法》判别参试品种在试验周期内的一致性及其与已审定品种的差异性。鉴于SSR(简单重复序列)标记开发初期,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些标记主要基于有限品种的SSR多态性分析结果来确定,因此对于采用该48个SSR作为品种区分依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实际上缺乏足够的认识。本研究通过引物序列比对分析,精确定位了这48个SSR标记在水稻基因组中的具体位置,旨在探讨这些SSR标记在水稻基因组上的分布特征,并评估其变异可能引发的生物学效应。我们利用SSR标记引物对公共基因组组装数据进行扩增,并分析扩增序列标记,测定了这些标记在籼、粳亚种群体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这48个标记在水稻的12条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其中,35个标记位于基因内部或上下游2.0 kb内,3个标记位于基因的外显子区,但SSR重复单元的增减并未导致移码突变的发生。在分析的193份亚洲代表性栽培稻品种中,有3个标记在粳稻群体(58个品种)中未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另有8个标记在粳稻群体中的多态性低(PIC<0.25);同样,在籼稻群体(135个品种)中,也有5个标记多态性低(PIC<0.25)。此外,在扩增区段内,除重复单元外,还观察到了单核苷酸变异以及插入、缺失变异。本研究不仅揭示了这48个SSR标记的基因组学特征,还明确指出,在代表性群体中,少数SSR标记仍缺乏足够的品种鉴别能力,同时,我们还发现了SSR标记内部重复序列外的核苷酸变异,这为优化现有SSR标记开发新的水稻品种鉴定SSR标记,以及科学认识现有SSR标记在品种鉴别中的局限性提供了重要方向和启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水稻覆膜栽培技术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付第慧, 邢志鹏, 程爽, 王忠祥, 陈飞扬, 黄志成, 胡雅杰, 郭保卫, 魏海燕, 张洪程
    中国稻米    2024, 30 (6): 1-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01
    摘要596)   HTML30)    PDF (772KB)(639)    收藏

    我国水稻在实现持续丰产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农药、肥料和灌溉水的高投入,以及产量、品质和效益协同性偏差等问题。以生物可降解地膜为材料、机械化覆膜为途径的水稻覆膜栽培技术是实现水稻优质丰产高效协同生产、促进稻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简要介绍覆膜栽培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水稻覆膜栽培技术在节水保墒、保肥增效、防草减药和增温保湿方面的作用及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效益等的影响,并总结了覆膜栽培技术在水稻生产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品种华中优9326的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侯凡, 陈佑源, 沈峰平, 尚子帅, 孙一鸣, 湛立伟
    中国稻米    2024, 30 (6): 110-11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19
    摘要571)   HTML21)    PDF (447KB)(700)    收藏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水稻产能的一条有效途径。华中优9326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于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为全面了解该品种的生产特性,加快其推广应用,以2020—2021年勿忘农种业科企水稻联合体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基础,通过均值变异系数、Shukla方差分析、高稳系数、回归分析以及适应度等方法,并结合抗性等位基因的分子分析,对华中优9326的产量、品质和抗性进了分析,并与对照品种嘉优5号的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比较。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华中优9326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嘉优5号增产13.45%和10.95%,增产点比例分别为96.15%和100.0%;同时,华中优9326的3年高稳系数为91.78%,比对照嘉优5号高6.49个百分点,说明华中优9326的丰产稳产性更好。而稻米品质数据显示,华中优9326为部标优质3级米且蒸煮食味值为85.12分。综上,华中优9326具有很好的丰产稳产性及较好的适应性,是一个理想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干湿交替灌溉和生物质炭施用对稻田碳汇与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蔡炜, 秦缘, 陈浩田, 林晨语, 杨建昌, 张伟杨
    中国稻米    2024, 30 (6): 7-1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02
    摘要503)   HTML27)    PDF (1031KB)(700)    收藏

    稻田系统作为重要的碳库,对全球碳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灌溉方式和生物质炭的施用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田“碳汇与碳排”的关键措施。本文重点阐述了稻田甲烷排放机制、稻田土壤碳汇机制以及干湿交替灌溉和生物质炭施用对稻田“碳汇与碳排”的调控作用和机制。同时,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生产与固碳减排协同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根表铁膜对水稻体内重金属迁移积累影响的研究进展
    夏昕彤, 戴淑婷, 张萌恩, 王旭东, 何丽芝, 柳丹
    中国稻米    2024, 30 (6): 15-2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03
    摘要468)   HTML12)    PDF (1008KB)(631)    收藏

