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8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8-07-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论与研究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论与研究
    江西省双季水稻单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
    潘晓华;石庆华
    2008, 14(4): 1-2.  DOI:
    摘要 ( )   PDF(127KB) ( )  
    江西是我国重要产粮大省,近些年,水稻单产稳步提高,但与湖南等水稻高产省份相比,其单产水平还是比较低,探究其单产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为“六多六少”:秧田播种量多,大田用种量少;施氮量多,施钾量少;前期施氮多,后期施氮少;无效分蘖多,有效分蘖少;用药量多,用水量少;前期灌水多,后期灌水少。要提高江西双季水稻单产水平,必须针对上述“六多六少”现象改进栽培措施。
    论文
    江西省2008年审(认)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08, 14(4): 2-2,7.  DOI:
    摘要 ( )   PDF(129KB) ( )  
    中国野生稻资源及其在水稻抗性育种上的应用
    鄂志国[];郑传举[];王磊[]
    2008, 14(4): 3-7. 
    摘要 ( )   PDF(342KB) ( )  
    野生稻作为栽培稻的野生亲缘种,具有许多优良的性状和有利基因,是栽培稻品种进一步改良的天然遗传种质资源库。其中,野生稻的抗病抗虫性、耐旱耐寒性等,已广泛应用于现代栽培稻的育种改良。本文综述了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探讨了其在水稻抗性育种上的应用潜力。
    传统稻作技术对生态环境的渐进破坏及防控技术研究
    陶龙兴;谈惠娟;符冠富;宋建
    2008, 14(4): 8-10. 
    摘要 ( )   PDF(198KB) ( )  
    本文通过分析水稻生产习惯,指出传统淹水稻作不仅大量消耗淡水资源,更对生态环境造成渐进式破坏。呼吁革新稻作制度,维护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提出了开展稻作污染生物防控技术研究初步建议。
    重庆市2008年审(认)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08, 14(4): 10-10.  DOI:
    摘要 ( )   PDF(65KB) ( )  
    “十五”期间我国稻米及其副产品高效增值深加工技术的突破
    姚惠源
    2008, 14(4): 11-13. 
    摘要 ( )   PDF(213KB) ( )  
    通过深加工和科学合理的综合利用,稻谷除提供人们主食大米之外,还可转化为营养丰富、生理功能卓越的健康食品原料,也可转化为优质廉价的医药、化工等工业原料。稻米深加工可比普通稻米加工增值5-10倍。本文就我国“十五”期间出现的一些稻米深加工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些技术产生的产品效益进行分析。
    宁夏区2008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08, 14(4): 13-13.  DOI:
    摘要 ( )   PDF(77KB) ( )  
    当前国家和浙江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与种粮大户的期盼
    姜仁华;庞乾林;徐青;方福平;申红芳;潘晓芳
    2008, 14(4): 14-18. 
    摘要 ( )   PDF(342KB) ( )  
    本文对2008年国家和浙江省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进行了综述,同时通过对浙江省12个县(市、区)46个乡镇60位种粮大户的实地调研,认为浙江省各地落实中央和省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措施有力,执行情况良好,在此基础上,也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种粮大户目前的担忧与期盼。
    云南省2007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林丽萍
    2008, 14(4): 18-18,24.  DOI:
    摘要 ( )   PDF(136KB) ( )  
    日本水稻生产现况及其启示
    潘晓芳;罗炬
    2008, 14(4): 19-21. 
    摘要 ( )   PDF(186KB) ( )  
    日本是发达的工业国家,其农业生产总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但水稻生产在日本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日本政府对水稻生产采取严格的保护与支持政策。在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日本水稻政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提高日本稻米的国际竞争力,日本政府开始改革国内水稻支持政策,取消了价格管制,更多地采用了市场化的手段来管理水稻生产。本文讨论了日本水稻生产的现况及其支持政策,并就我国的水稻生产支持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甘露糖阳性选择系统在水稻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彩芬[];付永彩[]
    2008, 14(4): 22-24. 
