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9年, 第1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9-11-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野败型杂交粳稻的研究及育种进展
    杨 军;朱旭东
    2009, 15(6): 1-3.  DOI:
    摘要 ( )   PDF(275KB) ( )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的野败胞质被成功用于籼型杂交稻后,许多育种家曾尝试利用野败胞质以实现粳稻杂种优势的利用,当时因粳稻细胞核在野败胞质背景下存在太多的困难而放弃。其中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有:一是闭颖和开花不集中,且异交结实率极低;二是恢复谱狭窄,恢复源极少。因此,对野败型粳三系的研究显得任重而道远。
    水稻机插秧发展与粮食安全
    朱德峰;陈惠哲
    2009, 15(6): 4-7.  DOI:
    摘要 ( )   PDF(334KB) ( )  
    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对粮食总产增长的贡献分析表明,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水稻对粮食产量的贡献从1949年的43%下降到2008年的37%。主要原因是南方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大幅下降。水稻生产迫切需要发展以机插秧为主的水稻机械种植技术,以适应稻农对现代稻作技术的要求,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和提高水稻产量。在分析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特色的杂交稻和连作晚稻机插秧技术及配套的育秧技术。
    水稻高温胁迫伤害机理研究进展
    宋 建;乐明凯;符冠富;王 熹;陶龙兴*
    2009, 15(6): 8-14.  DOI:
    摘要 ( )   PDF(683KB) ( )  
    高温胁迫是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对水稻高温伤害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笔者从水稻叶片、花器及籽粒充实等方面对水稻高温胁迫伤害成因进行阐述,并探讨近年来水稻抗高温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
    饶玉春;★;李 跃;★;董国军;曾大力*;钱 前*
    2009, 15(6): 15-19.  DOI:
    摘要 ( )   PDF(467KB) ( )  
    倒伏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本文从水稻的植株形态,茎秆的组织结构以及茎秆的生化特征等方面综述了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水稻倒伏的相关防治策略。
    稻属植物染色体组多倍化的研究进展
    黄雅琴;黄群策*
    2009, 15(6): 19-23.  DOI:
    摘要 ( )   PDF(468KB) ( )  
    综述了稻属植物染色体组多倍化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进展情况,讨论了稻属植物染色体组多倍化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一系列技术思路。
    利用SSR标记鉴定杂交水稻种子纯度
    朱玉君;毛一剑;李春生;庄杰云*
    2009, 15(6): 24-26.  DOI:
    摘要 ( )   PDF(204KB) ( )  
    用SSR标记和田间观察鉴定了5份杂交稻材料的纯度,其中1份材料采用6个标记和田间观察鉴定同样的158个单株,4份材料分别选用3个标记鉴定200个单株、采用田间观察鉴定另外800个单株。标记检测和田间观察鉴定结果高度吻合,但不同标记上存在差异,选用3个标记可以较好地平衡效率和可靠性。
    天津市2008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中稻宣
    2009, 15(6): 26-26.  DOI:
    摘要 ( )   PDF(59KB) ( )  
    植物抗病促生蛋白对粳稻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黄世文;王全永;王 玲;黎起秦
    2009, 15(6): 27-32.  DOI:
    摘要 ( )   PDF(429KB) ( )  
    用植物激活蛋白、万保等处理秀水110(粳稻),系统地比较了处理后的水稻在发芽、干物质重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内酶活性、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稻谷产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万保处理有明显的抗病虫作用和增产效果,奇茵处理对根的促生效果最明显,有利于形成壮根。这些都直接反映在水稻体内一系列酶活性的变化上,激活蛋白和万保处理的叶片中的SOD、POD活性提高明显且迅速。
    冬水田杂交中稻川香优9838的高产栽培技术与植株性状研究
    徐富贤;张 林;熊 洪;朱永川;郭晓艺;方递端;范青华;陈昌荣;陈应平;刘 茂;周兴兵
    2009, 15(6): 32-35.  DOI:
    摘要 ( )   PDF(248KB) ( )  
