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6年, 第1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我国“三品”大米生产与认证的法规及技术标准要素研究
    金连登;朱智伟;许立
    2006, 12(2): 1-6. 
    摘要 ( )   PDF(332KB) ( )  
    本文以国家现行的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为基础,结合现行水稻生产结构调整的实际,对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大米在生产与认证方面的重点要素开展了研究,就当前各级政府和稻米产业及百姓普遍关注的“三品”大米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描述,提示了今后生产发展中需注重把握的技术关键点问题.
    稻米氨基酸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汤桂容;彭辉辉
    2006, 12(2): 7-10. 
    摘要 ( )   PDF(268KB) ( )  
    综述了稻米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稻米氨基酸含量的差异,以及栽培技术措施、自然环境条件对稻米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并简要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中美稻谷业投入产出现状比较分析
    赵玉;邱彩红;张玉;祁春节
    2006, 12(2): 11-14. 
    摘要 ( )   PDF(203KB) ( )  
    本文对中国和美国稻谷行业的投入产出现状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其差异产生的原因.研究表明,中国稻谷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美国稻谷种植业属于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尽管我国稻谷生产账面成本低于美国,但由于劳动力投入远高于美国,稻谷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低于美国,长此以往,不利于培育我国稻谷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主要品质性状在不同生态地区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杨春华[];李仕贵[]
    2006, 12(2): 14-17. 
    摘要 ( )   PDF(237KB) ( )  
    选择8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Ⅱ设计),在两个不同生态区,对7个品质性状进行配合力、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在两生态区的表现不尽相同.在南充点,直链淀粉含量和整精米率以加性效应为主,胶稠度和垩白度以非加性效应为主,垩白米率、蛋白质含量和长宽比受加性和非加性共同作用;在西昌点,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米率以加性效应为主,胶稠度以非加性效应为主,垩白度、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和长宽比均为加性和非加性共同作用.在南充点,除父母本对直链淀粉的贡献相差不大外,其余性状均以母本的贡献大;在西昌点,长宽比、整精米率和垩白米率以母本的贡献大些,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以父本的贡献更大.在南充点,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长宽比〉蛋白质含量≈垩白米率〉垩白度〉胶稠度;在西昌点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米率〉长宽比〉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垩白度〉胶稠度.
    书讯——《稻鸭共作增值关键技术》
    2006, 12(2): 17-17.  DOI:
    摘要 ( )   PDF(82KB) ( )  
    水稻穗行圃建设的探讨
    顾雀玲;缪斌
    2006, 12(2): 18-18. 
    摘要 ( )   PDF(64KB) ( )  
    笔者在水稻繁种田进行纯度验收时发现,企业之间繁种水平参差不齐,少数企业繁种质量不高,不符合繁殖种子标准.笔者认为,要想提供高质量的种子,增强企业信誉,种子企业必须建立穗行圃.对此,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总结多年建设水稻三圃的实践,就该技术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京东稻区水稻品种(系)食味品质测报
    孟令启;冯瑞光;李建广
    2006, 12(2): 19-20. 
    摘要 ( )   PDF(103KB) ( )  
    本文对京东稻区引进、育成的29个水稻品种(系)的品质状况进行的调查发现,与日本相比,我国优质粳米育种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要选育优质粳稻,应加强对优质稻种资源的引进工作.
    优质高产杂交稻新品种粤优206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王学明[];张堂树[];丁伦友[]
    2006, 12(2): 20-20. 
    摘要 ( )   PDF(61KB) ( )  
    本文总结了粤优206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措施.
    水稻新品种粤二占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罗奕云;罗华峰;王育城;钟元和;王惠昭;曾海泉;叶永青
    2006, 12(2): 21-21. 
    摘要 ( )   PDF(52KB) ( )  
    本文总结了优质水稻新品种粤二占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优质高产杂交稻中优936高产制种技术
    李万明;谢勇;杨肖锋
    2006, 12(2): 22-22. 
    摘要 ( )   PDF(67KB) ( )  
    介绍了中优936在四川种植的亲本特性,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即确定最佳播差以确保最佳抽穗扬花期,培育壮秧,强攻父本,适时移栽,形成合理的高产群体结构,巧施“九二○”,全程去杂等. 
    超级稻D优52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魏宗林
    2006, 12(2): 23-23. 
    摘要 ( )   PDF(66KB) ( )  
    D优527系由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高产、优质中籼组合,是农业部2005年初确定主推的28个超级稻品种之一,2005年被引进湖北安陆市作中稻栽培.栽培过程中尽管抽穗中后期遇连续9天(8月17~25日)低温,其中连续6天平均温度低于20℃,造成结实率不高,但由于超高产栽培技术到位,13.33hm2示范区每667m2平均产量仍达到685.6kg,比常年高35 kg左右.本文就其特征特性和相关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吉粳9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张俊国;张三元;赵劲松;林秀云;李彻
    2006, 12(2): 24-24. 