    摘要 ( )   PDF(209KB) ( )  
    甘露糖阳性选择系统是近几年应用较多的一种植物转基因安全筛选体系,该体系是以大肠杆菌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mi为筛选标记基因,D-甘露糖为筛选剂进行筛选。本文简要综述了甘露糖阳性选择系统在水稻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优质稻五山油占的选育与应用
    赖穗春;周少川;黄道强;李宏;卢德城;周德贵;王志东;付崇允
    2008, 14(4): 25-26. 
    摘要 ( )   PDF(124KB) ( )  
    五山油占是应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该品种株型集散度中等,分蘖力强,丰产性好,耐寒性中强,晚季米质达国标3级,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已通过广东省常规稻区试和国家南方稻早籼组区试,2006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优质杂交籼稻中浙优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曹一平[];童汉华[];唐昌华[];童海军[];章善庆[]
    2008, 14(4): 27-28. 
    摘要 ( )   PDF(114KB) ( )  
    中浙优8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勿忘农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杂交中籼新组合,株型挺拔,分蘖力强,穗大粒多,品质优,后期青秆黄熟,适宜在浙江省及相同生态区作单季稻种植。
    四川省2008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08, 14(4): 28-28.  DOI:
    摘要 ( )   PDF(61KB) ( )  
    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凤稻2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宋天庆;赵慧珠
    2008, 14(4): 29-31. 
    摘要 ( )   PDF(177KB) ( )  
    凤稻21号系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以凤稻9号为母本、合系34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兼具早熟、耐寒、抗病、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优点,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凤稻14号、15号等大理州原主栽品种,是目前云南省高海拔稻区推广中综合性状最好的品种之一,2007年1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淮稻11号(淮276)的选育及应用
    袁生堂;袁彩勇;王健;孔完旺;刘廷桂
    2008, 14(4): 31-32. 
    摘要 ( )   PDF(128KB) ( )  
    淮稻11号是从具有丰富遗传背景的优良品种中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粳稻新品种。经多年试种,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性较好、熟期适中等特点,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淮北和沿淮稻区中上等肥力田块种植。“十字”栽培法是构建淮稻11号高质量群体,争足穗、攻大穗、强根壮秆、增粒增重、实现高产优质的有效栽培方法。
    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优1120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孙明法;姚立生;严国红;唐红生;朱国永;王爱民;何冲霄;任仲玲;单忠德;孙红芹;万林生
    2008, 14(4): 33-35. 
    摘要 ( )   PDF(188KB) ( )  
    天优1120(天丰A/盐恢1120)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等特点,200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
    新品种丰秀占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黄道强;周少川;李宏;卢德城;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付崇允
    2008, 14(4): 35-36. 
    摘要 ( )   PDF(123KB) ( )  
    丰秀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优质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米质早季达国优3级,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性好等优点,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晚粳稻春优58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周祖昌[];林贤青[];鲁贤平[];陈文伟[];曹雪仙[]
    2008, 14(4): 37-39. 
    摘要 ( )   PDF(166KB) ( )  
    春优58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粳型不育系春江12A与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CH58配组育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在浙江省天台县试种,表现出株型紧凑,熟期较迟,每穗实粒数多,结实率较高,高产稳产,茎秆韧性好,抗倒性较好,米质优,适口性好等特点,深受农户欢迎。春优58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早播,最好采用旱育秧,小苗移栽,适当稀植,科学施肥,增施P、K肥,增强抗倒能力,注意防治稻曲病。
    水稻新品种绥粳10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聂守军;张广彬;谢树鹏;刘宝海
    2008, 14(4): 39-40. 
