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9年, 第1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水稻发展对粮食安全贡献的经济学分析
    杨万江
    2009, 15(3): 1-4.  DOI:
    摘要 ( )   PDF(352KB) ( )  
    粮食安全是世界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目前持续三年的粮食危机风潮仍未过去。水稻是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发展状况对粮食安全影响甚为重要。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水稻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影响中国粮食安全,也因粮食产业国际化和农产品市场全球化而影响世界粮食安全。本文量化分析了水稻发展对粮食安全的贡献,并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了中国水稻发展创新理论和经验检验。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及应用效果
    陈惠哲;朱德峰;徐一成
    2009, 15(3): 5-7.  DOI:
    摘要 ( )   PDF(243KB) ( )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是由中国水稻研究首创的,适于我国水稻品种和季节特点的新型水稻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秧苗机插存在的问题,该技术采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的秧苗,按块定量取秧机插,可提高插秧机取秧的精确度,实现钵苗机插。该技术结合了钵形秧苗和毯状秧苗机插的特点和优点,具有成苗率高、秧苗素质好,机插质量好,伤秧伤根少,秧苗返青快,增产效果好等优点。2008年在浙江各地示范比对照平均增产6.2%。
    超级杂交稻国稻6号盐胁迫下的农艺生理变化
    张逸帆;倪 沙;邓双丽;陶龙兴;沈 波
    2009, 15(3): 7-9.  DOI:
    摘要 ( )   PDF(221KB) ( )  
    以超级杂交稻国稻6号为材料,测定分析了盐胁迫条件下,国稻6号苗期株高、根干重、脯氨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汕优63号相比,国稻6号具有较好的耐盐性。
    紫外线辐射增强条件下的水稻育种思考
    况浩池;曾正明;罗俊涛;陈光珍;杨 扬
    2009, 15(3): 10-12.  DOI:
    摘要 ( )   PDF(280KB) ( )  
    紫外线辐射随着臭氧层的变薄而增强。增强的紫外线B(UV-B)辐射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UV-B辐射增强使水稻的光合作用下降,植株矮化,叶面积减小,干物质生产量减少,每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下降,最终导致水稻籽粒产量下降。水稻对UV-B辐射增强的反应具有基因型差异,不同品种间抵抗UV-B辐射作用的能力差异较大。建立抗UV-B辐射的水稻种质资源库,开展抗UV-B辐射的杂交水稻遗传和育种研究,选育抗(耐)UV-B辐射的优质高产及综合性状好的水稻品种(组合),是提高应对紫外线辐射增强的能力,保证水稻生产持续发展,保证粮食安全的具有前瞻性的重要课题。
    播栽期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朱练峰;禹盛苗;欧阳由男;许德海;金千瑜
    2009, 15(3): 13-17.  DOI:
    摘要 ( )   PDF(341KB) ( )  
    研究了不同播栽期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早籼稻均以Ⅲ期播种产量最高,过早或过晚播种产量均有降低;两个晚籼稻刚好和早籼稻相反,Ⅰ、Ⅱ期播种产量均显著高于第Ⅲ、Ⅳ、Ⅴ期。播栽期对水稻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显著,而对每穗粒数影响不明显。单株分蘖少、群体有效穗少以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低是早籼稻Ⅰ、Ⅱ期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而结实率显著降低是推迟播栽期引起两个晚籼稻减产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千粒重的下降和成穗数的降低。根据本试验结果,探讨了非最佳播期下提高水稻产量的相关技术措施。
    浙江省2009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09, 15(3): 17-17,20.  DOI:
    摘要 ( )   PDF(136KB) ( )  
    寒地水稻产量稳定性分析
    聂守军
    2009, 15(3): 18-20.  DOI:
    摘要 ( )   PDF(186KB) ( )  
    水稻产量由多种因素决定,不同年份、不同管理水平、不同品种产量各不相同,但不同品种间适应性、稳定性存在着差异。AMMI试验结果表明,绥粳9号稳产性比较好,其次是绥粳8号、龙稻3号,绥粳10号有较大增产潜力。绥粳8号、绥粳9号、绥粳10号、绥粳11号、龙稻3号、东农416均适宜在黑龙江省63监狱、鸡西、庆安种植;其中,绥粳10在鸡西地区的增产潜力较大,鸡西地区是其最适宜栽培地点;绥粳11号、东农416在鸡西地区也有较大增产潜力;而龙稻3号则在庆安有较大增产潜力。
    施氮对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
    谢新华;李晓方;肖 昕
    2009, 15(3): 21-22.  DOI:
    摘要 ( )   PDF(140KB) ( )  
