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0年, 第1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7-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精确定量轻简栽培是作物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凌启鸿
    2010, 16(4): 1-6.  DOI:
    摘要 ( )   PDF(512KB) ( )  
    作物要高产,技术要简化是今后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三适宜”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我国作物大面积高产实践研究中形成的,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综合性,只要明确各地精确定量轻简栽培的生育诊断指标和关键技术的计算参数值,便能更大面积推广应用。
    浙江省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专项的成就与展望
    郑有川;程式华*
    2010, 16(4): 7-10.  DOI:
    摘要 ( )   PDF(336KB) ( )  
    水稻是浙江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加强浙江省杂交水稻育种研究,1988年12月,浙江省设立水稻育种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定名为“8812”计划,组织全省水稻育种研究优势单位共同攻关。经过20年的攻关,浙江省杂交稻育种技术和方法不断创新,品种大批育成,单产水平显著提高,品质明显改善,同时,突破了连作杂交晚稻和籼粳杂交稻育种的瓶颈。目前,育成的杂交稻组合年种植面积占浙江省年推广杂交稻面积的75%以上,对推进浙江省的水稻科技创新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简要地阐述该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进展。
    重庆市2010年审(认)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中稻宣
    2010, 16(4): 10-10.  DOI:
    摘要 ( )   PDF(78KB) ( )  
    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生态风险和治理对策
    饶玉春;苏长青;钱 前*;曾大力*
    2010, 16(4): 11-14.  DOI:
    摘要 ( )   PDF(377KB) ( )  
    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外源抗虫基因的种类和作用机制,探讨了种植转基因抗虫水稻潜在的生态风险,主要包括基因漂移和杂草化、对靶标害虫抗性的影响、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以及对土壤微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治理对策。
    黑龙江水稻食味和其他品质性状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徐正进;范淑秀;潘国君;李霞辉;陈温福
    2010, 16(4): 15-18.  DOI:
    摘要 ( )   PDF(284KB) ( )  
    以黑龙江省1999~2007年水稻区域试验参试材料为试材,统一取样测定了食味品质和13项常用品质性状,分析了食味品质和其他品质性状的变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总体看食味值在80分左右,年份间变化不大;糙米率和整精米率有所降低,精米率变化不大;粒长变化不大而粒宽降低,因此长宽比增大;垩白性状明显改善,2002年以后各年平均值均达到一级优质粳稻标准;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碱消值变化不大,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食味值与碾磨品质、粒宽、垩白性状和蛋白质含量有负相关的趋势,而与粒长、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有正相关的趋势,但是年份间差异很大;提高籽粒长宽比有利于改善外观品质,但是对碾磨品质有负面影响,年份间也有较大差异。北方粳稻将直链淀粉含量控制在17%以下,蛋白质含量降低到7%以下,可能比较容易获得较好的食味品质。
    利用SSR标记对中国水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和品种分类的研究
    江云珠;汤圣祥;余汉勇;杨保军;唐 健*
    2010, 16(4): 19-24.  DOI:
    摘要 ( )   PDF(451KB) ( )  
    利用54个水稻SSR标记对来自我国六大稻区22个省(市)在20世纪30~90年代育出,并在水稻育种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94份种质材料进行了研究,用以评价SSR标记在检测DNA多态性、鉴别品种类型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作用,了解中国常用育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背景。54个引物对在供试品种上扩增得到311条多态性带,58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36;各位点的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的变幅为0.452~0.833,平均值为0.647;94×94 对基因型的遗传相似系数(SM)变幅为0.009~0.845,平均为0.259。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分成两大类,分别符合于籼、粳类型,符合系数95.7%。结果表明,可以有效利用微卫星标记来检测DNA多态性,并进行品种鉴定及遗传资源多样性的分析;中国水稻品种种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亚种内遗传多样性偏低,其中籼稻内遗传多样性要比粳稻内遗传多样性高。
    广东省2010年审(认)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中稻宣
    2010, 16(4): 24-24.  DOI:
    摘要 ( )   PDF(73KB) ( )  
    试论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王秋菊;来永才
    2010, 16(4): 25-28.  DOI:
    摘要 ( )   PDF(347KB) ( )  
    黑龙江省水稻面积的扩大,用水量增加,浪费现象严重,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本文从黑龙江省水资源概况、水稻发展及水稻用水现状出发,分析了黑龙江省水稻用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强化农民节水意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挖掘田间节水潜力,稳步控制区域水稻种植面积”等保证黑龙江省水稻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沿海地区夹砂土上水稻磷肥施用指标初探
    顾淑娟;石佑华;徐爱群;高群山;周兴山
    2010, 16(4): 29-31.  DOI:
    摘要 ( )   PDF(204KB) ( )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磷水平对土壤有效磷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沿海地区夹砂土上,水稻的产量并不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施用磷肥的土壤有效磷临界值为24.2~24.5 mg/kg,磷系数为0.52 kg/667 m2。
    浙江省2010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0, 16(4): 31-31.  DOI:
    摘要 ( )   PDF(69KB) ( )  
    自然条件下不同晾晒方式对泸香615裂纹米形成的影响
    况浩池;曾正明*;罗俊涛;杨 扬;陈光珍;何兴材;付 均
    2010, 16(4): 32-33.  DOI:
    摘要 ( )   PDF(156KB) ( )  
    通过6个处理的试验设计,研究了在自然条件下不同晾晒方式对国审优质杂交稻泸香615裂纹米形成和整精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竹制躺席隔地晾晒,晾晒稻谷厚度为3 cm,晾筛过程定时均匀翻动的晾晒方式对降低泸香615裂纹米粒和裂纹米率,提高整精米率有极显著的作用。晾晒时稻谷厚度对降低裂纹米率很关键,建议晾晒稻谷厚度在3 cm以上。
    离子束介导玉米DNA处理对水稻的生物学效应
    黄群策;燕晓阳;李玉峰
    2010, 16(4): 34-36.  DOI:
    摘要 ( )   PDF(222KB) ( )  
    以玉米品种为异源DNA供体,以6份水稻品系为受体,借助于低能离子束介导技术完成异源遗传物质的转移试验,对其介导试验的当代群体的特异性进行了观察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材料的成苗率在同一处理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的试验处理对同一基因型材料的成苗率也会产生明显不同的影响。从试验材料在田间的表现来看,各份试验材料的特异性相当明显。在经过DNA浸泡处理和介导处理的试验材料中,供体的遗传物质对于一部分个体的性状表达有一定的影响,这很可能是由于供体DNA已经进入受体遗传体系中所导致的结果。
    日本直播稻的发展及启示
    陈志德;王才林;赵 凌
    2010, 16(4): 37-39.  DOI:
    摘要 ( )   PDF(225KB) ( )  
    简要介绍了水稻直播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在分析日本直播稻的演变及其主要方式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直播稻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建议。
    福建省2010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中稻宣
    2010, 16(4): 39-39.  DOI:
    摘要 ( )   PDF(73KB) ( )  
    一季粳稻作双季晚稻高产栽培技术
    黄大山;曹开蔚;程飞虎;张洪程;张 军;张 强
    2010, 16(4): 40-42.  DOI:
    摘要 ( )   PDF(199KB) ( )  
    引进一季常规粳稻泰粳394和杂交粳稻甬优8号、甬优9号在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作双季晚稻种植,运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实现实割产量常规粳稻达682.7 kg/667 m2、杂交粳稻达687.9 kg/667 m2的产量水平。总结出“栽足基本苗、增氮重穗肥和做好水管理”三项技术措施。
    早熟晚粳机插秧700 kg/667 m2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
    沈新莲;蒋祖明;刁粉保;沈培清;段云辉
    2010, 16(4): 42-44.  DOI:
    摘要 ( )   PDF(229KB) ( )  
    通过对早熟晚粳稻品种武运粳19号及武2645新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示范,将“机插育壮秧、控行缩株适苗、麦草全量还田、精确定量施肥”等技术进行集成,制订了早熟晚粳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大面积机插秧实现高产提供技术支撑。
    高异交率籼稻不育系中协A的选育及应用
    吴明国;宋昕蔚;林建荣;阮关海
    2010, 16(4): 45-47.  DOI:
    摘要 ( )   PDF(220KB) ( )  
    中协A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利用杂交组合“协青早B//中9B/协青早B”的后代材料,以矮败型籼稻不育系协青早A为不育质源,通过杂交配组、定向回交、特性鉴定等手段转育而成的矮败型籼稻不育系,2009年9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中协A育性稳定,不育株率为100%,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99%,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繁茂性好,配合力好。利用中协A配制的杂交稻新组合表现出繁茂性好、杂种优势强、抗倒伏能力强、米质较好等优点。
    湖南省2010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上)
    中稻宣
    2010, 16(4): 47-47,56,58.  DOI:
    摘要 ( )   PDF(214KB) ( )  
    水稻优质不育系中99A的选育及其繁种技术
    王跃星;陈红旗;倪 深;朱旭东*
    2010, 16(4): 48-50.  DOI:
    摘要 ( )   PDF(220KB) ( )  
    中99A为矮败胞质的籼型不育系,200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该不育系是以复交形式(Q-st/青热//龙特浦///金23)系选而成,具有熟期早、配合力强、品质中优、制种产量高等优点,配组后的F1生长量比较大、结实率高、稻米品质与中9A配置的组合相仿。本文主要介绍了中99A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繁种技术要点。
    优质高产抗病早熟杂交晚稻新组合协优中1号选育及应用
    于海富;陈晓阳;杨长登;李西明;蒋梅巧
    2010, 16(4): 50-52.  DOI:
    摘要 ( )   PDF(221KB) ( )  
    协优中1号(原名协优612)系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与中国水稻研究所以协青早A为母本、中组14为父本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早,抗稻瘟病,米质优,高产稳产,制种易获高产等特点,于2010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占才水;郑根深;周昌南;毛国娟;秦叶波;张庆;魏海燕*
    2010, 16(4): 53-54.  DOI:
    摘要 ( )   PDF(157KB) ( )  
    在浙江省江山市实施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单季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通过运用“水稻合理群体起点、精确定量施肥、精确灌溉”等技术,甬优9号最终产量达660.4 kg/667 m2,比对照田增产80 kg/667 m2以上,增幅14.1%。
