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0年, 第1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0-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2009年国内外水稻生产、贸易与技术发展概况
    朱德峰;张玉屏;陈惠哲
    2010, 16(1): 1-3.  DOI:
    摘要 ( )   PDF(230KB) ( )  
    2009年全球水稻产量预计达到6.68亿t,比2008年减少2 130万t,减产3.0%;贸易量比2008年增加2.0%,达到3 070万t。2009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较2008年有所增加,主要是东北地区粳稻种植面积的增加,预计全国稻谷产量1.95亿t,较2008年提高1.6%。我国1~9月份共出口大米57.1万t,比2008年同期下降31.2%。国内外在良种良法技术配套、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高产高效肥水管理技术、省工节本栽培技术、抗逆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好的进展,对水稻面积稳定和产量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河北省2009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0, 16(1): 3-3.  DOI:
    摘要 ( )   PDF(90KB) ( )  
    水稻对过氧化尿素用量的响应特征
    赵 锋;王丹英;徐春梅;郑金波;张卫建;章秀福*
    2010, 16(1): 4-8.  DOI:
    摘要 ( )   PDF(405KB) ( )  
    为明确过氧化尿素不同用量对根际缺氧胁迫下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2007年和2008年土培试验,考察了水稻的根系形态、生理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等对过氧化尿素不同用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相对其它处理,追施2/3量的过氧化尿素土表水层较高溶氧量的持续时间较长;增施少量过氧化尿素,水稻分蘖期根系孔隙度显著降低,而随着过氧化尿素施肥量的增加,根系孔隙度有增加的趋势;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性吸收表面积比呈现随过氧化尿素施肥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从产量及其构成上看,适度施加过氧化尿素增氧能够提高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及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通过不同过氧化尿素施肥量下水稻生长状况的对比,施155 kg/hm2 尿素并在分蘖期和孕穗期追加480 kg/hm2过氧化尿素的增氧模式不仅有利于改善水稻淹水状况下的氧状况,同时促进了水稻根系发育、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形成。
    黑龙江省垦区2009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0, 16(1): 8-8.  DOI:
    摘要 ( )   PDF(92KB) ( )  
    精准生产设计与管理决策模型技术在超级稻两优培九上的应用
    林贤青;孙永飞;梁尹明
    2010, 16(1): 9-11.  DOI:
    摘要 ( )   PDF(207KB) ( )  
    将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稻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软件在浙江省新昌县种植超级稻两优培九的高产示范田上进行应用,结果表明,实施计算机生成的决策方案使超级稻增产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硒肥喷施时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池忠志;郑家国*;姜心禄;任光俊
    2010, 16(1): 11-12.  DOI:
    摘要 ( )   PDF(155KB) ( )  
    以三系杂交水稻Ⅱ优7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不同的硒肥叶面喷施时期试验,研究硒肥适宜的喷施时期。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硒肥的适宜喷施时期是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和齐穗后6 d左右;喷施硒肥促使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促进结实率的提高;喷施硒肥生产富硒稻米能使农民种稻效益显著提高。
    钾硅钙微孔矿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应研究
    张红梅;程旺大;姚祥坦;徐素琴
    2010, 16(1): 13-16.  DOI:
    摘要 ( )   PDF(407KB) ( )  
    采用了大田试验方法,以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钾硅钙微孔矿物肥料和品种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施用钾硅钙微孔矿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效应。结果表明,适量施用钾硅钙微孔矿物肥替代氯化钾作为钾肥,晚粳稻秀水128和晚糯稻秀水252穗数和株高均有明显增加,秀水128的千粒重和秀水252每穗总粒数、实粒数都有所增加。从产量上看,不同矿物肥处理水平均能取代钾肥获得较高产量,尤其是当矿物肥施用量达到900 kg/hm2时,水稻取得了最高产量,其肥效高于常规钾肥。
    广东省2009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补)
    2010, 16(1): 16-16.  DOI:
    摘要 ( )   PDF(75KB) ( )  
    三安生物有机肥不同用量对有机水稻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凌启鸿;张洪程;鞠章网;戴其根;霍中洋
    2010, 16(1): 17-22.  DOI:
