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猷红, 张俊, 唐傲, 刘凯, 张喜娟, 董文军, 孟英, 来永才. 播期对寒地粳稻产量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2, 28(6): 113-117. |
[2] |
潘国君, 郭俊祥. 黑龙江粳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稻米, 2022, 28(5): 124-128. |
[3] |
刘立超, 谢树鹏, 门龙楠, 魏中华, 孙中华, 宗天鹏, 符强, 董晓慧, 王翠玲. 黑龙江粳稻品质育种现状及对策[J]. 中国稻米, 2022, 28(4): 19-22. |
[4] |
许忠伟, 刘春月, 石佳悦, 邵霞, 宋宇. 稻蟹共作田不同生育期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分析[J]. 中国稻米, 2022, 28(4): 61-66. |
[5] |
刘鑫, 施俊生, 缪添惠, 俞琦英, 王仁杯, 季芝娟. 浙江省早稻区试及生产趋势分析[J]. 中国稻米, 2022, 28(1): 87-90. |
[6] |
阮新民, 陈曦, 岳伟, 占新春, 从夕汉, 杜弘杨, 施伏芝, 吴德祥, 罗志祥. 安徽沿江平原区播期对稻麦周年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1, 27(6): 38-46. |
[7] |
苗得雨, 李晓辉, 张金成. 寒地水稻插秧前寄秧应用效果探讨[J]. 中国稻米, 2021, 27(6): 123-125. |
[8] |
徐俊豪, 解嘉鑫, 熊若愚, 郭琳, 谭雪明, 曾勇军, 石庆华, 潘晓华, 曾研华. 播期对南方双季晚籼稻温光资源利用、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1, 27(5): 115-120. |
[9] |
康洪灿, 李国生, 钏兴宽, 王锦艳, 周兴王, 王硕, 尹正钦, 何荣满.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中自生稻的成因及防控技术[J]. 中国稻米, 2021, 27(5): 137-139. |
[10] |
王守聪. 黑龙江垦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中国稻米, 2021, 27(4): 101-103. |
[11] |
张美玲, 周莉, 周广胜. 气候变暖和降水分配变化导致盘锦地区水稻早熟增产[J]. 中国稻米, 2021, 27(3): 51-57. |
[12] |
陈书强, 薛菁芳, 杜晓东, 周通, 杨丽敏, 赵海新, 蔡永盛. 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系)节水抗旱栽培下的抗倒性研究[J]. 中国稻米, 2021, 27(1): 51-58. |
[13] |
马晓春, 章忠贵, 范凌, 张俊江, 高前宝. 2008—2019年安徽省审定的水稻品种主要性状分析[J]. 中国稻米, 2021, 27(1): 104-108. |
[14] |
高世伟1,聂守军1*, 刘晴1,刘宇强1,常汇琳1,马成1,刘宝海1,王翠玲2,许佳莹3,徐明岩4,门龙楠1,孙中华1,宗天鹏1,杨广益1,史淑春1, 熊琰5. 黑龙江省水稻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思路[J]. 中国稻米, 2020, 26(2): 104-106. |
[15] |
马瑞1,黄成亮1,孟英2,刘猷红2. 播期对三江平原主栽水稻品种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9, 25(6): 7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