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0年, 第1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水稻窄叶性状的研究进展
    陈代波;程式华;曹立勇*
    2010, 16(3): 1-4.  DOI:
    摘要 ( )   PDF(360KB) ( )  
    叶片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其形状、大小和色泽都直接影响着水稻的光合产量,进而影响水稻的生物学产量。本文主要从叶形方面的窄叶性状着手,论述了叶片功能的重要性;重点综述了水稻窄叶性状的相关研究;并预测了今后水稻窄叶性状的遗传研究趋势,以期为超级水稻研究中倒3叶的叶形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水稻硅营养的研究进展
    吴季荣;龚俊义
    2010, 16(3): 5-8.  DOI:
    摘要 ( )   PDF(356KB) ( )  
    综述了水稻硅吸收、转运与积累的特点以及硅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所起的积极作用及机理,重点阐述了最近几年来有关控制水稻硅转运与积累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数量遗传学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水稻硅的研究对其它植物硅的研究所起的推动作用。
    辽宁省2009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0, 16(3): 8-8,18.  DOI:
    摘要 ( )   PDF(159KB) ( )  
    穗肥增氮对超级稻产量、品质及源库特性的影响
    李 武;唐湘如*
    2010, 16(3): 9-11.  DOI:
    摘要 ( )   PDF(232KB) ( )  
    以两系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和三系超级杂交稻华优86为材料,研究了穗肥增氮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品质及源库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穗肥增氮对培杂泰丰具有一定增穗稳粒的增产效应,却没有增加华优86的产量;有利于提高2个超级稻品种的整精米率,却显著降低了华优86的胶稠度;就源特性而言,穗肥增氮显著提高了培杂泰丰孕穗期和华优86成熟期的LAI,显著提高了培杂泰丰孕穗期倒3叶的SPAD值,却显著降低了华优86齐穗后21 d的 叶片老化指数;就库特性而言,穗肥增氮有利于提高2个超级稻品种的库容量和籽粒的蔗糖合成酶活性。综合产量和品质考虑,培杂泰丰适宜于穗肥增氮,华优86则反之。
    从龙粳20的选育探讨常规育种亲本选配问题
    孙淑红
    2010, 16(3): 12-13.  DOI:
    摘要 ( )   PDF(161KB) ( )  
    为提高育种工作效率、组合成功率,必须对亲本选配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父母本的正确选择成功选育的龙粳20阐述了掌握种质资源、研究亲本性状问题,亲本选配与高产优质的问题,亲本选配与配合力的问题,复交亲本选配问题,以减少选育工作的盲目性,为培育寒地优良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四川杂交籼稻品种耐热性研究
    池忠志;郑家国*;姜心禄;任光俊
    2010, 16(3): 14-15.  DOI:
    摘要 ( )   PDF(152KB) ( )  
    利用智能人工气候箱开展了杂交籼稻高温敏感时期、致害高温指标和品种耐热性差异等方面的研究。采用水稻开花期的相对结实率(高温下的结实率/常温下的结实率 ×100%)作为技术指标评价了四川杂交籼稻新品种(组合)的耐热性,为水稻品种区域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用Gumbel分布推算南方水稻基因隔离距离极值
    李建业;李仁忠
    2010, 16(3): 16-18.  DOI:
    摘要 ( )   PDF(216KB) ( )  
    利用Gumbel分布对南方水稻最大基因隔离距离进行了极值推算,得到南方稻区不同熟制水稻的50年和100年一遇最大基因隔离距离。从基因隔离距离等值线图可以看出,高值区集中在沿海和东部一带,低值区在内陆及山区盆地,具有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递减或先递减再递增的特征。另外,不同熟制水稻具有晚稻>单季稻>早稻的特点。
    杂交水稻品种功能叶对穗重的影响研究
    黄卫群;何 沛;魏芳勤;席志军
    2010, 16(3): 19-20.  DOI:
    摘要 ( )   PDF(136KB) ( )  
    对杂交水稻出穗后同期穗标记,并进行不同剪叶处理后调查发现,在大田环境下功能叶对水稻灌浆结实贡献率只有50%左右,其中剑叶贡献率为30%左右,倒二叶贡献率为17%~20%左右,倒三叶在郁闭的环境下几乎无贡献率;叶鞘、茎秆储存物质运转约占50%。
    吉林省2009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0, 16(3): 20-20,52,60.  DOI:
    摘要 ( )   PDF(238KB) ( )  
    稀播壮秧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杨丽敏;陈书强*;孙海正;赵海新
    2010, 16(3): 21-22.  DOI:
    摘要 ( )   PDF(133KB) ( )  