    以培杂双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糙米淀粉粘滞谱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增加,糙米淀粉粘滞谱曲线整体下降,开始糊化时间延长,糙米淀粉RVA谱的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回复值和消减值随施氮量的增加呈显著或极显著下降。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简易测定方法
    焦桂爱;胡培松;唐绍清;罗 炬;邵高能
    2009, 15(3): 23-24.  DOI:
    摘要 ( )   PDF(147KB) ( )  
    为了便于育种材料的选择利用,对农业部米质测定标准(NY147-88)中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做了简化,省去了样品碱消化时沸水浴消煮过程,取而代之的是样品加入碱液后静置过夜。 利用21个高中低直链淀粉含量的样品对两种测定方法进行比较验证,其测定结果成高度正相关(r2=0.9908),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小于1.2%。简易法具有简单、易操作、无需沸水浴消煮、节约试剂蒸馏水的特点,特别适合大批量材料的测定,便于普通育种工作者操作使用。
    秋水仙素处理后水稻种子内胚乳蛋白的差异性比较分析
    黄群策;黄雅琴;谢慧波
    2009, 15(3): 25-27.  DOI:
    摘要 ( )   PDF(241KB) ( )  
    经过秋水仙素对二倍体水稻品种圭630(2)处理后,其后代材料在蛋白质水平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染色体组的倍性水平对水稻种子内胚乳蛋白的表达量有明显的影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在具有嵌合性特征的植株上大粒种子与原始亲本的种子在总蛋白含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大粒种子与小粒种子的差异也很明显。染色体组的多倍化对原始亲本的胚乳蛋白含量有明显的影响,由此所获得的同源四倍体水稻株系,其种子内的蛋白质含量比较多。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秋水仙素诱导后,试验材料的种子内蛋白质亚基的类型没有出现新的变异,而蛋白质亚基的表达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中粳不育系春江36A的选育与利用
    宋昕蔚;林建荣;吴明国;阮关海
    2009, 15(3): 28-29.  DOI:
    摘要 ( )   PDF(173KB) ( )  
    春江36A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以滇I型粳稻不育系春江12A为不育质源,用中粳材料春江36作父本杂交,经连续多代选择回交和逐代育性鉴定转育而成的滇I型中粳不育系,2008年9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春江36A育性稳定,不育株率为100%,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99%,株型好,熟期早,配合力好。利用春江36A所配制的杂交粳稻和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表现出熟期早、矮秆抗倒、杂种优势强、产量潜力大等优点。
    香型优质杂交早籼中2优308的选育及应用
    罗 炬;彭从胜;唐绍清;焦桂爱;邵高能;胡培松
    2009, 15(3): 30-31.  DOI:
    摘要 ( )   PDF(147KB) ( )  
    中2优308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香型优质高产杂交早稻新品种,于2008年12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2008年参加江西省早籼稻区试,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品种金优402,其品质达到国标三级米标准,并具有香味,非常适合粮食企业作为理想的配方米原料。该品种经试种和示范种植,均表现出高产稳产、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的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水稻新品种辽星18特征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陈亚君;王艳华;王先俱;商文奇;张 城;潘争艳
    2009, 15(3): 32-33.  DOI:
    摘要 ( )   PDF(133KB) ( )  
    辽星18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选育的中晚熟水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外观米质优、综合抗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沈阳以南的营口、盘锦、丹东、大连等地种植,除辽宁省外可在北京、河北、山东等地植种。本文介绍了辽星18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功能性水稻新品种巨胚粳1号选育及应用
    朴钟泽;张建明;陆家安;朱春梅;张志奇
    2009, 15(3): 34-35.  DOI:
    摘要 ( )   PDF(143KB) ( )  
    巨胚粳1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育成的一个中熟中粳功能性水稻品种,主要特点是产量较高、胚大(比武育粳3号增大197.6%), 胚重占糙米重的7.11%,营养极其丰富。2008年3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优质糯稻新品种文糯1号的选育与应用
