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论与研究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稻米品质测定和遗传分析中应用研究概述
    孙园园1,2,蔡怡聪2,谢黎虹2,焦桂爱2, 魏祥进2,圣忠华2,唐绍清2,胡培松2*
    2016, 22(6): 1-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01
    摘要 ( )   PDF(397KB) ( )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是一项高效、快速检测样品中化学成分的方法,在米质组分检测、快速筛选育种材料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定量分析的步骤及其在稻米品质改良中的应用。近红外技术不仅能提高育种材料选择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品质遗传机理研究的深入,加速稻米品质改良进程。

    2015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特性分析
    林海,庞乾林,王志刚,鄂志国
    2016, 22(6): 4-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02
    摘要 ( )   PDF(595KB) ( )  

    对2015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87个次(有7个品种通过2个及以上省份审定),其中,籼型常规稻34个、籼型两系杂交稻105个、籼型三系杂交稻209个、粳型常规稻101个、粳型杂交稻19个、不育系18个;区试平均产量籼型常规稻为466.4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54%,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75.40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46%,籼型三系杂交稻为547.8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39%,粳型常规稻为622.85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71%,粳型杂交稻为661.6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9.40%;品种优质达标率粳稻为74.17%、籼稻为34.93%、常规稻为69.92%、杂交稻为35.09%,其中,籼型常规稻为45.45%、籼型三系杂交稻为32.32%、籼型两系杂交稻为36.45%、粳型常规稻为78.00%、粳型杂交稻为55.00%。可见,粳稻品种品质要明显好于籼稻,常规稻要明显好于杂交稻。虽然对多个病虫害综合抗性表现较好的品种不多,但有些品种对单个病害的抗性表现还是比较突出的,这些品种中有些品种同时品质表现也较好。

    综合信息
    中国稻作起源地学术研讨会在江西万年召开——科学家建议广泛应用“野稻驯化,万年之源”
    2016, 22(6): 9-9.  DOI:
    摘要 ( )   PDF(133KB) ( )  

    11月9日,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等倡导召开的、中国科协主办的第54期中国科技论坛“中国稻作起源地学术研讨会”于江西万年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水稻科技、考古、农业文化和历史等领域的科学家们对亚洲栽培稻起源和演化等考古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广泛的介绍和讨论。最后,谢华安院士主持形成结论,亚洲栽培稻起源于10 000年以前的以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及其周边和以南地区。“野稻驯化,万年之源”。中国水稻源远流长。

    专论与研究
    环境对水稻花时的影响和花时调查统计方法的改进
    张萌#,张华丽#,戴冬青,李西明,马良勇*
    2016, 22(6): 10-1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03
    摘要 ( )   PDF(699KB) ( )  

    花时在杂交稻制种中有着关键作用。明确环境对水稻花时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花时调查统计方法可以加快对花时性状的研究。本文以早花时突变体eft、正常花时材料日本晴(NIP)以及构建的eft/NIP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亲本,明确了温度和光照对花时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以亲本为标准的改进的水稻花时调查和统计方法。基于该改进的花时调查和统计方法,能有效减弱环境因素对花时性状的影响,可将样本间的花时误差由原来的0~30 min缩减至0~5 min,为水稻花时性状的遗传研究提供较为精确的数据。

    综合信息
    安徽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6, 22(6): 14-14.  DOI:
    摘要 ( )   PDF(117KB) ( )  
    专论与研究
    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赵琦
    2016, 22(6): 15-1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04
    摘要 ( )   PDF(694KB) ( )  

    我国水稻生产发展迅速,氮肥的使用起了重要作用,但我国氮肥利用率却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不仅严重影响我国水稻生产整体竞争力,还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综述了氮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以及影响水稻对氮肥吸收的各种因素,并就如何提高我国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展开讨论,以期为提高我国氮肥利用水平和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103个杂交稻亲本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基因型检测
    王祯,樊叶杨,庄杰云,朱玉君*
    2016, 22(6): 20-2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05
    摘要 ( )   PDF(508KB) ( )  

    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明确抗性基因在水稻品种资源中的分布,将有助于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性品种。本研究针对13个重要抗病基因,包括8个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1、Xa4、xa5、Xa7、xa13、Xa21、Xa23和Xa26)和5个稻瘟病抗性基因(Pib、Pi2、Pi9、Pi25和Pita),应用这些基因的基因标记或连锁标记共29个,检测103份杂交稻亲本,初步确定了其等位基因分布和利用情况,为水稻基础材料的筛选及应用提供参考。