    针对目前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秧田播种量过大、秧苗素质较低这一普遍现象,笔者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的秧苗在本田插植密度、肥水管理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水稻生长发育、分蘖动态、产量构成因子等方面的影响,为降低秧田播种量提供理论依据。
    首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将于9月6~9日在长沙召开
    2010, 16(3): 22-22.  DOI:
    摘要 ( )   PDF(60KB) ( )  
    首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由国家科技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大会将以报告、论文集和现场参观形式进行交流,论文集论文已开始征集(zjsdzzs@hnrrc.ac.cn,liaofuming@gmail.com,截止7月15日),并将以会议专辑形式在《杂交水稻》上发表。会务费1 000元/人。联系电话:0731-82872955,82872997。
    稻草还田对水稻生长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管恩相;唐海燕*;李 勇;涂志业;郭 君;刘 洪;王 莉
    2010, 16(3): 23-25.  DOI:
    摘要 ( )   PDF(222KB) ( )  
    以常规品种黄华占为材料,在常规施肥基础上进行稻草还田与稻草不还田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可提高水稻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同时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籽粒长宽比,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大胶稠度,使稻米品质得到改善。
    关于水稻小粒穗发生原因分析及预防技术建议
    陶龙兴;黄世文;徐 青;王林坤;王冠军
    2010, 16(3): 25-27.  DOI:
    摘要 ( )   PDF(250KB) ( )  
    对近年来在江苏、安徽等省大面积发生的水稻小粒穗现象进行了症状描述、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有关预防小粒穗发生的几点建议。
    稻米和土壤中己唑醇残留量的检测
    任红波;张永忠;张晓波;金海涛;刘 峰;马文琼;单 宏;潘 博;陈国峰
    2010, 16(3): 28-29.  DOI:
    摘要 ( )   PDF(133KB) ( )  
    稻米和土壤样品经水和乙腈混合液提取,氟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经GC-ECD测定,外标法定量,影响本试验的关键为净化过程淋洗液比例的确定,通过摸索,确定淋洗液比例丙酮∶正己烷(V∶V)为20∶80。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添加浓度在0.05~0.20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92%~115%,RSD为2.5%~5.5%。
    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有芬
    2010, 16(3): 30-33.  DOI:
    摘要 ( )   PDF(334KB) ( )  
    水稻节水栽培是选用符合国家颁布的优质稻标准的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在水稻栽培全过程中综合运用节水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省灌溉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ency, WUE),即提高单位耗水(蒸散量)的经济产量。彻底改变传统的淹水栽培方式,建立一种新型节水稻作体系,是现代稻作的系统工程,是按照水稻生育需水规律,在确保其正常生长前提下,实施科学节水技术,节制灌溉,充分发挥灌溉水的生产效率,达到“节水、优质、高产、高效、低耗”这一目标。
    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的分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黄雯雯;王 玲;刘连盟;刘恩勇;黄世文;*
    2010, 16(3): 34-38.  DOI:
    摘要 ( )   PDF(441KB) ( )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目前该病已成为限制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简述了引起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的形态特征,概述了依据菌丝形态特征和融合群进行分类的概况,阐述了同工酶、RAPD、ISSR和AFLP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2010年通过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
    2010, 16(3): 38-38.  DOI:
    摘要 ( )   PDF(78KB) ( )  
    稻糠替代化学除草剂控制早稻田杂草的试验初报
    陈先茂;秦厚国;彭春瑞;张国光;杨 震
    2010, 16(3): 39-40.  DOI:
    摘要 ( )   PDF(158KB) ( )  
