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9年, 第1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9-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稻米蒸煮食昧品质及其仪器分析的研究现状
    韩金香;胡培松;焦桂爱;罗炬;邵高能;唐绍清
    2009, 15(2): 1-4.  DOI:
    摘要 ( )   PDF(352KB) ( )  
    综述了有关食味品质和蒸煮品质的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重点论述了直链淀粉含量(AC)、胶稠度(GC)和棚化温度(GT)对食味品质的影响及其遗传机制,概述了RVA(Rapid Visco Analyser)的工作原理和测得各项指标对蒸煮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影响。
    《中国稻路》(记录育种制种专家刘文炳稻作史)出版
    2009, 15(2): 4-4.  DOI:
    摘要 ( )   PDF(87KB) ( )  
    记录为中国与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的水稻制种专家刘文炳“稻作史”的《中国稻路》一书,2月25日在福州首发。
    高秆隐性长穗颈不育系K17eA与非eui基因K17A主要性状及其杂种优势比较
    张红林;刘海平;张瑞祥;刘跃清
    2009, 15(2): 5-9.  DOI:
    摘要 ( )   PDF(357KB) ( )  
    K17eA是由江西省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秆隐性长穗颈不育系,2003年通过江西省审定,K17eA系列组合选育与应用2007年通过江西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通过对长穗颈不育系K17eA和K17A主要性状的比较发现,K17eA不仅继承了K17A粳质籼核“三高一低”的优良特性和配合力强的优点,也完全解决了不育系的包颈问题,其制种过程中可以不用或少用“九二○”。用K17eA和K17A与不同生态型的恢复系配组。至今已育成K17eA系列组合8个,这8个组合目前正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泸恢602及其组合Ⅱ优602扬花期耐热性研究
    曾正明;况浩池;罗俊涛;陈光珍;付均;杨扬;何兴材
    2009, 15(2): 9-10.  DOI:
    摘要 ( )   PDF(143KB) ( )  
    对泸恢602及其组合Ⅱ优602扬花期耐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泸恢602耐热性显著地优于对照明恢63,具有较高的耐热性。
    杂交中籼稻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关系的分析
    王曙光[];谢成林[];谢仁康[];张文杰[];张菊芳[];王汝利[]
    2009, 15(2): 11-14.  DOI:
    摘要 ( )   PDF(275KB) ( )  
    通过对16个杂交中籼稻新组合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各主要经济性状中,每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结实率;(2)构成杂交中籼稻产量的主成分因子是粒数、粒重、结实率和穗数等。其中,粒数因子贡献率最大,其次为粒重因子,结实率因子和穗数因子贡献率相对较小;(3)杂交中籼稻高产组合单产9t/hm^2以上的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247.2~279.3万/hm^2,每穗粒数157~193粒,结实率84.0%以上,千粒重25.9~26.9g。笔者认为,江苏省扬州市丘陵地区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应在保证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同时稳定提高千粒重,选择大穗型杂交中籼稻组合容易获得高产。
    2008年国家审定的水稻品种
    中稻宣
    2009, 15(2): 14-14,28,51.  DOI:
    摘要 ( )   PDF(203KB) ( )  
    寒地早粳稻的产量结构与物质生产分析
    吕艳东[];马良[];郭晓红[];刘丽华[];钱永德[];郑桂萍[]
    2009, 15(2): 15-18.  DOI:
    摘要 ( )   PDF(292KB) ( )  
    针对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以180份不同基因型早粳稻为材料,较系统地探讨了产量结构及物质生产的变异,阐明了产量构成因素及物质生产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寒地早粳稻不同基因型间在产量上有很大的变异空间。在保证一定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通过提高品种的分蘖能力来实现),提高品种的结实率,增加品种的千粒重是进一步提高单产的主要途径。寒地早粳稻的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都有很大的变异空间。在协调好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之间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物产量是提高寒地早粳产量的主要途径。
    订正
    2009, 15(2): 18-18.  DOI:
    摘要 ( )   PDF(92KB) ( )  
    水稻倒伏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分析
    刘利华[];金再欣[];刘小丽[];徐云杰[]
