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0年, 第2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11-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论与研究
    综合信息
    专论与研究
    品种与技术
    各地稻米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论与研究
    稻米的营养功能特点
    邵雅芳
    2020, 26(6): 1-1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01
    摘要 ( )   PDF(1411KB) ( )  

    介绍了稻米各营养功能组分的含义、特征及分布;较全面地总结了稻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组分及γ-谷维素、多酚类化合物、γ-氨基丁酸和植酸等功能组分的含量特点及对人体的健康效应;综述了稻米营养功能组分的强化方式和糙米的营养与健康,展望了功能性糙米产品研究与开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米的现代饮食文化
    田月皎,陆妍洁,曹书霞,宋元园
    2020, 26(6): 12-1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02
    摘要 ( )   PDF(774KB) ( )  
    以米食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转变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稻米饮食文化的类型,并阐述了不同类型饮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要点,同时对未来米食文化进行了展望。
    2019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特性分析
    林海,王志刚,鄂志国,李红英,庞乾林*
    2020, 26(6): 16-2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03
    摘要 ( )   PDF(674KB) ( )  
    小结分析了2019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2019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1 372个次(372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其中,籼型常规稻69个、籼型两系杂交稻420个、籼型三系杂交稻528个、粳型常规稻226个、粳型杂交稻20个、籼粳交杂交稻16个、不育系45个,与2018年相比,通过审定的籼型杂交稻品种比例上升,籼型常规稻、粳型杂交稻和粳型常规稻的比例均下降;从品种选育主体看,2019年通过审定的品种中企业参与选育的品种高达80.29%,以企业为主体的品种科技创新体系已经形成;2019年籼型常规稻、籼型两系杂交稻、籼型三系杂交稻、粳型常规稻和粳型杂交稻平均区试产量分别为491.41、603.48、574.46、603.89和649.20 kg/667 m2,籼型两系杂交稻和粳型杂交稻比2018年有所上升,而籼型常规稻、籼型三系杂交稻和粳型常规稻比2018年下降;2019年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优质达标率为53.95%,与2018年相比有所下降,其中,籼稻品种优质达标率为54.97%、粳稻为50.00%,杂交稻优质达标率为54.88%、常规稻为50.85%,籼稻品种的优质达标率首次超过粳稻、杂交稻首次超过常规稻。2019年通过审定的品种综合抗性表现总体上仍不够好,372个国审品种中对稻瘟病表现为中抗或抗的品种占比仅19.62%,但某些省份具有较好的抗性品种,如广东具有较优异的稻瘟病抗性品种,云南有较好的白叶枯病抗性品种。
    浅谈农作物育种的基本要点
    刘定富1,赵健2,应继锋3*
    2020, 26(6): 23-2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04
    摘要 ( )   PDF(544KB) ( )  
    概括了作物育种的核心基本要点,将其归纳成 “一个目标、两个亲本、三类技术、四门理论、五级测试、六大方法、七段历史”。掌握了以上有关作物育种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对作物育种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和一个坚强的理论基础,在育种实践中必将获得良好的成效。
    水稻镉积累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章清杞1,林荔辉1,张青龄2,黄建立2
    2020, 26(6): 27-3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05
    摘要 ( )   PDF(703KB) ( )  
    镉是一种生物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元素。土壤镉超标不仅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本文从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选育、土壤修复、农艺措施等方面综述了调控水稻镉积累的主要技术措施及其成效,并探讨了今后水稻镉低积累研究工作的方向和建议,为防治稻田镉污染提供参考。
    水分亏缺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及调控
    易子豪,朱德峰,王亚梁,胡国辉, 张玉屏,向镜,张义凯,陈惠哲*
    2020, 26(6): 32-3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06
    摘要 ( )   PDF(556KB) ( )  