    试验表明,化学除草剂中加入一定量的稻糠,可以减少化学除草剂的用量而不影响除草效果,在35%丁·苄WP化学除草剂常规用量减半的情况下,每m2配施100~200 g的稻糠,在施药后15 d和30 d对杂草的防治效果与35%丁·苄WP全量施用的处理相当;单纯施用稻糠对早稻田进行除草,施后15 d对杂草的防效为41.78%~76.51%,施后30 d对杂草的防效则下降到20.76%~47.27%,可见稻糠对早稻田杂草的前期抑制效果较好,但后期防控效果下降。
    国审优质杂交稻泸香615在不同密肥条件下的产量及经济性状研究
    况浩池;曾正明*;罗俊涛;杨 扬;陈光珍;何兴材;付 均
    2010, 16(3): 41-44.  DOI:
    摘要 ( )   PDF(307KB) ( )  
    杂交稻新组合泸香615于2004年和2006年分别通过四川省和国家审定,是一个米质达国优三级的高产香型组合。为了促进该组合的应用推广,进行了泸香615在不同栽培密度和施氮量条件下的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研究,提出了泸香615的高产栽培密度和施氮水平。
    连作早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应用效果及品种比较
    王铁忠;陈惠哲*;朱德峰;贾仁叨
    2010, 16(3): 44-46.  DOI:
    摘要 ( )   PDF(240KB) ( )  
    以中嘉早32为材料,在浙江省乐清市开展钵形毯状秧苗培育及机插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机插秧盘相比,在相同播种量下,钵形毯状秧盘吸水性好,秧苗成苗率高、素质好;机插后秧苗伤秧轻、返青快、分蘖发生早,每丛分蘖多,有效穗足,平均增产7.1%。另据不同早稻品种机插比较试验结果,桂996和中嘉早32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可作为乐清市双季稻机插早稻品种。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机插水稻肥料运筹技术研究
    李育娟;龚克成;刘红江;侯秀芬;孙志明
    2010, 16(3): 47-49.  DOI:
    摘要 ( )   PDF(224KB) ( )  
    试验结果表明,在每667 m2施纯N 18 kg条件下,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机插水稻氮肥运筹前后比例以6∶4为宜;实施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氮肥总量不宜减少,水稻单产600 kg/667 m2以上,每667 m2需施纯N 18 kg。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重点是把好麦草入土、草泥混合、培育壮秧和保证栽插密度四个关键环节。
    农业部稻米质检中心投资建设项目完成验收
    金连登;朱智伟
    2010, 16(3): 49-49.  DOI:
    摘要 ( )   PDF(87KB) ( )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王 显;肖跃成;姚 义;夏 炎;霍中洋;张圣旺
    2010, 16(3): 50-52.  DOI:
    摘要 ( )   PDF(229KB) ( )  
    在折合每667 m2一次性基施纯氮4 kg条件下,尿素处理产量为436.41 kg/667 m2,几种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在457.10~495.87 kg/667 m2之间,均高于尿素处理,其中以双友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与尿素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能够促进水稻分蘖的发生,增加有效分蘖数,提高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增加水稻产量。
    太阳能杀虫灯防控技术在无公害稻米生产应用初探
    沈桂法;茅宝田;戴水高
    2010, 16(3): 53-54.  DOI:
    摘要 ( )   PDF(143KB) ( )  
    试验结果表明,太阳能杀虫灯利用害虫趋光、趋波等特性,能有效引诱和触杀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金龟子等水稻有害成虫,降低田间害虫基数,减少农药用量,节约防治费用,降低稻米中农药残留,提高稻米品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型农业模式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中国超级稻育种
    主编 程式华 副主编 陈温福 谢华安 武小金
    2010, 16(3): 54-54.  DOI:
    摘要 ( )   PDF(76KB) ( )  
    《中国超级稻育种》一书由我国超级稻研究协作组28位科研骨干撰写而成。该书集中阐述了我国超级稻研究10多年来在育种理论基础和育种技术研究、育种材料创制及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介绍了国外在超高产水稻育种方面的经验。全书分三部分, 共16 章。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七章) 从水稻的产量潜力及其限制因素阐明了超级稻育种的必要性,分析了国外超高产水稻育种的状况,综合论述了水稻产量形成的物质生产和光合生产基础,以及超高产水稻育种的遗传基础(包括经典的和现代分子生物学) 和育种技术,阐述了我国超级稻育种的技术独创性;第二部分(第八章至第十五章) 分各生态区(华南、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稻区) 具体而详细地阐述超级稻育种的历史与技术基础、株型模式、育种策略、技术要点和育种效果,体现了技术的因地制宜;第三部分(第十六章) 对中国超级稻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另外,为方便查询,书中还附有2005~2009年农业部认定的71个超级稻品种的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该书对农业科技工作者和有关院校的师生,从事水稻生产和管理的相关人员,以及水稻相关产业的有关人士将有所裨益。