    优质高产晚稻组合T优11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蒋小军;秦宣才;朱恩明;段贵建;倪小兰
    2010, 16(4): 55-56.  DOI:
    摘要 ( )   PDF(141KB) ( )  
    T优118是湖南省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熟杂交晚籼新组合,具有生育期适中、丰产性好、品质优、适应性广、株叶型好等特点,2009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其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籼粳杂交稻甬优1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中法;马千荣;卢蒙学
    2010, 16(4): 57-58.  DOI:
    摘要 ( )   PDF(140KB) ( )  
    籼粳杂交稻甬优13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3号A为母本,F5002(籼型)为父本杂交配组育成的新组合。该组合茎秆粗壮、感光性强、分蘖力强、有效穗多、后期转色佳、丰产性好、米质中等;中抗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中感白叶枯病和褐稻虱;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稻种植。
    粳糯稻新品种通粘598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田奉俊;朴 燕;曹海珺;刘振蛟;李 莉;薛凤华;王 伟
    2010, 16(4): 59-59,75.  DOI:
    摘要 ( )   PDF(157KB) ( )  
    通粘598系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02年在通粘1号繁殖田中发现具有不同性状的变异植株,经系统法选育而成。具有高产、稳产、抗稻瘟病性一般、灌浆速度快、结实率高、无阴糯米等特点,于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抗条纹叶枯病新品种武运粳2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朱邦辉;徐晓杰;石世杰;徐洁;徐玉峰;钮叶红;徐洁芬
    2010, 16(4): 60-61.  DOI:
    摘要 ( )   PDF(137KB) ( )  
    武运粳23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一个早熟晚粳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特点。2010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机插表现及其栽培技术
    黄海明;季茂荣;应文飞;毛伟强
    2010, 16(4): 61-62.  DOI:
    摘要 ( )   PDF(147KB) ( )  
    甬优9号是由宁波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优质籼粳杂交新组合,为适应机插栽培的要求,2009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笔者在浙江省临安市藻溪镇九里对石畈开展了甬优9号单季机插栽培技术研究,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
    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甬优12特征特性及其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孙军华;张权芳;何旭华;赵卫国;俞乐青;李洪达
    2010, 16(4): 63-64.  DOI:
    摘要 ( )   PDF(130KB) ( )  
    甬优12是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育成的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较高、米质优良、生育期适宜等特点。本文总结了甬优12在浙江富阳作机插栽培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并提出了其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连作晚稻秀水03不同种植方式比较研究
    茅宝田;沈桂法;戴水高;方文英
    2010, 16(4): 64-65.  DOI:
    摘要 ( )   PDF(139KB) ( )  
    试验表明,连作晚稻旱育移栽、抛秧和机插三种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机插水稻产量较高、成本较低、效益较好,水稻机插可在杭州市余杭区扩大推广应用。
    早晚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吨粮双千元工程示范研究
    陈建国;周书军;洪建军;陈阿尧
    2010, 16(4): 66-68.  DOI:
    摘要 ( )   PDF(203KB) ( )  
    2009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实施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吨粮双千元”工程的示范研究,重点是开展早晚稻双机插和“小麦-机插单季晚稻”试验示范,提出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吨粮双千元”工程的主要配套技术,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经验。
    史丹利不同品种水稻专用肥料对超级稻丰源优299经济性状、产量和效益研究
    胡良元;马国辉*;万宜珍;阳章英;罗金梅;金义武;汤海涛;;许文燕
    2010, 16(4): 69-71.  DOI:
    摘要 ( )   PDF(185KB) ( )  
    试验结果表明,在洞庭湖区澧阳平原稻田土壤肥力条件下,史丹利缓释肥和宝塔牌水稻测土配方专用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较好,史丹利水稻普通肥次之,史丹利水稻高钾肥的增产效果一般。
    杂交晚粳浙优12单季免耕直播技术及效益分析
    王岳忠;陈浙锋;胡荣庆;李友传;吴金苗
    2010, 16(4): 72-73.  DOI:
    摘要 ( )   PDF(142KB) ( )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晚粳稻浙优12在绍兴县作单季免耕直播栽培,每667 m2适宜播种量在0.50~1.50 kg间,在此区间内随着播种量增加,单产和纯收益依次递增,但播种量超过1.25 kg后,单产增幅变小。
    双峰县中晚稻产销情况的调查与预测
    魏友堂;王顺初
    2010, 16(4): 74-75.  DOI:
    摘要 ( )   PDF(168KB) ( )  
    介绍了对湖南省双峰县2009年中晚稻产销、价格、成本的调查结果,展望了2010年粮食生产的趋势,提出了加强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新闻集锦
    2010, 16(4): 76-76,71.  DOI:
    摘要 ( )   PDF(178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