    选择黄华占、IR36、中浙优1号、天优华占、甬优538和浙优18等6个品种为材料,利用PEG6000模拟水分亏缺,并在育秧过程中控制基质水分,以明确育秧过程中水分胁迫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干旱引起补偿效应促进秧苗素质的提高,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则降低了秧苗株高、叶面积,减弱了秧苗根系性状,抑制了干物质积累。试验结果还表明,控制土壤水势在-60kpa时提高秧苗素质的效果最好。
    快速打破水稻早熟恢复系种子休眠方法的探讨
    蒋云伟,赵恒志,黄丽秀,莫千持,范大泳*
    2020, 26(6): 37-3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07
    摘要 ( )   PDF(380KB) ( )  
    采用双氧水、强氯精、赤霉素、硝酸钾等药剂浸种,以及高温干燥和低温冷藏等方法对春、夏、秋三季收获的早熟恢复系R6307和中早22的种子进行处理,以期研究出快速打破恢复系加代种子休眠状态的适宜方法。结果表明,强氯精浸种和高温干燥两种处理方法均能快速有效地打破不同收获时期水稻早熟恢复系种子的休眠,提高种子成苗率。
    外加碳源和氮源对酸化水稻土温室气体释放的影响
    朱春权1,韦翠珍2,曹小闯1,朱练峰1,孔亚丽1,金千瑜1,张均华1*
    2020, 26(6): 40-4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08
    摘要 ( )   PDF(673KB) ( )  
    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对酸化水稻土单独添加硫酸铵以及同时添加硫酸铵和葡萄糖后发现,添加硫酸铵后短时间内(2 d)就引起pH值下降和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外源添加葡萄糖后进一步引起pH值下降和促进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这种差异在长期(120 d)培养后更加显著。硫酸铵显著引起NO和N2O气体释放,外源添加葡萄糖后进一步促进两种气体的释放。测定土壤微生物丰度发现,两种温室气体的释放与土壤中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和反硝化细菌存在显著相关性。在短期培养时,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丰度的差异导致了同时添加葡萄糖处理的温室气体释放量高于单纯的添加硫酸铵培养组;在长期培养时,则是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和反硝化细菌导致了这种差异。
    不同栽培方式下早熟水稻品种的稻米镉吸附规律
    刘文江,曾宪平*,高方远
    2020, 26(6): 46-4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09
    摘要 ( )   PDF(363KB) ( )  
    在不同土壤镉含量水平的水稻田,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下不同品种稻米镉吸附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试验点土壤镉含量分别为0.188 mg/kg、0.749 mg/kg、1.420 mg/kg,pH值分别为6.41、5.80、7.29;3个试验点移栽方式下稻米镉含量平均分别为0.093 mg/kg、0.944 mg/kg、2.494 mg/kg,直播方式下稻米镉含量平均分别为0.071 mg/kg、0.434 mg/kg、0.243 mg/kg。可见,土壤镉含量对稻米镉含量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土壤pH值对稻米镉吸附又有显著影响;不同栽培方式稻米中镉含量差异巨大,与育苗移栽相比,直播有显著降低稻米镉含量的作用;不同早熟品种对土壤中镉的吸收也有显著差异。因此,在镉污染区,进行直播栽培、适当改良和调节土壤酸碱度、选育低镉吸附品种,是降低镉污染、保证粮食安全的简单易行而又切实可靠的重要手段。
    利用分子标记鉴定长粒粳稻品种粒形相关基因的基因型
    周雷1,李二敬1,2,徐华山1,刘凯1,李培德1,游艾青1,3*
    2020, 26(6): 49-5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10
    摘要 ( )   PDF(790KB) ( )  
    选取7个具有代表性的长粒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以短圆粒粳稻品种日本晴为对照,利用分子标记检测方法,对GS3、LGY3、qGL3、GL7、SLG7、TGW6、GS9等7个粒长基因和GW8、GW5、GS5等3个粒宽基因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发现,7个长粒粳品种都具有gs3长粒等位基因,鄂香2号、CLG-YZ、CLG-HZ、CLG-HB、CLG-JX具有GL7和SLG7长粒等位基因,稻花香2号具有lgy3长粒等位基因,CLG-HZ具有GW5宽粒等位基因,鄂香2号具有GW8宽粒等位基因。本研究结果不仅对现有长粒粳品种粒型基因型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还为今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长粒粳新品种和亲本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基因型信息。
    大米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优化
    路辉1,彭彬倩2,冯晓宇1,沈晓芳2*
    2020, 26(6): 55-5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11
    摘要 ( )   PDF(761KB) ( )  