    该书为16开精装,共493页,73.1万字,每册定价95.00元,于2010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需要者请与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联系,地址: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电话:010-64034167,网址:http://www.sciencep.com。
    水稻优质不育系G201A的选育
    王平荣;邓晓建*
    2010, 16(3): 55-56.  DOI:
    摘要 ( )   PDF(173KB) ( )  
    G201A是先从冈46B//冈46B/D香1B的后代中选出的优良单株育成保持系,再以冈46A作胞质供体连续多代回交转育而成。在对分离世代的选择中,通过田间观察以及分子标记辅助,尽可能多地保留冈46A遗传背景,因此,育成的G201A许多性状与冈46A相似。但与冈46A仔细比较,G201A在叶枕(叶环)色、柱头外露率、二次枝梗数、粒形粒重、叶片曲度、米质等方面还是具有明显的差异。G201A花粉败育彻底,异交习性好,米质较优,所配组合G优217(G201A/蜀恢527)已于2007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
    印水型“三系”不育系中22A的选育与特征特性
    季芝娟;马良勇;曾宇翔;李西明;杨长登
    2010, 16(3): 57-58.  DOI:
    摘要 ( )   PDF(160KB) ( )  
    本文总结了中22A的选育过程,检测了其在SSR标记上的特异性,并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所配组合的产量表现。
    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9573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
    苏玉安;高焕勇;李全英;姚继攀;郝宪彬;王彦荣;张忠旭
    2010, 16(3): 59-60.  DOI:
    摘要 ( )   PDF(159KB) ( )  
    辽优9573是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用粳稻BT型不育系辽95A与粳稻恢复系C73配制的中晚熟杂交粳稻新组合,2009年12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本文简要介绍了辽优9573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优质抗病糯稻新品种龙糯3号的选育与特征特性
    赵凤民
    2010, 16(3): 61-61.  DOI:
    摘要 ( )   PDF(64KB) ( )  
    龙糯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2000年以早熟、优质、抗病的糯稻中间亲本材料龙糯99-392为母本,以中熟、优质、丰产、抗倒伏粳稻品种龙粳1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9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龙糯3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适宜区域及栽培要点。
    水稻新品种龙粳2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刘乃生
    2010, 16(3): 62-64.  DOI:
    摘要 ( )   PDF(236KB) ( )  
    龙粳2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空育131为母本、龙糯2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熟期适中、抗稻瘟病能力和抗冷性中等、米质优、分蘖力较强,活秆成熟等特点。2009年黑龙江省农业良种化工程中标品种,2010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早籼稻金早09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王孔俭;潘志明;鲍正发*
    2010, 16(3): 64-65.  DOI:
    摘要 ( )   PDF(157KB) ( )  
    金早09系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中熟早籼新品种,其亲本为金早50/金早47,2008年10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结实率、千粒重较高,增产潜力大,抗稻瘟病,适宜浙江金衢稻区作直播早稻栽培。
    10%呋苯硫脲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陈 志
    2010, 16(3): 66-67.  DOI:
    摘要 ( )   PDF(140KB) ( )  
    2009年在福建闽清、霞浦两地晚稻上进行10%呋苯硫脲施用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10%呋苯硫脲乳油浸种,可有效促进水稻秧苗期根系生长,提高移栽水稻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和抗旱能力等,最终表现显著增产。
