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水稻颖壳发育的研究进展
    施思12, 刘坚2, 马伯军1, 钱前2
    中国稻米    2012, 18 (5): 25-2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2.05.007
    摘要9446)      PDF (435KB)(4401)    收藏
    水稻是单子叶植物的代表,又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揭示水稻的发育调控机理对科学研究和国计民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依靠双子叶植物花器官发育模式的建立与发展,人们对以水稻为代表的单子叶植物的花器官发育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颖壳是水稻的外轮花器官,在双子叶植物中没有与之相似的器官,因此对它的研究不如内几轮器官深入。但是颖壳的发育又直接关乎着水稻的产量,所以这是一个必须突破的瓶颈。本文主要介绍了现阶段水稻颖壳发育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已克隆的水稻颖壳发育相关基因和已报道的部分颖壳发育突变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2. 黑龙江省香稻品种现状分析
    聂守军1,高世伟1,刘晴1,刘宇强1,刘宝海1,景玉良1,隋喜友2
    中国稻米    2015, 21 (6): 58-6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6.012
    摘要8734)      PDF (431KB)(2310)    收藏
    对黑龙江省审定通过的22个香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每穗粒数有利于提高香稻品种产量,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小;没有香稻品种品质达到国标一级,应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增加胶稠度长度来提高食味口感。这些香稻品种主要是以五优稻1号、绥粳4号为亲本育成的品种,五优稻1号衍生品种占36.0%,绥粳4号衍生品种占59.0%,说明黑龙江省香稻遗传基因狭窄,应拓宽香稻种质资源,丰富遗传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
    3. 早熟高产水稻新品种绥粳12选育及栽培技术
    聂守军;张广彬;谢树鹏;史冬梅;刘宝海;隋喜友
    中国稻米    2010, 16 (1): 67-68.  
    摘要8384)      PDF (156KB)(1522)    收藏
    绥粳12号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抗倒伏等特点,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 905.1kg/hm2,比对照增产9.4%,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 654.1 kg/hm2,比对照龙稻2号增产11.5%。2009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本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
    4. 我国水稻机插秧育秧基质研究进展
    林育炯, 张均华, 胡志华, 朱练峰, 禹盛苗, 金千瑜*
    中国稻米    2015, 21 (4): 7-1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4.002
    摘要8246)      PDF (915KB)(3065)    收藏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水稻育秧基质研究。合理利用水稻育秧基质,培育健壮秧苗,提高机插质量,是提升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关键,对我国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国水稻育秧基质发展历程、主要基质类型及特征,分析了基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以期为研究和推广水稻育秧基质,提升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江苏省主要优质粳稻品种特征特性分析
    许 莉1,杨红梅1,殷 琴2,吴爱国3
    中国稻米    2013, 19 (5): 66-6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5.018
    摘要8194)      PDF (202KB)(1952)    收藏
    为筛选适宜姜堰市种植的粳稻品种,对江苏省主要优质粳稻品种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迟熟中粳宁粳5号、武运粳24适宜作为主体品种在姜堰市扩大种植;早熟晚粳扬粳4227、扬粳4038可重点在姜堰市通南地区作为主体品种推广;南粳49、武运粳24可作为高产创建主推品种示范种植;南粳5055可作为优质米开发;晚茬口可选择武运粳21和武运粳2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6. 江苏省主要优质粳稻品种特征特性的研究
    吴爱国;黄宝林
    中国稻米    2003, 9 (6): 19-20.  
    摘要7604)      PDF (97KB)(209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高产优质香稻野香优9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莫海玲1,唐梅1,孙富1,罗敬昭2
    中国稻米    2016, 22 (1): 102-,10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1.028
    摘要7391)      PDF (284KB)(2205)    收藏
    在2012-2014年连续3年的示范推广中,籼型三系杂交稻野香优9号表现出高产、优质、茎秆粗壮、穗长粒多等特点。本文总结了野香优9号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基肥、早施回青肥、补施分蘖肥,浅水勤灌、多露轻晒,注意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重盐碱地直播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魏玉波;梁乃亭;王奉斌;布哈力且木
    中国稻米    2006, 12 (4): 40-41.  