    2009, 15(2): 19-21.  DOI:
    摘要 ( )   PDF(219KB) ( )  
    水稻倒伏主要发生在抽穗后灌浆期、乳熟期和蜡熟期,水稻发生倒伏不仅增加了收割成本,浪费劳力,减少产量,给广大农民造成巨大损失,还影响稻米品质。为进一步探索水稻倒伏对稻谷产量和生产效益的影响程度,2007年9月笔者就水稻倒伏扶正进行多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倒伏后进行人工扶持,对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量秸秆还田对宁粳1号产量构成及生育特性的影响
    张文杰;谢仁康;居会军
    2009, 15(2): 22-25.  DOI:
    摘要 ( )   PDF(282KB) ( )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宁粳1号产量构成及生育特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抑制了水稻大田分蘖前期生长,分蘖中期发苗速度稳健加快,后期生长稳健。秸秆还田与对照田同品种同稻作方式相比表现为有效穗略有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成熟期推迟1-2d,后期熟相明显好于对照田。
    稻鸭共育对米质的影响
    李彦利[];贾玉敏[];孟令君[];严光彬[];王万成[];陈宪军[]
    2009, 15(2): 25-26.  DOI:
    摘要 ( )   PDF(140KB) ( )  
    三年稻鸭共育栽培试验结果说明,本田移栽密度稀、移栽大穗型品种时稻鸭共育的效果更好。稻鸭共育栽培条件下,大米加工品质提高,外观品质变好,而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味品质变劣。
    不同氮磷钾用量对水稻产量的效应研究
    黎忠祥;栾国强;许石昆;资月娥;周红萍;刘淑娣;桂嫒;林梅;邵艳
    2009, 15(2): 27-29.  DOI:
    摘要 ( )   PDF(195KB) ( )  
    通过在云南省陆良县四个坝区的水稻土壤上布置R323ROC设计的肥料效应试验,建立陆良县水稻N、P、K不同施肥量与产量关系的施肥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施N、P、K肥对水稻产量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效果K〉N〉P;获得最高及最佳经济产量的施肥量为N90.15-329.85kg/hm^2,P_2O_5 60.1-239.9kg/hm^2,K2O 105~179.1kg/hm^2,产投比为3.66-8.27:1。
    沿江地区超级稻武粳15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彭长青[];李世峰[];陈慧[];刘蓉蓉[];吴九林[];周宇[]
    2009, 15(2): 30-32.  DOI:
    摘要 ( )   PDF(213KB) ( )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超级粳稻品种武粳15为材料,设置氮肥运筹试验,分析在同等施氮条件下前后期施氮比例对超级稻产量、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穗肥之比按6:4或5:5施用,可提高武粳15单位面积穗数、颖花量、粒叶比,优化株型和群体,增加拔节—抽穗、抽穗—成熟的物质积累,从而提高产量。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湖南省水稻新品种稻米品质评价
    蒋小军[];周佳民[];黄敏[];段贵建[];罗怀贵[];欧丽君[];倪小兰[]
    2009, 15(2): 33-35.  DOI:
    摘要 ( )   PDF(202KB) ( )  
    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2005-2006年湖南省新育成的14个水稻品种的稻米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4个水稻新品种可划分为稻米品质各不相同的4类。其中,稻米品质表现相对较好的第1类共包含7个品种。占总品种数的50.0%;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湖南省水稻新品种稻米品质最主要的限制因子。
    稻米爆裂特性的初步研究
    林团荣;郭玉华;张立爽;赵鑫闻;姜可心;曲明南
    2009, 15(2): 36-37.  DOI:
    摘要 ( )   PDF(146KB) ( )  
    为了筛选出爆裂性较好的水稻资源,以来自中国、日本、巴西等多个国家不同年代育成的138个粳稻糙米为试验材料,采用家用微波炉对其进行膨爆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爆裂特性有较明显的差异,爆花率范围是2.5%-70.5%,平均爆花率24.87%;同一品种的稻谷与糙米的爆裂特性也不相同,糙米的爆花率多数高于稻谷的,但膨爆倍数却是稻谷大于糙米。
    NITS测定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
    陈峰[];孙公臣[];张洪瑞[];张士永[];孙亚伟[];张正球[]
    2009, 15(2): 38-39.  DOI:
    摘要 ( )   PDF(154KB) ( )  
    分别利用化学法和近红外透射分析法(NTTS)测定了54个水稻品种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对其结果进行了比较。两种方法的决定系数R^2=0.6892,讨论了近红外分析法用于稻米品质分析的优缺点。
    农户采用水稻新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兴化、高邮两市的调查为案例
    姜明房[];吴炜炜[];董明辉[]
    2009, 15(2): 39-44.  DOI:
    摘要 ( )   PDF(528KB) ( )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及推动我国农业进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形势下,这种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的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笔者通过对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高邮市周巷镇195户农户水稻新技术采用行为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影响农户技术采用的内部环境因素有户主文化程度、人口和劳动力数量及土地面积等,其中户主文化程度和土地面积对农户决策的影响较大;影响农户决策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新技术成本与效益、政策、市场、意见领袖作用和推广服务体系等。
    江苏省直播稻生产现状、趋势及存在问题探讨
    卢百关;秦德荣;樊继伟;方兆伟;李健;刘辉;迟铭;徐大勇
    2009, 15(2): 45-47.  DOI:
    摘要 ( )   PDF(225KB) ( )  
    阐述了江苏省近年来直播稻生产的现状,分析了直播稻面积快速增加的原因及直播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直播稻生产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稻米平均交易价格(2009年1月-2月
    中稻宣
    2009, 15(2): 47-47.  DOI:
    摘要 ( )   PDF(63KB) ( )  
    浙江省单季稻产量差异原因分析
    张玉屏[];陈惠哲[];陈炎忠[];朱贵平[];孙永飞[];周祖昌[];鲁贤平[];朱德峰[]
    2009, 15(2): 48-51.  DOI:
    摘要 ( )   PDF(251KB) ( )  
    2007年,在浙江省省仙居县、新昌县、天台县、富阳渔山和万市等6个市县乡选取127个取样点调查当地主栽品种的产量。按不同产量水平选取代表样点,调查和测定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分析和明确导致产量差异的主要产量构成因子差异,为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早稻机插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王铁忠[];贾仁叨[];林贤青[]
    2009, 15(2): 52-54.  DOI:
    摘要 ( )   PDF(228KB) ( )  
    在浙江省乐清市开展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机械插秧比常规育秧人工手插增产4.0%-10.9%,其主要原因为机插秧比常规手插秧密度高、落田苗数足、有效穗多;而且早中熟品种应用机插秧的增产效果比迟熟品种更好。早稻机插秧在栽培技术上应适当早播,乐清市以3月下旬前播种较好,由于机插秧大田生育期相对较长,每667m^2大田纯氮用量应保证在11.0kg以上,施肥方法在施足基肥(氮肥占大田总用肥量的50%-60%)的前提下,重视穗肥的施用,分蘖肥与促花肥以5:3的比例较好。
    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2009年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
    中稻宣
    2009, 15(2): 54-54.  DOI:
    摘要 ( )   PDF(81KB) ( )  
    2009年发布的各地主导品种的筛选由省级农业部门具体负责,严禁省级以下农业部门进行品种推介活动。水稻、玉米良种补贴采取现金直接补贴的方式,实行良种推介、自愿购种、直接发放;小麦、大豆、棉花良种补贴可以采取售价折扣补贴的方式补贴农民
    水稻重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核心技术
    黄世文[;];王玲[];黄雯雯[;];刘连盟[]
    2009, 15(2): 55-56.  DOI:
    摘要 ( )   PDF(166KB) ( )  
    有害生物(病虫草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稻有害生物发生后防与不防、如何防治,防治及时、准确与否,对防治效果、减轻水稻产量损失非常关键。水稻上的有害生物有上百种,但发生、流行频繁,危害大的只有10多种。本文介绍了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常发的病虫草害及其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治技术。
    水稻新品种绥粳8号的高产机理及栽培技术
    谢树鹏;张广彬;聂守军
    2009, 15(2): 57-59.  DOI:
    摘要 ( )   PDF(223KB) ( )  

    绥粳8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于2007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在黑龙江省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本研究通过对绥粳8号的高产性状分析,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中籼新品种Q优8号的选育与应用
    王楚桃;李贤勇;李顺武;何永歆;杨勋毅;黄中伦
    2009, 15(2): 59-60.  DOI:
    摘要 ( )   PDF(146KB) ( )  
    Q优8号是重庆中一种业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抗病性强、高产稳产、熟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2008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抗条纹叶枯病糯稻新品种圣武糯0146的特征特性及其应用