    水稻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稻田重金属(HMs)污染会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根表铁膜是在水稻根表面形成的铁锰(氢)氧化物胶膜,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吸附-解吸、共沉淀等物理化学作用,影响重金属自水稻根部到籽粒的迁移和积累。本文阐明了植物通过根表铁膜对重金属的外源性抵抗和内源性耐受机制,综述了水分管理、施肥(有机肥、化肥、叶面肥等)、根系通气能力等对根表铁膜形成的影响,及对重金属在水稻体内积累与迁移的影响。促进高重金属积累量的红褐色铁膜形成的钝化剂或修复手段可作为未来重金属污染土壤安全利用的研究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江西粮食产业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余艳锋, 袁婷婷, 余永琦, 孙明珠
    中国稻米    2025, 31 (1): 54-6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5.01.007
    摘要425)   HTML8)    PDF (1075KB)(613)    收藏

    当前,江西粮食产业发展形势向好: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基本保持平稳,水稻种业创新能力强,“三熟制”种植模式逐步推广应用,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稳产保供政策利好等。但同时必须看到,江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资源紧约束加大粮食保供压力、种粮效益偏低影响产粮内生动力、技术创新滞后制约产粮效率提升、粮食全产业链偏弱导致综合效益不高、配套支持不足制约产业规模扩大等难题。推进江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江西农业强省战略的有效抓手。为推进江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激发市场要素活力、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强配套支持等发展路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基于BSA-seq法的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定位
    陈丽, 孙建昌, 王昕
    中国稻米    2024, 30 (6): 35-4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06
    摘要413)   HTML6)    PDF (895KB)(511)    收藏

    为挖掘水稻稻瘟病抗性相关性状基因位点,于2022—2023年以水稻2013ZJP-3×京宁11杂交得到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其对叶瘟、穗颈瘟的抗性,并采用BSA-seq法进行QTL定位分析。表型鉴定结果表明,F11 群体的稻瘟病抗性呈连续性分布,且大部分材料表现为中抗,偏向于抗病亲本京宁11。筛选出19个抗性株系和17个感性株系材料,构建了抗感池。经过测序、变异检测和关联分析,共得到2个与稻瘟病抗性相关的区间,主要分布在5号和7号染色体上,区间总长度为1.45 Mb,共筛选出94个差异基因,其中,移码突变基因12个,非同义突变基因82个,移码和非同义突变基因9个。最终预测,基因LOC_Os05g10630LOC_Os05g10650LOC_Os07g08960与水稻稻瘟病抗性的相关性较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稻田配施氮肥增效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书融, 何禹畅, 秦碧蓉, 王婕, 田文昊, 朱春权, 孔亚丽, 曹小闯, 张均华, 金千瑜, 朱练峰
    中国稻米    2024, 30 (6): 23-2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04
    摘要410)   HTML10)    PDF (665KB)(466)    收藏

    综述了氮肥增效剂的种类、作用机制及对水稻生长、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稻田配施硝化抑制剂对土壤氨氧化古菌和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添加脲酶抑制剂显著抑制了土壤脲酶活性,两种抑制剂(即氮肥增效剂)配施均能减缓氮肥分解速度,从而提高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此外还能减少氮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最后展望了氮肥增效剂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温度及水分含量对二氧化碳气调储藏稻谷品质的影响
    叶佳琳, 杜京霖, 吴光玥, 胡家涵, 王澳希, 吕昭颖, 胡浩
    中国稻米    2024, 30 (6): 60-6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10
    摘要406)   HTML5)    PDF (855KB)(428)    收藏