    摘要 ( )   PDF(122KB) ( )  
    绥粳10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利用系谱法经过多年选择培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多点异地鉴定试验平均单产8461.0kg/hm^2,比对照东农416增产10.7%;预备试验平均单产8233.6kg/hm^2,比对照东农416增产11.7%;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130.1kg/hm^2,比对照东农416增产11.9%;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341.1kg/hm^2,比对照东农416平均增产10.4%。
    优质高产杂交晚稻新组合中优洲481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王东有[];李森源[];张起新[];张庆彪[];戴利民[];王远金[];彭福传[];黎晓明[]
    2008, 14(4): 41-42. 
    摘要 ( )   PDF(108KB) ( )  
    中优洲481是江西九洲种业有限公司用中9A与自育恢复系洲恢481杂交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早熟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8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河南省2008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周新保
    2008, 14(4): 42-42.  DOI:
    摘要 ( )   PDF(60KB) ( )  
    浙江省连作晚稻产量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张玉屏[];陈惠哲[];周爱珠[];金武昌[];周正春[];朱佰明[];朱德峰[]
    2008, 14(4): 43-45. 
    摘要 ( )   PDF(156KB) ( )  
    2007年,在浙江省省衢州市衢江区、余姚市等6个市县乡选取225个取样点调查当地连作晚稻主栽品种的产量。按不同产量水平选取代表样点,调查和测定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分析和明确导致产量差异的主要产量构成因子差异,为生产上提高水稻单产提供依据。
    水稻好气栽培法的应用效果及增产原理
    张根贤[];胡名力[];江苏[];杨发贵[];党建红[];陈惠哲[]
    2008, 14(4): 46-49. 
    摘要 ( )   PDF(216KB) ( )  
    水稻好气栽培法是利用自然降水或水稻生理需水时灌水,并应用其它配套技术,使稻田土壤长期处于干湿通气状态的栽培方法。多年试验研究表明,好气法能提高水稻产量,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枝梗分化数,分蘖发生早,后期绿叶数多、叶片功能期长,且基部茎节粗短。经示范与推广,水稻好气法栽培技术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生态效应和省工节本的高产高效效应。
    2007年南方稻区区试通过试验的品种及其产量
    2008, 14(4): 49-49,53,72.  DOI:
    摘要 ( )   PDF(475KB) ( )  
    单季稻不同移栽期“两迁”害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与蜘蛛调控能力研究
    虞轶俊[];汪恩国[];方学县[];施德[]
    2008, 14(4): 50-53. 
    摘要 ( )   PDF(246KB) ( )  
    根据单季稻不同移栽期处理“两迁”害虫与蜘蛛发生监测结果,表明稻飞虱种群数量时空变化特征呈时序推进,而不按水稻生育期推进;稻纵卷叶螟提早移栽处理高位数量大,走势为先高后低,适时移栽处理高位数量明显减低,走势相对较为平稳,推迟移栽处理高位峰值较大,走势为先低后高并持续上升。但田间蜘蛛种群数量消长随时序推进而上升、随生育期推进而增加的发展趋势,但自控能力较弱,现有生态条件下自身难以达到控害目标。提出丰收54播移期以较常规推迟5~7d为适期,既有利减轻“两迁”害虫发生基数,又有利于蜘蛛种群数量增长,也有利超高产栽培实施。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北方粳型超级稻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史鸿儒[];张文忠[];陈佳[];王百灵[];黄丽丽[];韩康顺[];高岐[];肖丽荣[]
    2008, 14(4): 54-57. 