    摘要 ( )   PDF(434KB) ( )  
    研究了三安生物有机肥不同用量对水稻植株分蘖、叶面积指数、总颖花量和结实颖花量、成穗率、产量构成因子、产量、米质和植株氮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基施三安生物有机肥可提高水稻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用量以每667 m2基施200 kg的单产提高值最大,但从投入产出效益来看以每667 m2基施三安生物有机肥125 kg为好。
    浙江省直播稻的产量差异分析和发展趋势探讨
    王丹英;章秀福*;陆玉其;徐春梅;金炳华;徐锡虎;李 瑾
    2010, 16(1): 23-26.  DOI:
    摘要 ( )   PDF(283KB) ( )  
    在简要介绍浙江省直播稻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直播稻产量差异分析,探讨了浙江省直播稻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我国水稻生产的特点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王志刚;申红芳;王 磊
    2010, 16(1): 26-29.  DOI:
    摘要 ( )   PDF(305KB) ( )  
    通过对全国18省46县的水稻生产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表明,我国水稻生产存在农户种稻规模小、品种多乱杂、技术到位率低以及机械化程度低等特点。在影响水稻生产发展的技术限制因素中,品种因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种稻技术水平;在自然条件限制因素中,光温条件的影响总体较大;在社会经济限制因素中,成本收益因素的影响最大。建议一要加强品种选育与改良,二要加强农技推广和技术培训,三要采取多种措施节本增收。
    陕西省2009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中稻宣
    2010, 16(1): 29-29.  DOI:
    摘要 ( )   PDF(86KB) ( )  
    杂交中稻植株性状对氮素的响应及其与氮效率的关系
    张 林;熊 洪;朱永川;郭晓艺;周兴兵;刘 茂;徐富贤
    2010, 16(1): 30-35.  DOI:
    摘要 ( )   PDF(456KB) ( )  
    选用16个生育期基本一致的高产三系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采用土培的方法,在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研究水稻植株重要农艺性状对氮肥的反应的基因型差异、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氮素(肥)吸收利用率(RE)、氮肥农学利用率(AE)、氮肥偏生产力(PFP)、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UEb)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但氮素积累总量(TN)的基因型差异不显著。在两种施氮水平下,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籽粒产量、成穗率、有效穗和经济系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籽粒产量、有效穗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氮素积累总量与成熟期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籽粒产量、成穗率、有效穗、经济系数和成熟期生物量可以作为氮效率筛选的重要参考指标。
    肥密措施对寒地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
    陈 锐;陈书强*;杨丽敏
    2010, 16(1): 36-39.  DOI:
    摘要 ( )   PDF(257KB) ( )  
    选用典型的穗数型和穗重型品种,研究肥密因素对寒地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穗数型品种垦鉴稻6号在中等肥力较密(尿素300 kg/hm2、23丛/m2)条件下产量达到682.2 kg/667 m2,高产原因是单位面积获得较多穗数;而穗重型品种龙粳18在较高肥力略稀(尿素350 kg/hm2、20丛/m2)条件下产量达到658.8 kg/667 m2,高产原因是穗较大、穗粒数较多。
    海南省2009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中稻宣
    2010, 16(1): 39-39.  DOI:
    摘要 ( )   PDF(71KB) ( )  
    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宁粳3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李世峰;刘宝法;刘蓉蓉;周 宇;吴九林
    2010, 16(1): 40-43.  DOI:
    摘要 ( )   PDF(331KB) ( )  
    以宁粳3号为材料,设置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分析不同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宁粳3号单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单产有显著影响;330 kg/hm2施氮水平单产最高,300 kg/hm2施氮水平其次,360 kg/hm2的再次,270 kg/hm2的最低;移栽密度以基本苗45×104/hm2的单产最高,其次为22.5×104/hm2的。(2)增加移栽密度和氮肥用量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和高峰苗数;施氮量和移栽密度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和成穗率的提高。(3)总颖花量的增加是提高超级稻产量的决定性因素;在足穗的基础上,培育大穗是提高总颖花量的主要技术手段;在适宜总颖花量的基础上提高千粒重和每穗颖花数是获得高产的保证。(4)本试验条件下,宁粳3号最适宜基本苗移栽密度是45×104/hm2,施氮量是330 kg/hm2。
    当前东北水稻生产与市场形势分析
    方福平;徐春春;李凤博;周锡跃
    2010, 16(1): 44-47.  DOI:
    摘要 ( )   PDF(324KB) ( )  