    陈明翠;邓国军;徐杰;李云
    2009, 15(3): 36-37.  DOI:
    摘要 ( )   PDF(157KB) ( )  
    文糯1号是云南省文山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应用“顺甫革/大白掉//双早籼/,/毫勐享”多交种的低代材料,经过系谱分离选择育成的优质糯稻新品种。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综合抗性强,产量高,稻米香味浓、糯性好,食味宜人。
    氮素对早籼金早09直播栽培生育特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董曙光[];吉洪湖[];丁祥海[]
    2009, 15(3): 38-39.  DOI:
    摘要 ( )   PDF(145KB) ( )  
    金早09(原名金05~09)是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所选育的常规早籼中熟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金早09在浙江金华红壤稻区分蘖力中等偏弱,采用直播栽培时,施纯氮低于120.0kg/hm^2或高于210.0kg/hm^2均不利于高产,施纯氮165.0kg/hm^2左右较为适宜。同时要求适时早播,确保分蘖充足,夺取高产。
    早籼新品种浙农34单产500kg/667m^2技术体系研究
    何锡龙[];寿建尧[];黄建良[];钱铁生[];黄铁军[];金仲锦[]
    2009, 15(3): 40-41.  DOI:
    摘要 ( )   PDF(170KB) ( )  
    浙农34是浙江大学农学系选育的中熟早籼新品种,2007年10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诸暨市于2007年引入该品种进行多点试验示范,表现为好种、好看、抗性强,生育期适中,产量潜力大。2008年加大试验示范和配套技术研究力度。经两年试验示范基本摸清了浙农34的特征特性和高产规律,总结完善了浙农34单产500kg/667m^2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
    粳稻新品种宁粳3号的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张菊芳;王玉龙;谢成林;王曙光;王汝利
    2009, 15(3): 42-44.  DOI:
    摘要 ( )   PDF(231KB) ( )  
    宁粳3号是由南京农业大学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08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6年被引入扬州市示范种植,2007年进行多点示范,示范种植结果表明,宁粳3号具有产量高、抗性强、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等特点。笔者研究了宁粳3号作为机插秧、塑盘抛秧、旱育秧等三种稻作方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湘北早晚稻双季直播品种搭配研究
    程乐根;周志平;曾建国;蔡长安;彭一辉;刘妹香
    2009, 15(3): 45-48.  DOI:
    摘要 ( )   PDF(276KB) ( )  
    水稻双季撒播栽培是一种深受农民喜爱的轻简栽培新技术。通过早晚稻双季撒播品种搭配技术研究,初步摸索出了洞庭湖区双季撒播的品种搭配规律。3年栽培实践证明,只要品种搭配科学合理,在正常的栽培技术水平下,水稻双季撒播也可获得一般双季稻的产量水平,同时达到节本增收的效果,值得进一步试验示范和推广。
    杂交水稻益农一号在贵州遵义的超高产栽培技术
    唐相群;张元琴;王怀昕;王炜;张达春;许琪;余常水;张尚兴
    2009, 15(3): 48-49.  DOI:
    摘要 ( )   PDF(147KB) ( )  
    :“建立合理群体,科学肥水管理,协调群体早发稳长,病虫草综合防治,延长功能叶寿命,适时收获”是益农一号获高产的必要条件。2007年9月30日,在遵义县市遵义县南北镇青山村经省级专家现场测产验收,益农一号每667m^2有效穗18.57万,穗实粒数156.27粒,结实率78.54%,千粒重28.0g,理论产量达812.54kg/667m^2,实割面积50.2m^2,出田谷产量70.75kg,折干率90.9%(取样晒干、扬净换算),折合每667m。净干谷854.5kg。
    国稻6号机插栽培表现及技术要点
    毛伟强[];董文忠[];黄海明[];季茂荣[]
    2009, 15(3): 50-51.  DOI:
    摘要 ( )   PDF(146KB) ( )  
    国稻6号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育而成的优质三系超级稻组合,采用常规移栽法种植,综合性状表现优异。为适应机插栽培需求,2008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笔者在临安市於潜良种场、藻溪九里畈开展国稻6号单季机插栽培技术研究。本文介绍了国稻6号机插栽培表现及技术要点。
    江苏省2009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吉健安
    2009, 15(3): 51-51.  DOI:
    摘要 ( )   PDF(73KB) ( )  
    IPM技术在无公害稻米生产上的应用
    戴水高[];沈桂法[];姚平[];余顺法[];汪爱娟[]
    2009, 15(3): 52-53.  DOI:
    摘要 ( )   PDF(171KB) ( )  