    受温湿度、环境气体成分等因素影响,稻谷在储藏过程中会发生品质劣变。二氧化碳气调储藏作为重要的谷物储藏方式之一,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试验设置4个处理(低温低水分:储藏温度20 ℃,稻谷水分含量12.5%;低温高水分:储藏温度20 ℃,稻谷水分含量15.5%;高温低水分:储藏温度37 ℃,稻谷水分含量12.5%和高温高水分:储藏温度37 ℃,稻谷水分含量15.5%),二氧化碳气调储藏6个月后对参试品种(甬优1540和秀水134)稻谷理化指标和食用品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入库储藏时,低温低水分处理储藏6个月后的稻谷电导率增34.96%,脂肪酸值增10.24 mg/100 g,丙二醛含量增4.38 mg/kg,发芽率、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降低5.66个、3.76个和12.05个百分点,黄粒米率增加0.07%,在4个处理中均表现最好。可见,低温低水分储藏更加适合稻谷,能够有效延缓稻谷陈化劣变、延长稻谷储藏时间、保存稻谷营养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80份香稻材料BADH2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分析及稻瘟病抗性基因检测
    李虎, 吴子帅, 刘广林, 陈传华, 罗群昌, 朱其南
    中国稻米    2025, 31 (1): 35-4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5.01.005
    摘要402)   HTML7)    PDF (957KB)(439)    收藏
    应用目前已经开发的6个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功能标记及5个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功能标记检测80份香稻材料的Badh2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及稻瘟病抗性基因,同时统计供试材料中的审定品种在本省水稻区试中稻瘟病鉴定结果,并鉴定了香味及稻瘟病表型。结果表明,80份香稻材料均具有香味,其中第4~第5外显子803 bp缺失突变类型7份(占比8.75%),同时含有5'UTR区3 bp 缺失及第7外显子8 bp 缺失和 3 bp突变2种变异类型材料4份(占比5.00%),其他69份为第7外显子8 bp 缺失和 3 bp突变的变异类型(占比86.25%)。80份香稻材料中含PitaPi2Pi9PigmPi1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为57份(占比71.25%)、12份(占比15.00%)、4份(占比5.00%)、1份(占比1.25%)和 1份(占比1.25%);同时含Pi2Pita的材料有9份(占比11.25%),同时含PigmPita的材料1份(占比1.25%),同时含Pi1Pita的材料1份(占比1.25%)。同时携带2个抗性基因的材料表现抗病的比例高于只携带1个抗性基因及不携带抗性基因的材料。研究结果为香稻材料的应用及抗稻瘟病基因聚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聚合抗稻瘟病基因Pigm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改良粳稻宁84抗性
    黄宣, 邱海萍, 严成其, 姜洁锋, 施贤波, 叶朝辉
    中国稻米    2024, 30 (6): 105-10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18
    摘要395)   HTML13)    PDF (642KB)(501)    收藏

    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是水稻两大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培育抗病品种是降低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GSR40K芯片检测,将广谱抗性基因PigmXa23导入粳稻品种宁84中,获得3份携带双基因的株系。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导入Pigm基因显著提高了宁84对苗瘟和穗颈瘟的抗性,3个株系在苗期对41个稻瘟病菌株的抗性频率为63.4%~97.6%。导入Xa23的宁84株系对白叶枯病均达到“抗”以上级别,抗性显著提高。对改良株系的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部分株系粒宽、千粒重和穗长显著增加,其他农艺性状及产量与宁84差异不显著。GSR40K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3个改良株系的背景回复率为94.89%~96.58%。本研究结果说明,导入PigmXa23能显著提高宁84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水平,且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浙江省优质稻品种发展现状与对策
    缪添惠, 蔡芸菲, 王晓峰, 刘鑫, 俞琦英, 韩展誉, 王仁杯
    中国稻米    2024, 30 (6): 82-8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13
    摘要394)   HTML18)    PDF (818KB)(1257)    收藏

    近年来,浙江作为水稻育种强省育成了一批品质好、食味佳的水稻品种。为进一步促进浙江省优质稻产业化发展,发挥规模经营驱动和产业集群放大效应,增强稳粮保供能力,本文研究了浙江省优质稻品种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优质稻产业在品种、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快种质资源利用和育种攻关、强化品种管理、培育种业企业以及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等对策措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粮食作物早发的研究进展
    代帅军, 张运波, 黄礼英
    中国稻米    2025, 31 (1): 1-1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5.01.001
    摘要394)   HTML12)    PDF (883KB)(592)    收藏