    回顾了2009年东北水稻生产和市场情况,并重点对近期东北粳稻的市场形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东北水稻生产发展,稳定粳米消费的措施建议。
    水稻秸秆还田对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孙 华;钱国明*;徐冬太;黄花香;刘红声;金建康;罗军元
    2010, 16(1): 47-48.  DOI:
    摘要 ( )   PDF(150KB) ( )  
    通过水稻秸秆还田试验,初步探索了秸秆还田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和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以及秸秆腐秆剂在分解水稻秸秆和培肥地力中的作用,为大田生产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对水稻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秸秆还田和秸秆还田+腐秆剂2个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从产量综合经济性状看,采用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水稻比对照明显要好,且以秸秆还田+腐秆剂的处理效果最好。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杨生龙;王兴盛;强爱玲;杨生明
    2010, 16(1): 49-51.  DOI:
    摘要 ( )   PDF(224KB) ( )  
    通过多年不同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淹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分蘖高峰期提前,分蘖增多,株高增高;节水灌溉栽培、极度节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分蘖高峰期后移,分蘖减少,株高降低,生育期推迟。在常规淹水灌溉、节水灌溉、极度节水灌溉三种灌溉栽培下平均穗长递减。常规淹水灌溉栽培、节水灌溉栽培对水稻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和平均每穗实粒数影响不大;极度节水灌溉栽培对水稻单位收获穗数和平均每穗实粒数影响较大。节水灌溉栽培、极度节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平均千粒重和平均结实率较高;常规淹水灌溉栽培反而使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常规淹水灌溉栽培、节水灌溉栽培条件下水稻平均产量接近,说明水稻在栽培过程中适度的节水,对产量没有影响;极度节水灌溉栽培条件下水稻平均产量较低,说明节水过度对水稻的产量影响很大,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反而成为低效用水。
    浙江省2009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补)
    中稻宣
    2010, 16(1): 51-51.  DOI:
    摘要 ( )   PDF(86KB) ( )  
    超级稻Y两优1号不同栽培方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比较研究
    李学武;鲁亚军;郑明川;熊振建;李玉琴;李春兰
    2010, 16(1): 52-53.  DOI:
    摘要 ( )   PDF(129KB) ( )  
    对不同栽培方式对Y两优1号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Y两优1号在人工移栽、机械移栽、无盘旱育抛秧、翻耕直播等4种栽培方式下,以机械移栽的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同时可节约秧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有利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
    宁夏2009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中稻宣
    2010, 16(1): 53-53.  DOI:
    摘要 ( )   PDF(57KB) ( )  
    漳河灌区水稻节水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效益
    郑传举;;王建漳;敖江陵
    2010, 16(1): 54-56.  DOI:
    摘要 ( )   PDF(229KB) ( )  
    湖北省漳河灌区水稻种植在原有施肥制度(只施基肥或基肥加一次追肥)条件下,水稻采用间歇灌溉导致稻田肥力下降,多年后将引起减产。水利部“948”项目“水稻高效节水与持续高产的灌排技术”研究揭示了造成这种负面影响的原因,具体、定量地提出了间歇灌溉与施肥制度改革的技术要点。采用这项综合技术,约可节水22%、稻谷增产4%,灌溉水的生产力提高30%。自2006年起该技术已在湖北省漳河灌区6.67万hm2稻田中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经济效益与一定的社会、环境效益。
    甬优8号产量850 kg/667 m2以上的超高产特性及配套技术的探讨
    肖跃成 吴爱国 王宝金 王 显;
    2010, 16(1): 56-58.  DOI:
    摘要 ( )   PDF(213KB) ( )  
    以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在江苏省姜堰市沈高镇双徐农场建立超高产攻关田,全程应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优化群体质量,研究大面积栽插条件下水稻超高产特性。2007~2008年由江苏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高产攻关田进行实产验收,连续两年实现单产850 kg/667 m2以上。
    优质籼型恢复系渝恢1351的选育与应用
    唐永群;李经勇*;文 明;刘代杰;王 静;甘兴友
    2010, 16(1): 59-60.  DOI:
    摘要 ( )   PDF(158KB) ( )  
    渝恢1351是重庆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生物技术诱变与系统选择相结合育成的籼型恢复系,具有优质、抗病、配合力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与多种不同类型不育系配组,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其中优质杂交稻新组合渝优11号、渝优35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超级杂交稻D优202的生育特点及其主要栽培技术