    中国作物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9月15~17日将在沈阳召开
    2010, 16(3): 67-67.  DOI:
    摘要 ( )   PDF(68KB) ( )  
    2010年大会的主题是“生物技术产业与粮食安全”,届时将有李家洋(水稻品种的分子设计)、盖钧缢(大豆进化的基因组变异及其种质研究的启迪)、朱英国(生物技术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应用)、陈温福(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刘旭(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翟虎渠(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黄继火昆 (生物技术与中国农业)、朱玉贤(棉纤维细胞伸长的分子机制研究)、王道文(小麦籽粒品质遗传机理和分子改良研究进展)、王汉中(油菜含油量调控母体效应的分子基础及遗传改良)、徐明良(玉米重要抗病QTL的克隆及其在抗性改良中的应用)等的学术报告。也欢迎有关同志以报告、分会场报告、研究生论坛及论文摘要集、墙报等形式进行交流。年会注册费正式代表700元,学生代表350元。论文摘要(7月30日前)和报名回执可发到cssc304@sina.com。中国作物学会电话:010-82108616,传真:010-82108785,网址:www.chinacrops.org。
    仙居县强力推进稻米品质提升的实践
    吴增琪;朱贵平*;张惠琴
    2010, 16(3): 68-71.  DOI:
    摘要 ( )   PDF(367KB) ( )  
    浙江省仙居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浙江绿色农产品基地”的战略目标,制定了绿色稻米发展规划。本文从国内稻米产业现状出发,分析了仙居县绿色稻米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阐述了提升稻米品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鸡东县水稻生产情况及发展趋势
    李宝山;孟桂珍;杨旭东
    2010, 16(3): 72-74.  DOI:
    摘要 ( )   PDF(253KB) ( )  
    黑龙江省鸡东县土地资源、水资源丰富,光温资源适宜,昼夜温差大,适于水稻种植。当地水稻生产历史悠久,经历了直播-旱育苗-旱育超稀植-钵体育苗摆栽的过程;在水稻生产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推广应用机械化新技术和水稻新品种,水稻种植水平不断提高,产量和效益逐年上升。
    新闻集锦
    2010, 16(3): 75-75.  DOI:
    摘要 ( )   PDF(118KB) ( )  
    ●农业部:提出水稻生产目标 稳定面积0.293亿hm2以上 4月23日,全国水稻生产暨大棚育秧现场会在三江平原召开。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稻生产总体目标:2010年,我国水稻面积要力争稳定在0.293亿hm2以上,粳稻面积0.087亿hm2以上,比2009年增加13.34万hm2以上。力争到2015年水稻面积稳定在0.300亿hm2以上,稻谷产量保持在2 000亿kg以上,单产提高到450 kg/667 m2、提高2.5%;优质稻面积发展到0.253亿hm2,优质率达到85%,提高8个百分点;粳稻面积达到0.097亿hm2,占全国水稻面积的32%,提高2个百分点。围绕这一目标,会议要求要着力推进区域化布局。东北地区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改善灌溉条件,扩大优质粳稻面积,提高商品率;江淮等粳稻生产适宜区逐步推进“籼改粳”,就近满足粳稻消费需求;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度推进“单改双”,大力发展双季籼稻,既要满足区域内稻米消费,又要保障沿海大中城市的籼米消费;东南沿海地区下大力气稳定籼稻面积,提高单产,发展高档优质籼稻;西南、华南地区积极发展再生稻,提高复种指数。
    ●农业部启动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 5月12日,农业部在江西南昌召开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服务行动工作会议,深入推进我国超级稻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进一步挖掘水稻高产优质和节本增收潜力,力争2010年推广超级稻面积达1亿亩(667 m2)以上,实现667 m2增产100斤(50 kg),节本增效100元,努力为“两个千方百计”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据介绍,2009年我国超级稻生产实现了增产、节本、增收三位一体,推广面积624万hm2,平均每667 m2产量575.4 kg,增62.8 kg,共增产58.8亿kg,增加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同时应用精确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有效降低了肥、水、药施用量,氮肥节约15%~20%,节水20%~30%。