    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含量是大米重要营养与储藏品质指标,这些指标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依赖于国标法,过程繁琐,且不能多指标同时检测。本研究以产自江苏省的126份粳米、糯米和籼米为建模样本,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通过 5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和筛选波段建立了大米中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含量的偏最小二乘模型。对脂肪和直链淀粉模型均采用 Savitzky-Golay滤波平滑对光谱进行处理,rc分别为0.8110和0.6671;蛋白质模型采用标准正态变化预处理,rc为0.9713;对于水分的检测,采用一阶导数光谱预处理方法较好,rc为0.9663。波长筛选后以验证集评估建模,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模型的验证集相关系数rp分别为0.8030、0.9429、0.8331和0.9421。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可以实现对大米中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含量同时快速无损的检测。
    嘉兴市晚粳稻主栽品种的科技进步及产量因素的函数效应分析
    姚坚1, 姚海根1,张世玺1,李瑾2,范文俊2,孙达2,冯金祥2
    2020, 26(6): 60-6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12
    摘要 ( )   PDF(394KB) ( )  
    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12个晚粳稻主栽品种的7个产量因素的效应。结果表明,影响晚粳稻产量的弹性系数绝对值,千粒重>每穗粒数>有效穗数>株高>最高苗数>结实率>齐穗期;弹性系数中,0<b2、b3、b4、b5、b6、b7<1,表明有效穗数、齐穗期、株高、每穗粒数、千粒重6个因素处于合理阶段;b1<0,表明最高苗数处于不合理阶段;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等4个因素的边际生产力较高,是栽培措施上应重点调控的因子,也是新品种选育中应重点掌控的性状因子;各因子对产量贡献的份额以每穗粒数最大,其次为科技进步,再次为千粒重和株高,最高苗数、结实率、齐穗期的贡献相对较小,而有效穗数为较大的负贡献率。穗型的逐代增大及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晚粳主栽品种单产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今后新一代晚粳主栽品种应抓好适宜多穗基础上的大穗选育。
    淹水有机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与品质特征
    袁元荣1,袁骄艳1,顾永林2,韦还和3,戴其根3
    2020, 26(6): 64-6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13
    摘要 ( )   PDF(408KB) ( )  
    水稻淹水有机栽培模式由“酵土培肥”“深水抑草”“流水淹灌控病虫”等关键技术环节有机集成,可实现农药化肥零使用下水稻高产高效种植(且快速形成生态食物链)。本研究以嘉58为试材,设置淹水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管理两种模式,比较两种模式下水稻茎蘖消长动态、产量及其构成、稻米外观、加工、蒸煮与营养品质等差异。结果表明,淹水有机栽培模式下的产量为572 kg/667 m2,低于常规栽培管理模式,但差异不显著。淹水有机栽培模式下的水稻群体穗数和每穗粒数均高于常规栽培管理模式,结实率和千粒重则低于常规栽培管理模式。与常规栽培管理模式相比,淹水有机栽培模式下水稻群体在拔节、抽穗和成熟期的茎蘖数均较高,茎蘖成穗率也呈类似趋势。与常规栽培管理模式相比,淹水有机栽培模式下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垩白度、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较低,但差异不显著;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管理模式,蛋白质含量则显著低于常规栽培管理模式。本文还探讨了淹水有机栽培模式在生产上的实践效果,为淹水有机栽培模式在苏南适宜地区的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衢州市双季晚稻秋季低温冷害风险评估模型
    余丽萍1, 汪晨1,兰小建1,潘欣1, 陈建明2
    2020, 26(6): 67-7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14
    摘要 ( )   PDF(541KB) ( )  
    为掌握衢州市双季晚稻秋季低温冷害发生规律,采用1951—2018年衢州市本站日气象观测数据,从气象因子入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2个主分量,建立指标评价模型;应用聚类分割法,对指标进行了分级。统计结果表明,1951年至2018年衢州双季晚稻秋季低温冷害发生频率为2年出现1次,上世纪50年代最强,60年代为历史最轻年代;上世纪80年代和本世纪00年代多以轻度灾害为主;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10年代为强度较弱的年代。1953年、1970年、1973年低温冷害比较严重。双季晚稻低温冷害严重年的气候明显异常,并且与双季晚稻产量减少相关,较严重的秋季低温冷害年出现明显的减产。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指标评价分析法对衢州市双季晚稻抽穗期进行低温冷害的评估是可行的。
    关于推进江苏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葛磊1, 陆建飞2,徐春春2,3*
    2020, 26(6): 71-7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15
    摘要 ( )   PDF(750KB) ( )  
