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XU F X, ZHANG L, ZHOU X B, et al. The ratoon rice system with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in China: Progress, trend of theory and technology[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21, 272: 10 828.
|
[2] |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等. 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9):1 702-1 717.
|
[3] |
徐富贤, 熊洪. 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高产理论与调控途径[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
[4] |
王伟妮, 鲁剑巍, 陈防, 等. 湖北省水稻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效率现状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2):289-295.
|
[5] |
彭少兵, 黄见良, 钟旭华, 等.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J].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9):1 095-1 103.
|
[6] |
徐富贤, 熊洪, 谢戎, 等. 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及其动向[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5):1 215-1 225.
|
[7] |
徐富贤, 周虹, 张林, 等. DB51/T1655-2021:1-2. 冬水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技术[S].
|
[8] |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等. 西南稻区杂交中稻产量的地域差异及其高效施氮量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2):273-282.
|
[9] |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等. 西南稻区不同地域和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氮、磷、钾吸收累积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1, 37(5):882-894.
|
[10] |
蒋鹏, 熊洪, 张林, 等. 不同生态条件下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杂交稻氮、磷、钾吸收积累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23(2):342-350.
|
[11] |
孙永健, 孙园园, 蒋明金, 等. 施肥水平对不同氮效率水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24):4 745-4 756.
|
[12] |
罗颖菡, 李波, 孙永健, 等. 氮肥后移对杂交籼稻产量及不同粒位稻米垩白与食味品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1, 27(5):54-58.
|
[13] |
王云翔, 咸云宇, 赵灿, 等. 缓控释氮肥施用技术在水稻上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稻米, 2023, 30(4):20-26.
|
[14] |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等. 西南地区氮肥后移对杂交中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20(1):29-36.
|
[15] |
陈洋洋, 洪金枝, 张子涵, 等. 覆膜机插缓混一次施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3, 29(5):9-12.
|
[16] |
ZHANG L, JIANG P, GUO X Y, et al. Integrated water and nitrogen management practices to enhance yield and environmental goals in rice-ratoon rice systems[J]. Agronomy Journal, 2019, 111: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