    ●农业部将在全国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 4月8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在河南郑州宣布,2010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建设正式启动。拟在全国建设100个示范县,抓好1 000个示范区,扶持1万个示范组织,作为打赢“区域性重大病虫歼灭战、局部性重大病虫突击战和重大植物疫情阻截战”三大战役关键措施,作为实现“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三大目标重要抓手,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实现主要作物、重点地区、重大病虫统防统治全覆盖;逐步建立一批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专业化防治队伍,使之成为重大病虫防控的主导力量,全面提升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防控能力。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产优质多抗水稻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年度总结会暨超级稻观摩会 4月1~2日在海南召开 4月1~2日,为总结2009年度全国水稻育种工作和落实农业部“2010年全国超级稻科研工作意见”,中国水稻研究所在海南三亚组织召开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产优质多抗水稻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课题总结会暨超级稻观摩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朱英国院士、谢华安院士和颜龙安院士等来自全国70余家科研、教学单位及种业企业100多位领导和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在开幕式上,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研究员指出,2009年我国水稻实现了连续第六年增产,实现了水稻单产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在座的院士、领导和专家们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产优质多抗水稻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实施三年来,尽管研究经费不足,如不少单位的年度研究经费仅够参加一次会议的差旅费,但在70余家参加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高产优质多抗水稻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袁隆平院士作了即席发言。袁院士指出,我国2 930万hm2水稻单产达到430多kg/667 m2,特别是1 730万hm2杂交水稻单产达到470 kg/667 m2以上,充分体现了我国农业科技尤其是水稻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值得庆幸和骄傲。我国60%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投入太少,国家应加大投入力度。从发展方向看,转基因等生物技术非常重要,国家投资也很大,但近期仍应以常规水稻育种技术为主,特别是超级稻育种发挥了很大作用,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单产900 kg/667 m2的三期目标一定可以实现。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翟勇处长代表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提出了五点要求:一要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探索科技创新的新机制;二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圆满完成项目实施任务;三要认真学习“两个办法”,确保项目经费支出合理、合规;四要注重项目总结和归纳提炼,进一步提高项目成果显示度;五要提前做好工作部署,认真做好项目验收工作。郭瑞华处长也就进一步推进超级稻研究和示范推广等提出了要求,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重点。随后,“长江上游杂交籼稻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等7个子课题进行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总结了本子课题研究进展、取得的主要成果,并对进一步推进“十二五”水稻育种研究提出了工作建议。会议结束前,程式华所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通报了2010年超级稻育种专项的活动安排。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现场观摩了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超级稻新组合示范基地。
    ●我国将推广“营养强化大米” 4月26日,由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办的“营养强化大米”上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营养强化大米将划分为高中低档,每500 g价格高档8~10元,中档5~6元,低档4~5元。此次被列为首批营养强化大米重点研发生产基地的中粮、北京古船、河南方欣等企业都表示,他们的重要合作方是无锡维力米业。在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官方网站上介绍:“方欣米业采用维力米营养颗粒,然后与大米按一定比例混合起来制成强化大米”。
