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3年, 第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3-07-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水稻高产株型指标的研究
    苏祖芳;张亚洁;孙成明
    2003, 9(4): 5-6. 
    摘要 ( )   PDF(106KB) ( )  
    本文阐述了提高单产仍然是水稻生产的主攻方向,在分析水稻主要生育期株型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生育期的株型形态、生理指标。
    SRI技术本土化研究
    吴文革[];李成荃[];陈周前[];昂盛福[];王学会[];熊忠炯[]
    2003, 9(4): 7-9. 
    摘要 ( )   PDF(179KB) ( )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简称SRI)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帮助水稻品种真正发挥其生物学潜力、遗传学潜力进而增产并节约生产成本,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栽培丁之术体系。但在我国不同生态地区应用有一个技术本土化的过程,以筛选适宜超级杂交稻组合为突破口,研究适宜栽插密度与方式、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人工除草与化除相结合、覆盖“旱润”高效节水灌溉、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的关键技术,并与不同季节茬口的适宜耕作技术有机结合,形成我国特色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SRI及其在浙江的应用前景
    毛国娟
    2003, 9(4): 10-11. 
    摘要 ( )   PDF(112KB) ( )  
    水稻抗虫基因工程研究新进展
    李桂英[];许新萍[];李宝健[];幸亨泰[];盛国英[];傅家谟[]
    2003, 9(4): 12-15. 
    摘要 ( )   PDF(237KB) ( )  
    水稻抗虫基因工程为防治水稻害虫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尽管目前已经有许多优良的抗虫转基因水稻株系(种)被批准进入中间试验或环境释放,但是其抗虫水稻基因还存在着许多令人不满的缺点,如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不高,转基因植株的抗虫持久性不长等问题。因此,本文对近年来水稻抗虫基因工程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特别是对目前已广泛用于水稻抗虫基因工程的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和外源凝集素基因等单基因策略进行了一一详述,并对水稻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多基因策略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稻米论坛(主题:优质稻产业化)即将召开
    2003, 9(4): 15-15.  DOI:
    摘要 ( )  
    野败型“三系”光身杂交稻选育初报
    刘文炳[];郑旋[];张建新[];蔡为铭[]
    2003, 9(4): 16-18. 
    摘要 ( )   PDF(176KB) ( )  
    利用美国光身稻种质资源可以创造“三系”光身杂交稻新的种质资源,以遗传改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复交选育、回交改良,系谱选择保持系、选育不育系的技术路线,我们率先培育出野败型“三系”光身杂交稻配套亲本光香A、光香B、光香R,并选育出具有光身稻特性、中国水稻品种的适应性和配合力、国际水稻所品种的株叶型,即“三合一”的优质高产“三系”光身杂交早稻光香优德87和光叶与非光叶籼爪交“三系”超泰米优质早稻光香优菲7号、光香优D13等亮点组合。“三系”光身杂交稻选育成功具有四大创新点,有望使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迈上一个新台阶。
    超泰型优质香稻中健2号
    王建龙[];唐绍清[];胡培松[]
    2003, 9(4): 19-19. 
    摘要 ( )   PDF(57KB) ( )  
    优质高产杂交稻 D奇宝优1号选育与应用
    郑旋[];蔡为铭[]
    2003, 9(4): 20-21. 
    摘要 ( )   PDF(109KB) ( )  
    D奇宝优l号是以D奇宝A不育系为母本,登秀l号为父本配组选育的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属基本营养型,中、晚稻兼用,具有丰产性好、米质优、中抗稻瘟病、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
    采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的优质抗病杂交稻中优218
    彭应财
    2003, 9(4): 21-21. 
    摘要 ( )   PDF(52KB) ( )  
    长早籼9号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黄小明;石纪成
    2003, 9(4): 22-23. 
    摘要 ( )   PDF(103KB) ( )  
    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2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张忠林;金寿林;洪汝科
    2003, 9(4): 23-23. 
    摘要 ( )   PDF(50KB) ( )  
    2003年广东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
    司徒志谋
    2003, 9(4): 24-24. 
    摘要 ( )   PDF(58KB) ( )  
    2003年黑龙江省审定的水稻品种
    董国忠;刘喜
    2003, 9(4): 25-26. 
    摘要 ( )   PDF(112KB) ( )  
    福建育成优质光身杂交早稻
    2003, 9(4): 26-26. 
    摘要 ( )   PDF(63KB) ( )  
    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 稳步调整农业结构 努力提高农业效益
    2003, 9(4): 26-26.  DOI:
    摘要 ( )   PDF(63KB) ( )  
    超级稻壮秧的增产效应与培育技术
    林贤青[];黄群[];朱德峰[];张玉屏[]
    2003, 9(4): 27-28. 
    摘要 ( )   PDF(97KB) ( )  
    水稻机插报纸旱育秧苗技术
    秦进华;纪凤高;张山泉;陈川;庄春;刘小兵
    2003, 9(4): 28-29. 
    摘要 ( )   PDF(101KB) ( )  
    水稻杂糯间作栽培增产技术
    樊雄伟
    2003, 9(4): 30-31. 
    摘要 ( )   PDF(119KB) ( )  
    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全面启动 稻米及米制食品专业认证机构落户中国水稻研究所
    金连登;朱智伟;闵捷;许立;施建华
    2003, 9(4): 31-31.  DOI:
    摘要 ( )  
    水稻品种(组合)与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
    黄世文;余柳青
    2003, 9(4): 32-33. 
    摘要 ( )   PDF(87KB) ( )  
    2002年四川省优质稻谷品质检测结果及综合分析
    杨胜华
    2003, 9(4): 34-35. 
    摘要 ( )   PDF(103KB) ( )  
    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稻米市场
    李路平
    2003, 9(4): 35-37. 
    摘要 ( )   PDF(157KB) ( )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由于国家取消了对粮食收购和销售的垄断,稻米市场逐步得到开放。市场在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上的作用日趋重要。此外,随着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加,市场基础设施(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以及市场的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稻米市场体系建设也必将进一步加强。
    重庆水稻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王国华;张宁
    2003, 9(4): 38-0. 
    摘要 ( )   PDF(174KB) ( )  
    泰国的香稻
    谢黎虹;段斌伍;孙成效 译
    2003, 9(4): 40-41. 
    摘要 ( )   PDF(108KB) ( )  
    农业部行业标准 食用粳米NY/T594—2002
    2003, 9(4): 41-42. 
    摘要 ( )   PDF(93KB) ( )  
    攀登之歌——记水稻病理学家章琦研究员
    阁更生;赵开军
    2003, 9(4): 43-44. 
    摘要 ( )   PDF(114KB) ( )  
    新闻集锦
    2003, 9(4): 45-45.  DOI:
    摘要 ( )  
    世界及主要国家谷物及稻谷生产情况表(2002年)
    2003, 9(4): 46-46. 
    摘要 ( )   PDF(19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