    刘延刚[];韩寿军[];韦洪伟[];张明红[]
    2009, 15(2): 61-63.  DOI:
    摘要 ( )   PDF(252KB) ( )  
    圣武糯0146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从江苏省武进稻麦育种场引进高代糯稻品系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晚熟中粳糯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潜力大、农艺性状好、适应性广、稻米品质优、综合抗性强等特点,适宜在鲁南、鲁西南地区作麦茬稻种植。产量指标为650kg/667m^2以上时,相应栽培措施为:通过培育多蘖壮秧,旱育稀植,促早发早够苗并及时搁田,提高群体质量,打好高产基础,在确保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促壮秆大穗,从而实现穗粒重最佳组合与高产优质的统一。
    单季晚粳秀水33的性状表现及强化直播栽培技术
    夏胜平;徐建强;肖玉苹
    2009, 15(2): 63-64.  DOI:
    摘要 ( )   PDF(162KB) ( )  
    秀水33系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以单6号,丙98101//秀水994杂交育成的密穗型中熟晚粳稻品种,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桐乡市作强化直播栽培,表现出熟期中熟偏迟、分蘖中等、耐肥抗倒、结实率较高、丰产性好、米质优等特点。其强化直播栽培技术要点为“施足底肥、适期早播、适度催芽、精细播种、分次轻搁、干湿交替水浆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
    早籼稻品种嘉育253大米在味精生产上的应用
    虞振先[];黄刚[];吴亚萍[];杨莺[]
    2009, 15(2): 65-67.  DOI:
    摘要 ( )   PDF(242KB) ( )  
    以浙江省余姚市种子站提供的嘉育280(浙江省早籼主栽品种)、嘉育253二个早籼稻大米样品为试验材料,进行味精生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早籼嘉育253大米生产味精,要比嘉育280节省7.67%的大米用量,且味精品质明显提高。
    甬优9号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杨伟国;吴森贤
    2009, 15(2): 67-68.  DOI:
    摘要 ( )   PDF(160KB) ( )  
    甬优9号是由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与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籼粳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引入诸暨市示范,2006年开始分别在手插、机插和直播田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2008年较大面积推广。在近几年的示范推广中,甬优9号表现出抗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食味好等特点,是具有较好推广前景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
    水稻新品种华泰99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保军[];吴升华[];王俊义[];周凯[];李小刚[];郝兴顺[];吴兆军[]
    2009, 15(2): 69-69,76.  DOI:
    摘要 ( )   PDF(164KB) ( )  
    华泰998是陕西省汉中市农科所选育的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生育期适中、产量高、株叶形态好等特点。其栽培上要注意培育带蘖壮秧,足苗稀植,控氮增磷钾,科学调肥水,综合防病虫害。
    确保如皋市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赵俊龙
    2009, 15(2): 70-73.  DOI:
    摘要 ( )   PDF(373KB) ( )  
    针对国际粮食紧缺的状况,笔者认为,如皋市应高度警惕、备好预案,做好保护耕地、保障粮田面积、促进科技进步、增加粮食储备、补贴农民、节约用粮等各方面的工作。
    天然富硒稻米产业化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张文松
    2009, 15(2): 74-76.  DOI:
    摘要 ( )   PDF(259KB) ( )  
    通过天然富硒大米的开发实践,揭示当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速天然富硒大米开发的有效对策。
    新闻集锦
    中稻宣
    2009, 15(2): 77-77.  DOI:
    摘要 ( )   PDF(331KB) ( )  
    ●未来12年中国可增加粮食面积334万hm^2(5000万亩)农业部2月26日发布了有关粮食发展有关问题的调研分析报告。农业部通过调研认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提高潜力较大,到2020年可增加粮食面积334万hm^2左右。
    江苏徐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2009, 15(2): 80-80.  DOI:
    摘要 ( )   PDF(336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