    ●受异常气候影响,海南南繁水稻制种大幅减产 每年4月底至5月初,本是南繁育种人喜获丰收的季节。但是,从有关部门获悉,由于受去冬今春异常气候的影响,海南省2010年的南繁水稻制种大面积减产,水稻制种业遭受严重打击,受灾面积、减产幅度是历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产量从常年的150 kg/667 m2减少到50 kg/667 m2左右。有关专家说,影响2010年海南水稻制种的异常气候主要有三个阶段:首先是在2009年12月初至2010年2月初,温度持续偏高,造成水稻父本普遍偏快1~2期,有些品种偏快3~4期;其次,3月9日、3月25日,两次低于常年的低温,给制种造成了致命伤害,水稻父本、母本均有颖花退化现象,父本花粉退化严重,抽穗以后不开花;母本受精后胚胎冻死,闭合不好,充实度等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同时,3月底至4月份持续大风天气,很多地方风力达到4级,个别时段风力甚至高达6级,日夜不间断地刮风,田间无露水,造成受精胚胎成活率不高,闭合能力差,充实度差,千粒重不足。
    突破全产业链最后一公里,福临门大米会战渠道终端
    2010, 16(3): 78-78.  DOI:
    摘要 ( )   PDF(92KB) ( )  
    2010年 4月13日,中粮米业主题为“米博天下,赢在中粮”的福临门大米2010年度渠道会议正式召开。此次渠道会议的地点选择在中粮文化氛围浓郁的忠良书院举行,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让米业的渠道伙伴最大限度感受中粮的内涵,中粮的实力,进而强化经销信心,促进福临门大米的终端扩张。
    对于福临门大米2010年的发展,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米部总经理杨红女士强调:中粮米业2010年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做强下游,完善销售网络提高品牌影响力,建立强大的终端‘出口’,最终实现成为大米产业链组织者和引领者的愿景目标”。
    中粮米业的数百位渠道合作伙伴集聚一堂,信心满满的听取了福临门大米2010年市场推广规划。
    据悉,2009年中粮米业把所有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做实上游,扩大在原粮采购、加工等环节的投入,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上。2009年5月,中粮米业举行订单种植签约会,与来自东北、江西产粮大省的种粮大户代表签订了年度大米订单种植合同;2009年11月,年加工大米23万吨的中国首个临港大米加工厂大连米业开业; 2009年年底,绥化水稻加工项目破土动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整个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的“上游”,中粮米业凭借集团的强大优势已经建立起相当强大的供给能力。
    2009年,中粮福临门大米的销售量超过30万吨,在整个大米行业市场可谓独领风骚,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全国大米供应商。2010年,福临门大米大胆的将整体目标上调至65万吨,预增长幅度超过100%。有业内人士透露,今年中粮米业的战略销售会议中,渠道伙伴的规模空前,而从宁高宁、于旭波的到场,集团重视程度也可见非凡。可以说,2010年中粮米业把全产业链的重点工作开始下移,渠道、终端成为标定目标,再加上中粮集团做强势后盾,一场渠道大会战已如箭在弦……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在米源圈地,加工能力强化之后,福临门大米面临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市场运作效率”,没有市场效率,整个上游产业链就是摆设,就是噱头。在整个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渠道销售问题勿容置疑已经成为目前中粮全产业链的关键瓶颈。正如宁高宁所强调的“一定要把最后的销售环节做彻底”,这是福临门大米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也是中粮米业“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价值实现的关键,这更是2010年福临门大米全产业链工作的本质核心。
    本次会议上,中粮米业12家分公司及当地经销商代表共同启动了“百户千店万家”的渠道计划。即通过完善渠道和客户管理流程与标准,提升经销商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区域覆盖和门店覆盖。培养至少100户典范经销商作为福临门大米渠道的中坚,打造1000家福临门大米形象店作为福临门大米终端的中坚,通过与消费者有效的互动沟通,得以让数以万计的城市家庭能够体验到福临门的“世博品质”好大米。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国内城镇人口年均消费大米约4000万吨,未来将有两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大米需求将大幅增长,增长幅度在5%~7%,城市消费结构的改变,将间接消耗更多的大米。而随着居民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水平迅速提升,国内对品牌大米的消费需求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经过2008、2009两年的积累,福临门大米在国内小包装大米布局已经成型,品牌知名度也领先一步,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产品 。而且福临门大米不仅在传统渠道积极投入,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粮集团旗下的B2C食品网站“中粮我买网”也是颇具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