    氮磷钾肥对超级杂交水稻Q优6号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王旭,冯跃华*,李杰,吴彦利,麻井彪,李香玲,叶勇,黄佑岗,牟桂婷
    2016, 22(6): 25-2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06
    摘要 ( )   PDF(577KB) ( )  

    以超级杂交稻Q优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逐步提高,而结实率下降,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量均在最高施氮水平下为最大值;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略微增加,而各生育时期LAI呈先增后减趋势,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逐步提高;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水稻产量、LAI逐步提高,而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后减趋势;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养分总吸收量和每100 kg籽粒养分需求量提高,养分收获指数、养分吸收利用率和养分农学利用率呈下降趋势。

    不同施肥处理对“稻花香”食味的影响
    田南南1,郭海峰2,生华1,孙跃飞2,刘建1*
    2016, 22(6): 30-3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07
    摘要 ( )   PDF(558KB) ( )  

    以“稻花香”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T1,常规处理;T2,豆饼处理;T3,豆饼+麦饭石处理)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的整精米率高于T1和T2处理,垩白粒率表现为T3>T2>T1,而碎米率表现为T3<T2<T1。从稻米的成分来看,蛋白质含量表现为T1>T2>T3的倾向,3种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T3处理的评分极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T1和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淀粉糊化特性方面,最高粘度表现为T2>T3>T1,崩解值表现为T3>T2>T1,而消减值表现为T3<T2<T1。品尝试验中,3个处理在米饭外观上的差异不明显,T2、T3处理的香气与T1处理存在显著差异,T2、T3处理的综合评价值极显著高于T1处理。T2处理的味道、粘度和硬度与T1处理差异不显著,而T3处理的味道和粘度与T1处理存在显著差异。

    综合信息
    上海市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6, 22(6): 33-33.  DOI:
    摘要 ( )   PDF(145KB) ( )  
    专论与研究
    紫云英还田对常规红米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江学海1,2,周维佳1,李敏1,周彩霞3,罗德强1,姬广梅1,李立江1,丁艳锋2,王绍华2,李刚华2
    2016, 22(6): 34-3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08
    摘要 ( )   PDF(509KB) ( )  

    为探明紫云英作绿肥对常规红米水稻品种产量和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以常规地方品种小白占和高原红为材料,于2014-2015年在贵州盘县进行紫云英还田4个不同肥料处理(T1,紫云英全量还田;T2,全化学氮肥;T3,紫云英全量作底肥、追施40%化学氮肥;CK,不施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全量还田的处理比未施肥对照显著增产,2个品种T1、T2和T3处理的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7.5%、45.5%、41.4%和12.6%、28.4%、23.7%,增产的原因主要得益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显著增加。紫云英全量还田能优化水稻群体结构,提高成穗率,改善收获指数,降低株高而减小倒伏风险;紫云英全量还田能减少化肥的使用,与T2处理相比,T3处理可减少60%的化学氮肥;紫云英全量还田还能显著增加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提高胶稠度。紫云英全量还田技术在贵州山区常规稻优质安全种植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湖北省早稻主栽品种中镉含量差异性研究
    龚艳1,胡定金1,彭立军1,闻胜2*
    2016, 22(6): 38-4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09
    摘要 ( )   PDF(533KB) ( )  

    为了解湖北省早稻镉污染情况,以湖北省主要种植的31个早稻品种(包括19个常规稻,9个三系杂交稻,3个两系杂交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839份稻米样品的镉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早稻品种镉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湖北省早稻镉超标率为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常规稻的镉含量明显高于杂交稻(P=0.031);湖北省种植面积较大的早稻品种是两优287、金优402和鄂早18,金优402对应样品镉超标率为1.2%,其余2个品种超标率分别为4.0%和6.5%。

    信阳地区粳稻晚播气候资源利用率分析
    段斌,宋世枝,何世界,李慧龙,宋晓华,甄才红
    2016, 22(6): 42-4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10
    摘要 ( )   PDF(441KB) ( )  

    以信阳市近30年(1980-2010年)水稻生育期内太阳总辐射、日平均温度和降雨量数据为基础,产量均按照7 500 kg/hm2作为计算指标,利用前人的气候资源利用率分析方法,计算信阳粳稻晚播后气候资源利用率。结果表明,信阳粳稻晚播后光能利用率平均提高0.03个百分点,热能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74%,降水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0.85%。

    综合信息
    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区)粮食及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
    2016, 22(6): 45-45.  DOI:
    摘要 ( )   PDF(80KB) ( )  
    专论与研究
    稻文化的再思考(13):#br# 稻与信仰:水稻相关节日、信仰与祭祀
    庞乾林,林海,王志刚
    2016, 22(6): 46-5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11
    摘要 ( )   PDF(988KB) ( )  