    摘要7179)      PDF (138KB)(1898)    收藏
    本文论述了重盐碱地或新开荒地种植水稻的田间管理技术,提出了既能达到压碱洗盐,又能获得水稻丰产的盐碱地直播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9)
    9. 黑龙江省稻花香品种品质现状分析
    段传玲1,赵琳2,张瑞英2,张宏坤1,兰静2*
    中国稻米    2016, 22 (1): 39-4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1.009
    摘要6801)      PDF (600KB)(2056)    收藏
    针对黑龙江省稻花香品种品质逐年退化的趋势,对黑龙江省不同来源的稻花香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分析,目的在于摸清稻花香品种品质现状,探讨影响稻花香品种品质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稻花香品种,因土壤、施肥或降水量等不同其食味品质有较大差异,来源于五常市的稻花香品种食味品质较好;品尝评分超过对照空育131的品种占样品总数的75.00%,说明目前稻花香品种品质总体优良;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糊化温度、峰值时间等对稻花香品种食味品质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稻谷》,《优质稻谷》新国家标准介绍
    林海
    中国稻米    2000, 6 (2): 14-14.  
    摘要6102)      PDF (28KB)(149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水稻旱直播播种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中国稻米    2004, 10 (2): 53-53.  
    摘要6014)      PDF (62KB)(157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湖南再生稻品种筛选研究
    闵军;黎用朝;张黎光;黄海明
    中国稻米    2002, 8 (1): 10-11.  
    摘要5925)      PDF (74KB)(155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
    13. 新型水稻定量穴播机应用及其效果
    谢仁兴
    中国稻米    1995, 1 (2): 21-22.  
    摘要5913)      PDF (77KB)(1853)    收藏
    新型水稻定量穴播机是一种可以定量调节每亩穴数和每穴平均种子数的穴播机(如图1)。以机械穴播代替手工穴播,可以省工、省时、减少繁重的弯腰劳动,提高穴播栽培的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14. 优质水稻新品种垦稻22选育、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袁亚莉,李静,那永光,陈淑洁,李春光
    中国稻米    2011, 17 (5): 70-7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1.05.022
    摘要5602)      PDF (77KB)(2287)    收藏
    介绍了黑龙江垦区水稻新品种垦稻22选育、特征特性、产量及其栽培技术要点,并将其与当前黑龙江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空育131的特征特性作了比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
    15. 乌金绿生物黄腐酸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吴家强*,梁玮瑜,梁春婵,郑小红,傅坤亮,邱欢
    中国稻米    2013, 19 (1): 61-6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1.017
    摘要5587)      PDF (3699KB)(2394)    收藏
    生物黄腐酸是同时具有改良土壤和提高肥效作用的一种新型生物肥。针对生物黄腐酸肥料的特性及水稻增产效应受到限制的现状,本文在水稻总追肥量减少13.3%的基础上施用乌金绿牌生物黄腐酸肥料,探讨其对水稻减施增效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增加肥料成本的情况下,乌金绿牌生物黄腐酸肥料与化学肥料相结合使用不仅可以增加水稻生物量,促进根系生长,而且可以使水稻提早抽穗,改善穗长、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因子,从而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
    16. 水稻新品种牡丹江31选育及栽培要点
    孙玉友, 柴永山, 曲金玲, 魏才强, 李洪亮, 孙国宏
    中国稻米    2012, 18 (4): 64-6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2.04.019
    摘要5525)      收藏
    牡丹江31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晚熟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耐冷、适应性强等特点, 2010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17. 早籼新品种中早35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罗来宝,陈茶光,宋富根,喻吉生,颜见恩
    中国稻米    2011, 17 (4): 70-70,7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1.04.024
    摘要5109)      PDF (152KB)(2346)    收藏
    中早35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中早22与嘉育253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生长势旺盛,抗逆性较强等特点,2009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在江西稻瘟病轻发双季稻区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
    18. 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和思考
    孙岩松
    中国稻米    2008, 14 (5): 9-11.  
    摘要5091)      PDF (168KB)(2645)    收藏
    我国东北4省、区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7年的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是1949年的13.7倍和47.6倍。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白浆土、盐碱土种稻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适应低温、长日照、耐冷的新光温生态型优良新品种大批育成;化学药剂灭草、旱育苗稀植机械化栽培等科技进步因素发挥了巨大作用。笔者还考虑到东北水资源缺乏等因素,建议今后东北地区的水田灌溉,应充分利用地表水,限制地下水的开采,并合理控制水稻种植面积的继续扩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9)
    19. 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王丹英1, 应云卉2, 徐春梅1, 陈松1, 章秀福1
    中国稻米    2012, 18 (5): 20-24,2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2.05.006
    摘要5046)      PDF (579KB)(3374)    收藏
    种子包衣技术是近半世纪来逐步发展起来的种子处理新技术,对提高种子出苗率、防治农作物苗期病虫害效果明显。本文对近年来我国种子包衣技术发展及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武运粳2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朱邦辉,徐晓杰,徐洁芬,石世杰,张庆,徐玉峰
    中国稻米    2013, 19 (2): 73-7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2.029
    摘要5029)      收藏
    武运粳29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一个早熟晚粳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特点。2012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1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