    摘要 ( )   PDF(62KB) ( )  
    采用品种间杂交育种方法,育成晚熟优良新品种吉粳95,吉林省预试、区试平均产量8.53t/hm^2,比对照品种增产5.8%.米质极优,达到一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标准.抗逆性较强,适宜吉林省南部、辽宁省北部等生育期在145天左右的平原稻区种植.
    优质杂交粳稻辽优2006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李全英;张忠旭;华泽田;王彦荣;郝宪彬;苏玉安
    2006, 12(2): 25-25,30.  DOI:
    摘要 ( )   PDF(132KB) ( )  
    本文主要介绍了优质杂交粳稻辽优2006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认为辽优2006米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优质中粳稻新品种盐稻9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唐红生;孙明法;姚立生;严国红;王爱民;何冲霄;朱国永;任仲玲
    2006, 12(2): 26-27. 
    摘要 ( )   PDF(121KB) ( )  
    盐稻9号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是一个综合性状突出的迟熟中粳稻品种.本文根据其特征特性,提出了“力争足穗,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高产栽培策略.
    2005年浙江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2)
    刘鑫;吴伟
    2006, 12(2): 27-27. 
    摘要 ( )   PDF(56KB) ( )  
    在2005年,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召开的第32次会议上,共审定通过了5个水稻品种(组合),本文简要介绍了其特征特性.
    ;2005年云南省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李全衡
    2006, 12(2): 28-30. 
    摘要 ( )   PDF(168KB) ( )  
    介绍了2005年云南省审定通过的35个水稻品种(组合)的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
    稻米食味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耿立清;l张凤鸣
    2006, 12(2): 31-32. 
    摘要 ( )   PDF(120KB) ( )  
    对水稻农艺性状与稻米食味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颈弯曲度、株高、穗长、总粒数、每穗粒数、每穗粒重、单株生产力、着粒密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除穗颈弯曲度外)呈正相关,与胶稠度呈负相关,剑叶长与直链淀粉和糊化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印水型水稻不育胞质的发掘及应用”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 12(2): 32-32.  DOI:
    摘要 ( )   PDF(72KB) ( )  
    水稻直播栽培三个技术瓶颈问题形成原因及对策
    陈翻身[];许四五[]
    2006, 12(2): 33-34. 
    摘要 ( )   PDF(148KB) ( )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直播水稻的应用效果及在栽培过程中遇到的群体结构不合理、难除草和易倒伏三个技术瓶颈问题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对直播水稻高产栽培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寒地水稻“三超”栽培的效应与技术
    金学泳
    2006, 12(2): 35-35. 
    摘要 ( )   PDF(56KB) ( )  
    面对着21世纪人类粮食安全的挑战,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公室、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第二水稻研究所共同试验研究、示范推广了“寒地水稻三超栽培技术”.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①标准优质超级稻;②壮秧宽行超稀植;③安全持续超高产.
    寒地水稻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汪宗仁[];田玉宝[]
    2006, 12(2): 36-37. 
    摘要 ( )   PDF(127KB) ( )  
    阐述了寒地水稻生产推广节本增效优质米栽培技术,应重点抓好优质米品种的选择,减少用种量、培育壮秧、降低育苗成本,提高化肥利用率、节水灌溉,提高单产等几项技术措施.
    粳稻田“小红稻”防控技术初探
    孙敬东;黄秀芳;陈俊才
    2006, 12(2): 37-38. 
    摘要 ( )   PDF(132KB) ( )  
    通过对粳稻田“小红稻”发生情况的调查和试验,探明了“小红稻”发生原因与水稻播栽方式、耕作方式、土壤质地等因素有关,并提出了通过合理轮耕换茬、科学选用水稻栽培方式、适时拔除和加强田间管理等“小红稻”防控技术.
    不同氮肥用量对甬优6号产量影响研究初报
    林友根
    2006, 12(2): 39-39. 
    摘要 ( )   PDF(53KB) ( )  
    甬优6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的籼粳杂交晚稻,2003年温岭市引入种植,表现出超高产潜力.为探索甬优6号的适宜的氮肥用量,充分发掘该品种的高产潜能,笔者设计了针对该品种单季栽培的不同氮肥用量试验和大田氮肥用量调查.结果显示,纯氮用量每667m^2为15~17kg时甬优6号产量最高且稳定.
    氮肥运筹对武运粳7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
    谢正荣[];沈小妹[];叶凤山[];钱惠明[];季红芳[];金龙[]
    2006, 12(2): 40-43. 