    节日是一种民俗文化,是艺术,古人多些祭祀与信仰,现代人则偏向实际与科学,但亦含有信仰的成分。本文介绍了与水稻、大米有关的一些节日及相关信仰和祭祀活动,包括我国的粽子和端午节、青团子和清明节、汤圆和元宵节,插秧节、收获节,以及少数民族的其他祭祀节日等,也对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如日本的稻荷神社、徐福神社等的祭祀和信仰,美国路易斯安那Crowley的国际水稻节等进行了介绍。

    综合信息
    浙江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6, 22(6): 51-51.  DOI:
    摘要 ( )   PDF(117KB) ( )  
    专论与研究
    植物非生物胁迫信号转导及应答
    朱健康1, 2著,倪建平3译
    2016, 22(6): 52-6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12
    摘要 ( )   PDF(1409KB) ( )  

    作为固着生物,植物必须适应土壤盐碱害、干旱以及极端温度等非生物胁迫。植物主要胁迫信号途径与酵母SNF1激酶和哺乳动物AMPK激酶有关,显示这些途径可能由能量感知途径进化而来。胁迫信号通过调控离子和水的运输,代谢和转录重组过程中的关键蛋白以维持胁迫条件下离子和水的动态平衡,保持细胞的稳定。对非生物胁迫的信号传递和应答过程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提高作物的逆境适应能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保障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的粮食安全。

    品种与技术
    超级稻新品种南粳9108产量稳定性及高产特征分析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陈涛,周丽慧,姚姝,赵凌,赵春芳,王才林*
    2016, 22(6): 61-6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13
    摘要 ( )   PDF(538KB) ( )  

    对超级稻新品种南粳9108在2011-2012年江苏省区域试验中产量的稳定性和2013-2014年江苏省机插高产栽培示范方中高产形成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南粳9108的超高产栽培及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南粳9108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优于对照淮稻9号,产量潜力较高,通过改善栽培技术或环境能显著增加产量。(2)南粳9108从中高产到高产到更高产再到超高产,群体颖花量不断提高,且不同产量等级间差异显著,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在4个产量等级间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群体颖花量的提高在由中高产提高到高产的水平上,主要依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增加,而由高产提高到更高产再提高到超高产水平,则主要依靠在稳定足够穗数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南粳9108产量与群体总颖花量和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呈不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显示,群体总颖花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通过影响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总颖花量而间接影响产量。因此,南粳9108超高产栽培应以足量的穗数获取较大的穗型,保证群体具有较大的总颖花量,并保持正常的结实率与千粒重。

    综合信息
    上海市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6, 22(6): 65-65.  DOI:
    摘要 ( )   PDF(103KB) ( )  
    品种与技术
    新型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陈国军1,雷舜2,唐湘如2,梁文立1,张建国2,苏章标1,符敏1*
    2016, 22(6): 66-7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14
    摘要 ( )   PDF(533KB) ( )  

    为探明“增香”栽培技术和“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在中山市水稻栽培中的应用效果,对香稻品种象牙香占和美香占实施“增香”栽培技术、对非香稻品种金农丝苗和华航31实施“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研究新型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品质、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和香稻香气含量等指标的影响,以确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增香”栽培和“强源活库优米”栽培处理的水稻品种光合生产能力在生育后期优势明显,促进了水稻生育后期的物质生产和积累;同时,“增香”栽培技术显著提高了香稻籽粒2-AP的含量,达到了浓香栽培的目的。

    综合信息
    广东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6, 22(6): 70-,75,79.  DOI:
    摘要 ( )   PDF(266KB) ( )  
    品种与技术
    安徽沿江地区机插单季稻高产高效肥料运筹研究
    钱晓华1,胡仁健2,常江3,单梦超1,胡荣根1,孙义祥4,刘枫4,周学军5
    2016, 22(6): 71-7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15
    摘要 ( )   PDF(545KB) ( )  

    根据机插水稻的生育特点,在安徽沿江地区开展了机插单季稻高产高效肥料运筹试验。结果表明,控氮减磷增钾配方施肥技术适合机插水稻,其措施主要包括:氮肥基施量应控制在108 kg/hm2以内,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4∶4∶2;磷肥基肥、穗肥比例为8.5∶1.5;钾肥基肥、穗肥比例为7∶3或4.6∶5.4。当目标产量为9 000~9 750 kg/hm2时,机插一季稻配方施肥推荐用量为:每hm2施N 195~210 kg、P2O5 72 kg、K2O 120 kg。穗肥氮、磷、钾肥分别占其总量的20%、15%、54%时,机插稻群体和产量构成较合理,有利于高产高效。机插一季稻群体生长量大、生育期较长、耗钾量多,穗期补施钾肥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膜下滴灌水稻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
    胡成成,陈林*,银永安*,赵双玲,刘小武,朱江艳
    2016, 22(6): 76-7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16
    摘要 ( )   PDF(402KB) ( )  