    以杂交中稻组合川香优9838为材料,通过氮肥施用量、施氮方式与栽秧方式处理,研究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源库性状。结果表明,川香优9838的高产栽培技术为:施纯氮90 kg/hm2,采用“底∶蘖=7∶3”的重底早追施肥法;栽秧密度上等肥力田14~15万丛/hm2,中等肥力田18~19万丛/hm2,在栽秧方式上仍以传统的等行距栽培为好。稻谷产量达10 500 kg/hm2水平的地上部主要性状表现为:最高苗数360万/hm2,成穗率56%;齐穗期叶面积指数7.6,齐穗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13 000 kg/hm2,齐穗期叶绿素含量(SPAD值)41;有效穗205万/hm2,穗粒数180粒,千粒重32 g,结实率84%,氮素稻谷生产效率50 kg grain/kg N。
    Ⅱ优系列杂交稻组合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曾正明;况浩池*;罗俊涛;陈光珍;付 均;杨 扬;何兴材
    2009, 15(6): 36-38.  DOI:
    摘要 ( )   PDF(204KB) ( )  
    通过对部分四川省推广面积较大的Ⅱ优系列杂交组合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结实率与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生育期,有效穗也对产量有一定的贡献;而穗着粒数及千粒重则与产量呈负相关。因而在Ⅱ优系列杂交组合选育中,应根据生态条件和茬口安排,选育生育期稍长、结实率高、有效穗数较高的组合,而不必追求高着粒数、大千粒重的组合。
    黑龙江省2009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董国忠
    2009, 15(6): 38-38.  DOI:
    摘要 ( )   PDF(82KB) ( )  
    云南软米在四川的品质特征研究
    周 勇;*;黄世君;魏应海;侯 浪;郑 英;李仕贵;
    2009, 15(6): 39-42.  DOI:
    摘要 ( )   PDF(307KB) ( )  
    引进云南软米品种(系)毫目吕、F4-67在四川的4个不同生态点种植,通过对稻米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软米米质与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粘稻和糯稻有着较大差别,软米外观多表现为半透明,碱消值较高(7级),直链淀粉含量较低(11.1%),胶稠度较低(41.5%),蛋白质含量较高(11.0%)。对软米淀粉RVA谱分析表明,软米峰值RVU低于粘稻高直链淀粉含量类型品种(系),部分品种低于低直链淀粉含量粘稻品种(系),高于糯稻;谷值RVU低于粘稻品种(系),高于糯稻;崩解值RVU高于糯稻,低于粘稻低直链淀粉含量类型品种(系),部分品种高于粘稻高直链淀粉含量类型品种(系);终值RVU介于粘稻和糯稻之间;回冷值RVU介于粘稻和糯稻之间。软米与高、低直链淀粉含量的粘稻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透明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粘滞性终值RVU四个指标可以作为软米、低直链淀粉含量粘稻和高直链淀粉含量粘稻的判别因子,判别正确率达100%。
    施肥技术对不同早稻品种的产量及稻米蛋白质的影响
    邱才飞;彭春瑞;邵彩虹
    2009, 15(6): 43-45.  DOI:
    摘要 ( )   PDF(216KB) ( )  

    研究不同的施肥水平和施肥方式对杂交早稻品种中优974和常规早稻品种1290s/674的稻谷产量和稻米蛋白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提高水稻后期的施肥比例有利于稻谷产量和稻米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其中效果最好的A2处理(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5∶2∶1∶1∶1)的两个品种产量比最差的A1处理(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5∶5∶0∶0∶0)分别增加10.59%和9.97%,总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4.27%和3.49%;在四种蛋白质组分中,除醇溶蛋白几乎没有变化外,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清蛋白的变化最为明显。而在施肥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增加施肥量同样会增加早稻的产量及其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其中,B处理(纯N 210 kg/hm2)较A2处理(纯N150 kg/hm2)两品种产量分别增加7.01%和6.06%,稻米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5.33%和7.97%。

    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及国际稻米平均交易价格(2009年9月~10月)
    中稻宣
    2009, 15(6): 45-45.  DOI:
    摘要 ( )   PDF(67KB) ( )  
    2008年我国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情况分析
    林 海;庞乾林;阮刘青;李西明
    2009, 15(6): 46-49.  DOI:
    摘要 ( )   PDF(286KB) ( )  