    摘要 ( )   PDF(258KB) ( )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沈农265为试材,对不同氮肥运筹模式的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12.5kg/667m^2),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正相关显著水平,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正相关但不显著;在高氮水平下(14.5kg/667m^2),穗数、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正相关显著水平,但与低氮水平相比,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有所下降。相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按不同生育时期施用氮肥的“三段五次”、“稳前、攻中、优后”模式产量均显著高于前期集中施用的“一头轰”和“长效一次性”。深入分析表明,“三段五次”施氮模式充分发挥了沈农265的穗数优势,特别是在低氮水平下产量优势更为明显;“稳前、攻中、优后”施氮模式则具有高穗内因素(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优势,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明显提高。此外,这两种施氮模式在施氮总量为14.5kg/667m^2时均实现了超高产量(〉11thm^2)。从氮肥利用率上看,“稳前、攻中、优后”施氮模式的吸氮量、氮肥表观利用率较高,但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施氮物质生产力(施氮颖花生产力、施氮物质生产力、施氮表观生产力)低于“三段五次”施氮模式。“一头轰”和“长效一次性”施氮模式由于施氮时期过于集中,氮素流失严重,氮素供需矛盾突出,尽管技术轻简,但由于不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因而不适于高产品种的集约强化栽培。
    旱稻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程家兴;李然;钟承锁;朱伟伟
    2008, 14(4): 58-60. 
    摘要 ( )   PDF(182KB) ( )  
    从连续3年对旱稻品种绿旱一号作旱直播试验示范研究结果看,绿旱一号作旱直播栽培,只要在播后把好出苗除草及孕穗期浇水关,就能获得7500kg/hm^2以上的产量。本文通过对绿旱一号作旱直播栽培及除草技术研究,确立了其高产稳产旱直播栽培技术及除草技术。
    浙南地区双季稻机播机插试验初报
    方孔灿[] 郑晓微[] 吴昌明[] 余昌宏[] 唐筱春[] 吴树业[]
    2008, 14(4): 61-63. 
    摘要 ( )   PDF(154KB) ( )  
    2005年以来,浙江省瑞安市在早稻生产成功实施大面积机播机插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双季稻机播机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双季稻机播机插每667m^2产量1043.9kg,比人工播插栽培增产49.8kg,增5%,节省成本90多元,且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早稻超级稻中早22持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周昌南[];章秀福[]
    2008, 14(4): 64-67. 
    摘要 ( )   PDF(230KB) ( )  
    本文重点研究了早稻超级稻中早22持续高产栽培技术。在早稻持续高产指标、高产环境指标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油菜作绿肥,培肥地力;适期早播,延长基本营养生长期;厢畦栽培,控水增氧,增强根系活力”等高产栽培新观点,实现了早稻700kg/667m^2的预期高产目标。
    扬两优6号避灾高产制种技术
    鲁孟海;吕树葆;杨海兵
    2008, 14(4): 68-70. 
    摘要 ( )   PDF(197KB) ( )  
    在总结江苏盐城地区扬两优6号多年大面积制种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其避灾高产制种技术。
    扬粳4038机插稻700kg/667m^2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探讨
    钱余芹[];李美珍[];杨红梅[];吴爱国[];李亚伟[]
    2008, 14(4): 71-72. 
    摘要 ( )   PDF(108KB) ( )  
    引进早熟晚粳新品种扬粳4038在姜堰市沈高镇河横农场建立机插百亩示范方,应用精确定量栽培等高产技术,百亩示范方达到了723kg/667m^2的实收产量,产量构成如下:每667m^2有效穗20.3万,每穗粒数149.4粒,结实率90.3%,千粒重27.0g。
    菲优600在浙南山区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梅全志[];蓝丽芬[];陈庆根[]
    2008, 14(4): 73-74. 
    摘要 ( )   PDF(130KB) ( )  
    菲优600系由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晚稻新组合,2001年被引入浙江省泰顺县示范种植,表现出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米质优、抗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比较适宜在浙江省泰顺县作单季晚稻大面积推广。本文总结了菲优600在泰顺县(属浙南山区)和类似生态稻作区种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上海市2008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刘康;盛健
    2008, 14(4): 74-74.  DOI:
    摘要 ( )   PDF(66KB) ( )  
    新闻集锦
    2008, 14(4): 75-75.  DOI:
    摘要 ( )   PDF(81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