    为筛选出适合膜下滴灌栽培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本试验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2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和主要产量构成要素及品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10与目标品种的关联度最大,A1、A2、A4、A9等4个水稻品种与目标品种的关联度次之且相近,这5个品种可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种植并推广;A6的关联度最小,与目标品种相差太大,不适合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种植。

    稻鱼系统中再生稻生产关键技术
    吴敏芳1,张剑2,胡亮亮2,任伟征2,郭梁2,唐建军2, 陈欣2*
    2016, 22(6): 80-8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17
    摘要 ( )   PDF(407KB) ( )  

    再生稻与田鱼共生技术的运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南方稻作区土地效率不高和劳动力短缺的矛盾,但是,关于再生稻和田鱼共生的技术目前报道不多。本研究探索了在稻鱼系统中再生稻栽培技术的2个核心步骤:留茬高度和主茬密度。结果表明,在长期淹水的稻鱼系统中再生稻的留茬高度应该在40 cm,主茬移栽时选用单本插和宽行窄株(33 cm×17 cm)的株行距可以保证头茬和再生茬产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综合信息
    贵州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6, 22(6): 82-82.  DOI:
    摘要 ( )   PDF(125KB) ( )  
    品种与技术
    温凉稻区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措施探讨
    王云华1,周红萍1,潘涛芬1,梅贵华1,马国江1,黄吉美2*
    2016, 22(6): 83-8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18
    摘要 ( )   PDF(334KB) ( )  

    通过机插秧品种筛选、适宜秧龄和氮肥施用方式等试验,获得了云南温凉稻区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具体措施:选用生育期不超过180 d的中早熟耐寒品种,秧龄控制在30~35 d,纯氮用量不超过20 kg/667 m2,并适当减少氮肥后移比例。

    综合信息
    江西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6, 22(6): 85-,89,92.  DOI:
    摘要 ( )   PDF(331KB) ( )  
    品种与技术
    超级稻扬粳4227机插秧壮秧培育技术
    蒋敏1,2,李爱宏1,2,张小祥1,2,吴政1,2,潘存红1,2,肖宁1,2,李育红1,2,黄年生1,2*
    2016, 22(6): 86-8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19
    摘要 ( )   PDF(506KB) ( )  

    应用高吸水种衣剂种子包衣,研究其在扬粳4227机插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不同药种比种子包衣处理对水稻秧苗出苗率、成苗率、秧苗素质及秧苗根系形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药种比包衣(1∶30)处理出苗率、成苗率分别比不包衣处理高出3.93个百分点和7.35个百分点;且壮秧率大幅度提高,秧苗素质明显增强;同时还起到了适当增强秧龄弹性,延长适栽期的效果。

    3个优质高产粳稻品种在和田地区的种植表现及推广建议
    布哈丽且木1,卖文选2,王奉斌1,张燕红1,袁杰1,赵志强1,马盾1,张波2,曾凡江2,文孝荣3,朱小霞3
    2016, 22(6): 90-9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20
    摘要 ( )   PDF(391KB) ( )  

    以新稻11号、新稻36号、新稻4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栽培模式,对3个品种在新疆和田地区的种植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3个供试水稻品种在插秧条件下的产量水平均显著高于撒播,其中新稻11号的产量最高,新稻44的整精米率明显偏低,因此,建议当地在采用插秧栽培模式时,选择新稻11号或新稻36号更为适宜。

    单季晚粳宁84的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陆惠斌,陈少杰,蒋琪
    2016, 22(6): 93-9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21
    摘要 ( )   PDF(248KB) ( )  

    宁84系由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单季晚粳稻新品种,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稻种植。本文对该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逆性、品质及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宁84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优质两系杂交稻新组合龙两优750
    周华,杨毅*,王榕宁,王绥军
    2016, 22(6): 95-9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22
    摘要 ( )   PDF(374KB) ( )  

    龙两优750是由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用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不育系龙S与自选恢复系中种恢750测配而成的感温型优质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米质达国标优质3级,丰产性好,抗性优于对照特优0009,2016年4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文章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

