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韦亮节. 论壮族稻作文化的生境、表征与传承[J]. 中国稻米, 2023, 29(4): 108-112. |
[2] |
王旭辉, 何贤彪, 欧阳由男, 徐强强, 虞鹏程, 齐文, 蒋海凌, 朱德峰, 秦叶波. 东北早粳稻在浙东南地区产量、品质及生育特性表现[J]. 中国稻米, 2023, 29(2): 65-70. |
[3] |
刘猷红, 张俊, 唐傲, 刘凯, 张喜娟, 董文军, 孟英, 来永才. 播期对寒地粳稻产量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2, 28(6): 113-117. |
[4] |
许忠伟, 刘春月, 石佳悦, 邵霞, 宋宇. 稻蟹共作田不同生育期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分析[J]. 中国稻米, 2022, 28(4): 61-66. |
[5] |
林钗, 张晓玲, 张玺玲, 王亚慧, 王昊, 方桥坤. 农业文化遗产推进稻作文化发展的浙江实践探索[J]. 中国稻米, 2022, 28(3): 109-114. |
[6] |
刘鑫, 施俊生, 缪添惠, 俞琦英, 王仁杯, 季芝娟. 浙江省早稻区试及生产趋势分析[J]. 中国稻米, 2022, 28(1): 87-90. |
[7] |
阮新民, 陈曦, 岳伟, 占新春, 从夕汉, 杜弘杨, 施伏芝, 吴德祥, 罗志祥. 安徽沿江平原区播期对稻麦周年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1, 27(6): 38-46. |
[8] |
苗得雨, 李晓辉, 张金成. 寒地水稻插秧前寄秧应用效果探讨[J]. 中国稻米, 2021, 27(6): 123-125. |
[9] |
王高峰, 顾晓鸿, 耿佩, 曹舒宁. 从嘉禾屯田到现代水稻发展[J]. 中国稻米, 2021, 27(6): 137-139. |
[10] |
徐俊豪, 解嘉鑫, 熊若愚, 郭琳, 谭雪明, 曾勇军, 石庆华, 潘晓华, 曾研华. 播期对南方双季晚籼稻温光资源利用、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1, 27(5): 115-120. |
[11] |
李俊杰, 李建平. 水稻生产成本效益国际比较及中国发展前景[J]. 中国稻米, 2021, 27(4): 22-30. |
[12] |
张美玲, 周莉, 周广胜. 气候变暖和降水分配变化导致盘锦地区水稻早熟增产[J]. 中国稻米, 2021, 27(3): 51-57. |
[13] |
范永强, 李际会, 郑士崔, 刘延刚. 麦茬稻撒播麦秸覆盖免耕栽培的生育规律和产量[J]. 中国稻米, 2021, 27(2): 95-97. |
[14] |
杨国英, 郭智, 盛婧, 王国栋, 王鑫, 陈留根. 不同生育时期施用硅肥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1, 27(1): 68-74. |
[15] |
马晓春, 章忠贵, 范凌, 张俊江, 高前宝. 2008—2019年安徽省审定的水稻品种主要性状分析[J]. 中国稻米, 2021, 27(1): 104-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