    摘要 ( )   PDF(206KB) ( )  
    依据水稻优质高产定量施氮专题试验获得的资料分析表明,施氮总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稻谷产量与改善碾米品质、蒸煮和食用品质,但降低外观品质、增加蛋白质含量使食味欠佳;在较低氮肥水平下使用穗肥有利于改善加工品质与外观品质,但胶稠度变短、蛋白质含量增加、食味欠佳;在空白施氮每667m^2基础地力稻谷产量430kg左右的条件下,每667m^2施氮16~18 kg时可较好的实现水稻高产与优质栽培的协调统一.
    食用菌渣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初探
    王美琴
    2006, 12(2): 44-45. 
    摘要 ( )   PDF(113KB) ( )  
    食用菌渣是一种栽培食用菌后的残余物质,其有机质含量一般在45%~54%,本文通过其在水稻上的田间试验,探索食用菌渣对水稻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食用菌渣能使水稻增产6.2%~8.3%,经济效益明显.
    优质水稻栽培中怎样经济合理施肥
    高日玲;王友芬
    2006, 12(2): 45-46. 
    摘要 ( )   PDF(141KB) ( )  
    在优质水稻栽培技术中,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最大.因此,怎样经济合理科学施肥对生产优质水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早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李建忠;舒畅成;程萱;徐宝国
    2006, 12(2): 47-47. 
    摘要 ( )   PDF(56KB) ( )  
    本文根据浙江衢州当地的土壤特点,按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对肥料的需求,以土定产,探索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打造效益型农业.
    水稻白叶的田间鉴别诊断
    邓立平
    2006, 12(2): 48-48. 
    摘要 ( )   PDF(64KB) ( )  
    水稻一生中经常会出现非正常的叶片白化,本文着重介绍了水稻白叶的田间鉴别诊断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蔡国梁
    2006, 12(2): 49-50. 
    摘要 ( )   PDF(134KB) ( )  
    近几年单季稻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水稻种植制度的改变,使迁入代稻纵卷叶螟的生存与转化的桥梁条件大为改观;其次是农药品种的改换使大部分农民用药失时和喷药技术不适当,控制效果差;还有就是稻纵卷叶螟迁入量大、峰次长.针对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新情况,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首届全国粳稻产业大会将在长春召开
    2006, 12(2): 50-50.  DOI:
    摘要 ( )   PDF(68KB) ( )  
    北方冬季稻米加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杨宝禄
    2006, 12(2): 51-51. 
    摘要 ( )   PDF(70KB) ( )  
    大米品质不仅与栽培过程中的气温、土壤、日照等条件有关,与大米加工工艺也密不可分.在东北,要加工出品质好的大米,需要抓住东北冬季气候、水、各种润滑油、油墨及溶剂的特理化学变化,最大限度发挥各种加工机械的优越性,才能生产出品质好的大米,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稻-蟹-鳅田生态系统能流、物流和价值流分析
    王典
    2006, 12(2): 52-53,5.  DOI:
    摘要 ( )   PDF(153KB) ( )  
    本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析了稻-蟹-鳅田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和价值流.结果表明:稻-蟹-鳅田生态系统饵料转化率在16.67%~18.33%,比稻-蟹田提高2.78%~2.44%.输入有机氮、磷、钾占输入氮、磷、钾百分比在15.60%~16.00%,比单作稻田提高14.38%~14.78%,与稻-蟹田相近.1hm^2利润为15 978元,比稻-蟹田增加1 097元.
    浅谈浙江省稻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纪国成;毛国娟;陈叶平
    2006, 12(2): 54-55,4.  DOI:
    摘要 ( )   PDF(205KB) ( )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的水稻生产和加工现状,并根据新时期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浙江省稻米产业的发展.
    阿克苏地区水稻育种成就及发展对策
    何玉梅;吴向东;杨万新
    2006, 12(2): 56-57. 
    摘要 ( )   PDF(124KB) ( )  
    根据阿克苏地区生态和生产条件,提出水稻在当地的产量、品质等方面的育种目标,认为只有采用系统选择、有性杂交等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才能不断培育出优质、高产、多抗的水稻新品种,更好地为垦区农业生产服务.  
    大理州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宋天庆;赵慧珠
    2006, 12(2): 57-58. 
    摘要 ( )   PDF(123KB) ( )  
    本文在分析大理州水稻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水稻生产条件;坚持开展优质高产高效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打牢基础;狠抓新良种繁育推广,突出主要当家品种,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效作用;重视科技培训,强化科技成果推广,依靠科技振兴水稻生产;培育和壮大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加快优质米产业化开发步伐等促进大理州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对策.
    新闻集锦
    2006, 12(2): 59-59.  DOI:
    摘要 ( )   PDF(83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