    作物早发是指在多种环境下种子快速一致的发芽和良好健壮的苗期建成。早发不仅有利于作物对光照、养分、水等资源的有效利用,还有利于增强其与杂草的竞争能力,促进叶面积发育,提高作物生长速率和发育速率,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本文总结了作物早发的概念及评价指标、早发的鉴定及其机制、早发的作用以及促进早发的措施,以期为早发品种的培育和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水稻高产减排的氮肥管理技术及其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
    温雅, 顾嘉怡, 王超瑞, 张瑛, 肖治林, 张耗
    中国稻米    2025, 31 (1): 11-1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5.01.002
    摘要375)   HTML20)    PDF (849KB)(561)    收藏

    氮素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科学的氮肥管理对于实现水稻高产至关重要,并且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深远影响。稻田作为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氮肥的使用对其排放具有显著影响。本文深入剖析了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机理,系统综述了氮肥施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制,以及实现高产与减排兼顾的氮肥管理技术。此外,本文还归纳总结了当前氮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HS-SPME-GC-MS技术揭示南粳9108米饭香气成分地域差异
    陈璟, 张迪, 林丽华, 赵子龙
    中国稻米    2025, 31 (3): 81-8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5.03.0013
    摘要366)   HTML4)    PDF (638KB)(206)    收藏

    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产地南粳9108米饭的挥发性成分差异,并为提升米饭的整体香气提供科学数据支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来自江苏省南通市(A)、盐城市(B)和淮安市(C)的南粳9108米饭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精确鉴定,并结合香气活性值(OAV)分析了这些样品间的挥发性成分差异。结果发现,3个样品共鉴定出5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A样品鉴定出41种,B样品鉴定出48种,C样品鉴定出55种;3个产地米饭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为39种。在这些挥发性成分中,酯类和杂环类较多,尤其是己酸乙酯,其含量在3个样品中均最高。通过OAV分析,发现2-乙酰基-1-吡咯啉的OAV值>10.0,是影响米饭香气差异的关键物质;丙位壬内酯和己酸乙酯的OAV值>1.0,是构成米饭主要香气的来源。然而,在A样品中并未检出丙位壬内酯,这进一步表明了不同产地米饭之间在整体香气上存在显著差异。此外,还有5种挥发性成分的OAV值在0.1~1.0之间,它们对整体香气起到了辅助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发芽糙米处理方式及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汪洪涛
    中国稻米    2025, 31 (2): 29-3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5.02.005
    摘要348)   HTML15)    PDF (709KB)(561)    收藏

    发芽糙米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食品原料,凭借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样的活性成分,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并在多个领域如食品加工、医疗保健和日化行业中广泛使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发芽糙米的应用前景愈发广阔。本文综合探讨了不同处理方式对发芽糙米营养成分、品质特性及生理活性的影响,并系统回顾了发芽糙米在食品等领域的开发应用情况,以期为发芽糙米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对优质稻华浙优261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杜雄鹰, 洪立荣, 李德兵, 褚光
    中国稻米    2024, 30 (6): 99-10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17
    摘要346)   HTML12)    PDF (683KB)(425)    收藏

    以优质杂交稻品种华浙优261为材料开展大田试验,旨在探明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对华浙优261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个氮肥处理,即不施用氮肥(N0)、氮肥面施(CK,氮肥为尿素,折合纯N用量为18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为5∶3∶2)和机插同步侧深施肥(MDSF,氮肥为控释尿素,折合纯N用量为150 kg/hm2,氮肥在机插秧同时一次性施入)。结果表明,MDSF处理的产量与CK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其氮肥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同时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以及蒸煮食味品质改善,为本研究最佳氮肥管理模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优质早籼稻中组100超高产特征特性分析及关键栽培技术
    许剑锋, 纪国成, 应伟杰, 陈叶平, 梁燕, 龚俊, 秦叶波
    中国稻米    2025, 31 (2): 102-10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5.02.018
    摘要339)   HTML12)    PDF (380KB)(310)    收藏

    常规早籼稻品种中组100具有株型优良、分蘖力较强、结实率高、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等特点。2024年该品种在江山创造了单产11.32 t/hm2的浙江早稻攻关田历史纪录,比2016年中早39在诸暨创造的攻关田最高产量纪录(11.22 t/hm2)高0.10 t/hm2。同时,百亩攻关方单产达11.25 t/hm2,刷新了“浙江农业之最”早稻百亩方最高单产纪录。本文介绍了中组100获得超高产的特征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