    水稻是江苏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江苏省粮食作物面积和总产的40%和60%左右,对保障江苏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江苏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绿色技术储备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种植成本持续增加、产业竞争能力偏弱等突出问题。本文在分析江苏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快绿色政策完善与创新、加强绿色优质品种培育与推广、强化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推广、加快绿色生产经营和服务主体培育、促进水稻生产多功能发展等,推动江苏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综合信息
    中国水稻研究所关于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辑征文启事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20, 26(6): 75-75.  DOI:
    摘要 ( )   PDF(140KB) ( )  
    为庆祝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水稻生产、科技、经营人员拼搏奋斗取得的成绩。经研究,特组织编辑出版《中国稻米》“百年变迁:稻米,从为了吃饭到粮安基石”专辑。专辑计划安排在2021年第4期,并于2021年7月1日出版(本期提前出版),同时举行中国稻米产业发展与展望专家座谈会暨专辑发行仪式。现向国内外专家和科技、经营、文化人员征稿。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辑意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并面临新的发展问题和挑战。总结100年来我国水稻生产、贮藏、加工、消费,尤其是科技的发展和变化,展望和提出当前和今后的趋势、问题、对策,对我国今后水稻生产、科技、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稻米》期刊是我所主办的我国主要的围绕水稻生产、科技、文化等多领域的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重要的平台,有责任和义务组织编辑出版专辑,并提供服务。 二、专辑内容 围绕100年来我国水稻生产、市场、科技、经营以及在满足和引领国人消费需求的变迁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展望和提出今后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不一定每篇文章都要写全整个时间段整个产业各方面)。除征集论文外,还征集相关短视频、图片(原创的,包括绘图、摄影作品等)。文章体裁不限、可长可短,但以字数4 000-6 000字为好。文章格式规范按照《中国稻米》现行要求,参照《中国稻米》网站投稿指南http://www.zgdm.net/CN/column/item80.shtml。短视频、图片格式不论,但必须原创、条理清楚,短视频时间要求在5分钟内,主题突出。 三、文章评审 为特别鼓励相关业者关心支持本次专辑的编辑出版等,特设立作品设特等奖一名,奖金8 000元,设一等奖两名,奖金2 000元,设二、三等奖若干名(名额视征稿情况确定,奖金分别为1 000元、200元)及纪念奖(纪念奖每位原创投稿者都有)。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奖作品在《中国稻米》期刊发表(免收版面费),著作权属于作者,但《中国稻米》期刊拥有专有出版权。 征文(作品)截止日期:2021年5月20日。 作品评审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组织专家进行。 四、联系方式 专辑征文办公室设在《中国稻米》编辑部内,联系邮箱:zgdm@163.com,电话:0571-63370271,63370368。稿件可直接在《中国稻米》网(www.zgdm.net)投稿。
    专论与研究
    浙江省水稻产业发展情况及对策建议
    秦叶波1,王岳钧1,徐春春2,厉宝仙1*
    2020, 26(6): 76-7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16
    摘要 ( )   PDF(458KB) ( )  
    近年来,浙江省通过多项措施推进水稻产业绿色发展和提质增效,进一步稳定了全省粮食生产。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水稻生产情况、储运加工与销售情况、粮食需求发展情况,总结了水稻产业化发展的措施,指出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美国的水稻生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以路易斯安那州为例
    潘英华1,梁天锋1,梁云涛1,阎勇1,秦钢2*
    2020, 26(6): 79-8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17
    摘要 ( )   PDF(442KB) ( )  
    美国是水稻出口大国,水稻科研能力与生产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本文对美国特别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水稻生产和科研情况进行考察,目的是为了给国内水稻科研与生产提供参考及借鉴。路易斯安那州水稻种植面积在美国位居第3,达到17.20万hm2,种植的水稻类型分为长粒稻、中粒稻及特种稻,其中,长粒稻的种植面积最大,占89%;2019年水稻单产为7.15 t/hm2,总产达到119.78万t,总售价 3.09亿美元。栽培管理技术先进,广泛使用洁田技术和机械化种植技术。高通量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深度应用到水稻育种工作中。
    品种与技术
    水稻区试品种田间纯度鉴定细则
    金红梅,曹志刚,陈杰,张群
    2020, 26(6): 82-8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18
    摘要 ( )   PDF(439KB) ( )  