    介绍和分析了2008年我国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组合)及其产量、米质、抗性等性状;审定通过的品种数比“十五”期间年均通过审定的品种数多111个,其中种业公司和科企联合育成的品种数已占到了45%;各类型品种平均比区试对照增产5.55%~13.32%;达国标3级及以上的粳、籼稻比例达到了66.9%和35.8%;抗性则比对照提高不多;列出了产量高和米质好的品种。
    超高产早稻新品种中嘉早1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罗 炬;杨尧城;唐绍清;焦桂爱;邵高能;胡培松
    2009, 15(6): 50-51.  DOI:
    摘要 ( )   PDF(154KB) ( )  
    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多省试验和示范种植,中嘉早17表现出高产稳产、抗性较好、适应性广、适宜轻型栽培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嘉早17号的选育经过和区试表现,并对其栽培要点进行了概述。
    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粤广丝苗的选育与应用
    廖耀平;何秀英;陈钊明;程永盛;陈粤汉
    2009, 15(6): 52-53.  DOI:
    摘要 ( )   PDF(146KB) ( )  
    粤广丝苗是一个高产、稳产,且高抗稻瘟病的早晚兼用型优质常规稻新品种。该品种株型好,叶姿挺直,成穗率和结实率较高,后期熟色好。在2005、2006年晚季广东省区试中产量都比对照粳籼89增产,其中2006年达显著水平。广东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75.56 kg/667 m2,列参试圃第一位。米质主要指标达国家优质米标准,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适应性较强。200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2009年国家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上)
    中稻宣
    2009, 15(6): 53-53,68.  DOI:
    摘要 ( )   PDF(158KB) ( )  
    水稻不育系T55A的特性及所配组合的种植表现和利用评价
    苏国藩;林警周
    2009, 15(6): 54-56.  DOI:
    摘要 ( )   PDF(228KB) ( )  
    针对特A育性不稳定而进行遗传改良育成的新不育系T55A,其农艺性状、异交特性和配合力与特A相近;分期播种试验结果,T55A镜检可染花粉率不超过0.1%,而特A 8期中有5期可染花粉率超过5%;制种实践表明,T优158的种子纯度比特优158平均高3.7个百分点,T优898的种子纯度比特优898平均高2.8个百分点。利用T55A已配组育成了T优5537、T优5570、T优551、T优55898、T55优627、T优158等6个杂交水稻新组合,这些组合已相继通过了国家或省级审定。目前T55系列组合已成为福建省龙岩市的主栽品种。
    优质晚稻新组合五丰优T025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曾巨雅;连跃华;郭莲华;彭炳生
    2009, 15(6): 57-57,60.  DOI:
    摘要 ( )   PDF(147KB) ( )  
    五丰优T025系江西农业大学育成的达国标二级优质稻的晚杂组合,2008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在江西各地种植表现良好。文章介绍了其产量、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优质糯谷新品种鄂粳糯437的选育与应用
    胡 刚;游艾青;刘 凯;杨国才;陈志军;李三和;周良华
    2009, 15(6): 58-58,60.  DOI:
    摘要 ( )   PDF(153KB) ( )  
    鄂粳糯437(原名粳糯1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鄂糯8号与94114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成的一个优质、高产、中熟偏迟的晚粳糯新品种。该品种农艺性状好,产量高,熟期适宜,糯性强,米质优。
    杂交稻新组合嘉优60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高荣村;王根连;徐兴伟;陆金根;李金军*
    2009, 15(6): 59-60.  DOI:
    摘要 ( )   PDF(148KB) ( )  
    嘉优608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联合有关单位育成的BT型三系中熟晚粳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作单晚种植,株高103.8 cm,全生育期153.4 d左右,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米质优,穗期耐高温性好。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及其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新组合川优673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谢鸿光;朱永生;杨 东;游清如;涂诗航;黄庭旭
    2009, 15(6): 61-62.  DOI:
    摘要 ( )   PDF(149KB) ( )  