    IPM技术,是以预测预报为基础,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为中心,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和农药残留为目标,通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将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贯穿于水稻生产的全过程中,因此它是实现水稻产品无公害的关键所在。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效果及增产增效原因分析
    黄农荣;钟旭华;陈荣彬;陈文丰
    2009, 15(3): 54-56.  DOI:
    摘要 ( )   PDF(216KB) ( )  
    对2007年早、晚两季在广东省高要市和江门市开展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对比试验和百亩连片示范进行了总结。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采用三控施肥技术比习惯施肥法要增产,且节省肥料成本。三控施肥技术增产增效的主要原因:一是有效穗和结实率比农民习惯施肥法增加,早、晚季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6.1%和13.0%,结实率分别提高1.5%和6.0%;二是施肥时间和比例更合理,肥料利用率提高,氮、磷、钾的平均肥料利用率分别比农民习惯施肥法提高38.9%、89.9%和39.9%。
    皖南山区油菜茬一季稻两优6326单产650kg/667m2高效栽培技术
    胡日辉[];方明[];曹裕明[];凌国宏[];吴云发[];洪彪[];洪云翔[]
    2009, 15(3): 57-58.  DOI:
    摘要 ( )   PDF(160KB) ( )  
    通过油菜茬肥力特性及两优6326品种特性、需肥特性的探索,总结了皖南山区“一油一稻”两熟制两优6326单产650kg/667m2精确施肥、水浆管理等高效栽培技术。
    辽宁省2008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09, 15(3): 58-58.  DOI:
    摘要 ( )   PDF(82KB) ( )  
    金优郴97亲本特征特性及春季高产制种技术
    谭永明;朱智勇;周闰;郑维威
    2009, 15(3): 59-60.  DOI:
    摘要 ( )   PDF(171KB) ( )  
    金优郴97(金23A×郴R97—4)是湖南省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迟熟杂交早籼水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合金优郴97双亲的主要特征特性,介绍了其春季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稻新组合T优158生育特性和产量分析
    李广昌
    2009, 15(3): 61-63.  DOI:
    摘要 ( )   PDF(195KB) ( )  
    对T优158等同熟期组合进行生育特性试验,结果表明,T优158组合丰产性、稳定性好,苗期、穗期耐寒性强,穗期耐热性好,适宜闽西南部低海拔做早稻种植及闽西作晚稻种植。
    山区无公害优质单季稻栽培技术
    吴向东[];刘成益[];梅雪华[]
    2009, 15(3): 63-64.  DOI:
    摘要 ( )   PDF(152KB) ( )  
    山区对生产无公害稻米有独特的气候、环境资源优势。笔者通过对无公害单季稻生产所需的生产环境、水源灌溉以及无公害稻米生长发育各时期的管理加以总结,提出了山区无公害单季稻栽培的技术要点。
    太湖稻区杂交粳稻机插秧生产技术规程
    周培南;郁寅良
    2009, 15(3): 65-67.  DOI:
    摘要 ( )   PDF(196KB) ( )  
    杂交粳稻机插秧技术主要采用精量播种和宽行机插技术,将机插秧的节省秧田、节约水肥药、节本省工、高产稳产等优点和杂交粳稻的生产优势结合起来,实现高产高效。本文介绍了太湖地区杂交粳稻机插秧的生产技术规程,包括育秧、机插和大田管理等。
    吉林省优质稻米生产优势与发展对策
    金京德;杨春刚
    2009, 15(3): 68-70.  DOI:
    摘要 ( )   PDF(258KB) ( )  
    吉林省土壤肥沃,农作物生长季节日照充足,成熟期昼夜温差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质米发展的自然条件,利用吉林省独特的自然资源发展优质米生产,不仅有利于实现吉林省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有利于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重点讨论了优质米的概念,分析了吉林省优质米生产优势,并提出今后发展对策。
    太湖地区杂交粳稻产业发展趋势
    何建华;吴锡清;戴华军;周建明
    2009, 15(3): 71-74.  DOI:
    摘要 ( )   PDF(340KB) ( )  
    结合多年的杂交粳稻推广实践,分析了太湖地区杂交粳稻科技与产业发展现状,并对该地区杂交粳稻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作了分析,提出了太湖地区杂交粳稻产业发展“稳面攻产保安全,提质增效促发展,创新机制作保障“的总体目标,并从亲本创新利用、种性提纯保纯、配套稻作技术研究、资源整合共享、发展稻米产业经济等方面阐述了杂交粳稻科技及产业体系建设与发展的重点方向。
    海南省2008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09, 15(3): 74-74.  DOI:
    摘要 ( )   PDF(62KB) ( )  
    新闻集锦
    2009, 15(3): 75-75.  DOI:
    摘要 ( )   PDF(96KB) ( )  
    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及国际稻米平均交易价格(2009年3月~4月)
    2009, 15(3): 76-76.  DOI:
    摘要 ( )   PDF(89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