    水稻区试品种田间纯度鉴定仍是当前新品种纯度鉴定的可靠方法之一。本文对水稻区试品种田间纯度鉴定的栽培条件、种植要求与注意事项、鉴定适期、鉴定原则、常见的杂株类型与主要性状及鉴别标准等进行了总结。
    以晶两优1212为案例的水稻新品种推广应用创新研究
    史勇敢,戴魏,杨剑辉,唐晟,黄益俊,马建国,王中友,何超,张泷
    2020, 26(6): 85-8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19
    摘要 ( )   PDF(443KB) ( )  
    晶两优1212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绿色优质超级杂交稻。该组合具有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好、耐肥抗倒、丰产性好、米质优等特点,先后通过国家长江中下游、长江上游、华南等生态区域审定。2016年由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中湘农业营销团队运作推广,该团队以“技术+服务+营销”为推广理念,通过技术创新、栽培技术服务、种植产销对接、信息化变革等创新推广模式,截止2019年晶两优1212推广面积达到20万hm2。
    贵州“多年生稻+鱼+鸭”综合种养技术
    曾涛1,胡凤益2,黄光福2,张静2,张石来2,金明1, 熊玉唐1
    2020, 26(6): 88-9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20
    摘要 ( )   PDF(468KB) ( )  
    多年生稻是利用长雄野生稻发达的地下茎培育的水稻品种,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可以实现水稻种植1次,连续收获5~10年,期间省去了购买种子、育秧、犁田耙田、插秧等生产环节,节本增效,是一种绿色、轻简化、可持续的稻作生产方式。为使该技术本地化,2017年贵州引进了多年生稻及其配套栽培技术。通过3年来对多年生稻品种与稻鱼鸭共育技术的实践,利用多年生稻抗性特点与稻田生态调控互补优势,建立了一套不施农药、少施化肥的“多年生稻+鱼+鸭”轻简高效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控肥对双季稻病虫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黄贤夫1,郑许松2*, 陈海波1,李程巧1,钟列权3,吕仲贤2*
    2020, 26(6): 91-9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21
    摘要 ( )   PDF(525KB) ( )  
    以中早39和甬优538为研究对象,在浙江省温岭市开展了双季稻的控肥减害试验。控肥技术比当地传统施肥习惯(对照)改进之处是氮肥后移、降低基蘖肥比例、增加穗粒肥比例,并增施钾肥。 结果表明,控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双季稻主要病虫害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的发生和为害,天敌数量显著提高。早稻和晚稻的控肥区比对照区二化螟的株为害率降低53.19%和45.90%、幼虫密度降低74.75%和16.02%,稻纵卷叶螟的卷叶率降低22.28%和73.17%、幼虫密度降低24.82%和95.28%,稻飞虱虫口密度降低 43.52%和 88.76%,蛛虱比提高52.11%和25.93%,捕食性盲蝽的密度提高4.14倍和6.59倍;与对照区相比,控肥区晚稻田株发病率降低62.90%。控肥处理提高了参试水稻品种的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并且提高了抗倒伏能力,早稻控肥区较对照区增产15.60%、增收168.71元/667 m2,晚稻增产38.73%、增收440.53元/667 m2。试验证明,在浙江省双季稻区,控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水平、提高天敌数量,同时还能增产、增收,有巨大的推广潜力。
    播期和灌浆期温度对辽粳433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影响
    沈枫,蒋洪波,姚继攀,姜秀英,刘博,吕军,刘军,解文孝
    2020, 26(6): 96-9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22
    摘要 ( )   PDF(432KB) ( )  
    本文研究了播期和灌浆期温度对辽粳433稻米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显著影响辽粳433的稻米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随着播期的推迟,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矿物质含量(Mg、P、K和Ca)降低,垩白粒率增加。辽粳433灌浆期最适合温度在22℃~25℃之间;与25℃相比,灌浆期温度升高3℃食味值降低8.75%,温度降低6℃食味值降低13.99%。随着播期的延迟,籽粒对灌浆期温度更加敏感,与A1B2处理(4月9日播种,灌浆期温度25℃)相比,A4B4处理(4月30日播种,灌浆期温度19℃)的食味值下降23.49%。说明辽粳433是晚熟型、温度较敏感型品种。
    不同播期对优质稻玉针香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曾仁杰
    2020, 26(6): 100-10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23
    摘要 ( )   PDF(663KB) ( )  
    以河龙贡米的主栽品种玉针香为材料,设置6个不同的播种期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对玉针香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对玉针香秧苗素质、生育期、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均有影响。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玉针香生长的前、中期气温升高,植株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灌浆期日平均温度逐渐下降,灌浆速度变慢,灌浆持续的时间变长。在稻米品质性状表现上,随着播期的推迟,玉针香的整精米率和外观品质得到提高。综合产量、品质和抗性表现,以5月18日播种的处理产量最高,品质和抗性表现也较好。