    综合信息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6, 22(6): 97-97.  DOI:
    摘要 ( )   PDF(113KB) ( )  
    品种与技术
    南粳9108机插秧宽窄行种植方式适宜密度探讨
    王洁1,周有炎1,邢志鹏2,沙安勤1,陈春生1,钱有宏1,王继汉1,王正波1
    2016, 22(6): 98-10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23
    摘要 ( )   PDF(631KB) ( )  

    以30 cm等行距种植为对照,探讨了宽窄行(窄行行距20 cm,宽行行距分别为30、35、40、45和50 cm)机插水稻产量的形成规律及适宜机插规格。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在宽行行距适宜范围内,宽窄行机插增产1.1%~6.5%,差异显著,增产主要归因于群体颖花量的增大、群体结构的优化和后期光合物质生产与转运能力的增强。其中,窄行行距20 cm、宽行行距40~45 cm的宽窄行栽插规格是实现高产的最优模式。

    D优3138高产构成要素分析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徐士库,申关望,祁玉良,鲁伟林,扶定,余新春,马铮
    2016, 22(6): 102-10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24
    摘要 ( )   PDF(422KB) ( )  

    对D优3138在2011-2013年3年区试和生产试验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D优3138的千粒重的稳定性最大,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小;有效穗数的稳定性次之,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每穗实粒数的波动性比较大;这3个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未达显著水平。在实际生产中要挖掘D优3138的高产潜力,关键是要加大基本苗数,提高有效穗数,同时兼顾结实率、提高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协调好产量构成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大穗、足穗,保证高产能力。

    综合信息
    “2016广东云浮·罗定稻米节暨名优农产品产销博览会”成功举办
    金连登
    2016, 22(6): 104-104.  DOI:
    摘要 ( )   PDF(157KB) ( )  

    “2016广东云浮·罗定稻米节暨名优农产品产销博览会”于2016年10月23-24日在广东省罗定市成功举办,本次盛会由广东省农业厅和云浮市人民政府主办,这是继2012年以来举办的第五届罗定稻米节。
    此届稻米节第一次吸引了全国稻米产业界的众多稻米企业参加,展出的品牌大米有135个,稻米及名优新特农产品450多种。稻米节上还安排了“中国(首届)有机稻米产业创新发展交流论坛”、“罗定市有机稻米三产融合创新发展研讨会”、“参展大米金奖评选”活动和“罗定泗纶镇(亚灿米)有机稻米生产基地考察观摩”等专题项目。有来自全国相关地区的农业、粮食、食品加工、物联网、金融服务及媒体系统的主管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种粮大户、商业界代表等共500余人参加。中国水稻研究所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创新团队、农业部稻米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同国内10余家专业技术机构,参与主办了稻米节 “论坛”、“研讨会”、“参展大米评选”等活动,并选派相关专家学者作了主题报告。

    品种与技术
    优质高产抗病中粳新品种泗稻15号的选育及应用
    陈卫军,陈春,赖上坤*,王磊
    2016, 22(6): 105-10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25
    摘要 ( )   PDF(293KB) ( )  

    泗稻15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最新选育的中熟中粳新品种,具有综合性状好、后期转色快、抗病性强、米质优等特点,于2016年5月通过江苏省审定。本文介绍了泗稻15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南粳46基质育秧机插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王勋,顾晖,杨益花,单建明
    2016, 22(6): 107-10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26
    摘要 ( )   PDF(457KB) ( )  

    南粳46高产优质,培育15~20 d的秧龄、叶龄 3.5 叶、根盘结牢固、单株白根量10 条以上的壮秧,是其机插高产的基础;标准的移栽深度、株行距、单位面积基本苗数,是精确定量栽培的关键技术指标。根据产量目标,结合配方施肥原理,做好机插全生育期的肥水运筹,可以有效提高南粳46的有效分蘖率,促进籽粒灌浆结实,有效穗数达到21.7万/667 m2,结实率达89.4%,从而实现600 kg/667 m2左右的产量。

    各地稻米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唐清杰,徐靖,严小微
    2016, 22(6): 110-11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27
    摘要 ( )   PDF(300KB) ( )  

    介绍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水稻生产概况,调研和分析了其水稻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修建灌溉系统、转变水稻种植方式、科学施肥控水、提升机械化水平等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水稻生产开展合作提供帮助。

    曲靖市优质稻发展途径初探
    蒲波,袁玉照,姚菊芬,侯瑶,浦军,谭静
    2016, 22(6): 112-11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6.06.028
    摘要 ( )   PDF(396KB) ( )  

    对曲靖市优质稻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曲靖市的气候特点及生产优质稻的优势,提出了曲靖市优质稻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综合信息
    黑龙江省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6, 22(6): 114-114.  DOI:
    摘要 ( )   PDF(80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