    黄建华
    2010, 16(1): 61-62.  DOI:
    摘要 ( )   PDF(143KB) ( )  
    介绍了超级稻组合D优202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优质不育系九龙A的选育及其繁种技术
    陈红旗;王跃星;倪 深;朱旭东*
    2010, 16(1): 62-63.  DOI:
    摘要 ( )   PDF(136KB) ( )  
    九龙A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中九B和龙特浦B杂交选育的优质不育系,配置组合F1生育期偏短,较适宜于早杂和晚杂组合的配组。200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繁种技术。
    三系杂交水稻恢复系万恢355选育及利用
    严明建;黄文章;吕直文;雷树凡;胡景涛;黄成志
    2010, 16(1): 64-65.  DOI:
    摘要 ( )   PDF(128KB) ( )  
    万恢355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水稻三系恢复系,具有品质优,且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花粉量多、制种产量高等优点。2009年8月通过重庆市水稻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
    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原稻10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杨永升;张立明;崔建民
    2010, 16(1): 66-67.  DOI:
    摘要 ( )   PDF(152KB) ( )  
    原稻108系河南省原阳县黄河农科所选育的一个水稻新品种,具有综合性状优良、高产性状突出、抗病性强、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特点。本文总结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主要栽培技术。
    早熟高产水稻新品种绥粳12选育及栽培技术
    聂守军;张广彬;谢树鹏;史冬梅;刘宝海;隋喜友
    2010, 16(1): 67-68.  DOI:
    摘要 ( )   PDF(156KB) ( )  
    绥粳12号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抗倒伏等特点,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 905.1kg/hm2,比对照增产9.4%,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 654.1 kg/hm2,比对照龙稻2号增产11.5%。2009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本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单季稻大螟防治问题及氯虫苯甲酰胺对大螟白穗防效试验
    杨廉伟;杨坚伟;陈将赞;丁灵伟;戴以太;张彩绯
    2010, 16(1): 69-70.  DOI:
    摘要 ( )   PDF(150KB) ( )  
    近年来大螟的数量在局部地区已上升为主要害虫,其种群数量也已超过二化螟。大螟上升主要原因,一是耕作制度多样化与农田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多食性大螟的发生;二是大螟发生期早于二化螟,在当前普遍采用长持效药剂,防治间隔时间拉长情况下,大螟容易出现失治漏治;三是当前螟虫主治药剂氟虫腈三唑磷等对大螟防效不理想。为此,笔者进行了新药剂氯虫苯甲酰胺防治大螟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20%氯虫苯甲酰胺对单季晚稻破口期大螟的防效为94%、保穗率71%,显著高于90%杀虫单200 g/667 m2高剂量处理的84.6%、54.7%。同时提出“改变作物布局,集中连片种植,及时清除田边杂草,恶化大螟生存环境,加强测报,适期防治”的防控策略。
    上海市2009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刘 康
    2010, 16(1): 70-70.  DOI:
    摘要 ( )   PDF(70KB) ( )  
    水稻稻纵卷叶螟药剂防治试验
    陆 强;严引芬;朱小峰
    2010, 16(1): 71-72.  DOI:
    摘要 ( )   PDF(116KB) ( )  
    9个药剂在稻纵卷叶螟四(2)代和五(3)代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康宽SC、5%锐劲特SC、40%福戈WG和21%氟晴·唑磷EC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效。
    甘肃省2009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中稻宣
    2010, 16(1): 72-72.  DOI:
    摘要 ( )   PDF(55KB) ( )  
    水稻高速机插与强化栽培配套技术
    戴水高;姚 平;王晓燕
    2010, 16(1): 73-75.  DOI:
    摘要 ( )   PDF(469KB) ( )  
    杭州市余杭区开发了快速机插与水稻强化栽培组合技术,解决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育秧、插种、肥水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障碍,系统提供了品种选择、秧苗培育、农田平整与施肥、合理密植、水浆管理以及病虫害等方面的技术性操作规范。
    新闻集锦
    中稻宣
    2010, 16(1): 76-76.  DOI:
    摘要 ( )   PDF(101KB) ( )  
    打造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 中粮米业加快东北战略布局 国内首家临港型大米加工厂在大连开业
    2010, 16(1): 77-77.  DOI:
    摘要 ( )   PDF(87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