    优质长粒型粳稻皖垦粳11036的选育及应用
    宋学堂1,陈露1,徐玉峰1,孟凡东2,杨一琴1,张兆成1
    2020, 26(6): 104-10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24
    摘要 ( )   PDF(466KB) (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已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培育优质长粒型、营养型粳稻新品种是满足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需要。本研究主要是将长粒型基因及香味基因,以生物学技术转入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之中,从而形成新一代含香味的长粒型新品种,优质长粒型新品种皖垦粳11036就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在原中间材料优质的基础上育成的一个早熟晚粳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特点,2018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优质常规晚籼稻品种洪香占的选育与应用
    喻全华1,2,陈文1,魏春霞3,余秋平1,4,李华海1,郭军1
    2020, 26(6): 107-10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25
    摘要 ( )   PDF(239KB) ( )  
    洪香占是江西洪崖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美香占为母本、HY521-4为父本,经系谱选育培育的优质常规水稻品种,2019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本文介绍了洪香占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内蒙古托克托县盐碱地适宜种植水稻品种筛选
    李全英,李海波*
    2020, 26(6): 109-11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26
    摘要 ( )   PDF(494KB) ( )  
    内蒙古托克托县当地灌溉水的含盐量常年保持在3.0‰~5.5‰水平,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为推进当地水稻产业的发展,针对当地盐碱水土环境,开展了耐盐碱水稻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插秧时间的推移,11个参试品种的秧苗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在插秧后30 d,吉粳113、吉粳301、吉粳515的成活率降低到50%以下,而松粳9、粳优315、S7、粳优653仍保持在90%以上,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杂交稻品种的成苗率要远高于常规稻品种;参试品种的株高都低于该品种在正常环境下生长的株高;除松粳9、粳优653的穗长接近正常值外,其他品种均受到明显抑制;松粳9、粳优653的产量表现较突出,可以作为当地及类似生态区推荐种植品种。
    粳稻新品种通院331选育与栽培技术
    朴燕,马艺文,田奉俊*,曹海珺, 曹海鑫,刘海,宋涛
    2020, 26(6): 112-11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27
    摘要 ( )   PDF(249KB) ( )  
    通院331系由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通35为母本、通06-8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结实率高、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17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总结了通院331的选育经过,以及在吉林省水稻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及大面积示范中的种植表现,并小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各地稻米
    常州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李妍,季美娣,李杰
    2020, 26(6): 114-11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0.06.028
    摘要 ( )   PDF(452KB) ( )  
    近年来,常州市水稻生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在品种选育推广、科技化发展、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创建等方面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地方特色优质品种缺乏、优质水稻布局尚未形成、规模经营生产效益不显和稻米品牌整合力度不够等诸多挑战。因此,笔者从强化优质稻米产业规划、强化优质稻米基地建设、强化优质稻米绿色生产、强化优质稻米品牌创建、强化优质稻米政策扶持5个方面提出促进常州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推进常州水稻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不断提升常州优质稻米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