    川优67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引进的优质不育系川香29A与自育强恢复系福恢673杂交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中籼迟熟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丰产性、稳产性好,抗逆性好,米质较优等优点,2009年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中9优恩62的选育、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段太品;李继辉;杨隆维;袁利群;王光建;黄海清;吴云鹏;李洪胜;姚昌顺
    2009, 15(6): 62-63.  DOI:
    摘要 ( )   PDF(149KB) ( )  
    中9优恩62是用恢复系恩恢62与不育系中9A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抗稻瘟病、熟期较早等特点。2009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早熟水稻新品种龙粳24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王继馨
    2009, 15(6): 64-64.  DOI:
    摘要 ( )   PDF(68KB) ( )  
    龙粳24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熟高产抗病耐寒水稻新品种,2008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龙粳24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优质稻品种力源占2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罗群昌;陈远孟;陈传华;刘广林;蒋显斌;王 晶;谢元哲;许金英
    2009, 15(6): 65-66.  DOI:
    摘要 ( )   PDF(150KB) ( )  
    力源占2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桂林市力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细长型高档优质常规稻品种。该品种米质优,粒长、长宽比、垩白米率、垩白度等指标均优于几个国际名牌优质米品种的平均值;一般产量400~450 kg/667 m2,与普通优质稻品种相当。2007年3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在桂南、桂中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6 d左右,比对照七桂占迟熟5 d;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08 d左右,比对照七桂占迟熟2~3 d。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桂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
    杂交籼稻Ⅱ优59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吴汉平;程渭树
    2009, 15(6): 67-68.  DOI:
    摘要 ( )   PDF(145KB) ( )  
    Ⅱ优598以Ⅱ-32A×浙恢205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该组合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米质优,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稻虱,适合衢州地区作单季稻种植,200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优质晚粳稻新品种镇稻12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胡春明;林添资;钱华飞;刁立平;景德道;龚红兵;盛生兰;巫章平
    2009, 15(6): 69-70.  DOI:
    摘要 ( )   PDF(146KB) ( )  
    镇稻12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利用品种间复交选育而成的优质中熟晚粳新品种,在示范推广中表现出米质优、产量高、抗病性强等特点,于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云南省水稻生产与杂草防治
    余柳青;郭怡卿;殷富有;陆永良;张建萍;玄松南;周勇军
    2009, 15(6): 70-73.  DOI:
    摘要 ( )   PDF(330KB) ( )  
    云南省水稻常年播种面积约100.0~106.7万hm2,2008年平均产量为412.7 kg/667 m2。滇中为一季中稻,滇南为双季稻,多为大苗移栽。海拔1 000 m以下为籼稻种植区,1000~1500 m为籼稻和粳稻混栽区,1500~2600 m为粳稻种植区。一季中稻区本田主要杂草有稗草、眼子草、扁杆藨草、异型莎草、四叶萍、鸭舌草、牛毛草、长瓣慈姑、莹蔺、双穗雀稗、泽泻、园叶节节菜、矮慈姑、滇藨草、狼巴草、水莎草、假稻等。稻田常用除草剂有扑草净、丁草胺、乙草胺、丙草胺(含安全剂)、苄嘧磺隆、吡嘧磺隆、杀草丹、草达灭(禾大壮)、噁草酮(噁草灵)、五氟磺草胺(稻杰),以及复配剂丁草胺+苄嘧磺隆、乙草胺+苄嘧磺隆、丙草胺(含安全剂)+苄嘧磺隆、优克稗+苄嘧磺隆等。
    新闻集锦
    中稻宣
    2009, 15(6): 74-74.  DOI:
    摘要 ( )   PDF(96KB) ( )  
    《中国稻米》2009年1~6期总目录
    2009, 15(6): 75-76.  DOI:
    摘要 ( )   PDF(234KB) ( )  
    《中国稻米》协办单位(续)
    2009, 15(6): 77-77.  DOI:
    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