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论与研究
    水稻氮钾吸收的交互作用研究
    燕金香1,李福明2,徐春梅1,陈松1,褚光1,章秀福1,王丹英1*
    2017, 23(2): 1-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01
    摘要 ( )   PDF(481KB) ( )  

    氮和钾都是水稻生长的大量必须营养元素,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稻对氮、钾的吸收存在着一定的交互作用。本文在综述水稻氮、钾吸收的机理上,探讨了氮素对水稻钾素吸收的影响,以及钾素对水稻氮素吸收的影响。

    综合信息
    江苏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7, 23(2): 4-4.  DOI:
    摘要 ( )   PDF(94KB) ( )  
    专论与研究
    稻田N2O排放影响因素与减排研究进展
    夏仕明,陈洁,蒋玉兰,陈璐,刘贺,刘立军*
    2017, 23(2): 5-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02
    摘要 ( )   PDF(601KB) ( )  

    氧化亚氮(N2O)是稻田生态系统中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在全球温室效应中起着很大作用。本文从稻田N2O的产生机制、影响稻田N2O排放的主要因素以及稻田N2O减排的技术措施等方面综述了稻田N2O的研究进展, 并对未来开展稻田N2O排放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以期为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氮损失提供参考。

    综合信息
    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7, 23(2): 9-9.  DOI:
    摘要 ( )   PDF(129KB) ( )  
    专论与研究
    缩二脲对水稻出苗率及秧苗白化的影响
    张义凯,朱德峰*,陈惠哲,张玉屏,向镜
    2017, 23(2): 10-1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03
    摘要 ( )   PDF(443KB) ( )  

    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为材料,采用栽培池培养试验,研究缩二脲对水稻出苗率及叶片白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缩二脲含量在0~2.0%时对水稻的出苗率和秧苗生长量影响较小;缩二脲含量高于4.0%时显著降低了出苗率,显著抑制秧苗的生长,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干物质量分别降低24%和17%;水稻叶片对缩二脲比较敏感,缩二脲造成叶片发白的叶位主要在第2叶,第3叶叶片发白比例较低,但是当缩二脲含量达到4.0%时,第3叶叶片发白比例也开始上升;当缩二脲含量过量时,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化肥中的缩二脲是引起直播稻出现白化苗的重要原因,在直播稻和水稻育秧中,应选用缩二脲含量较低的肥料。

    综合信息
    云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7, 23(2): 12-,17.  DOI:
    摘要 ( )   PDF(262KB) ( )  
    专论与研究
    基于雷达图分析法初步评价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
    方长云,胡贤巧,邵雅芳,扈战强,卢林,段彬伍
    2017, 23(2): 13-1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04
    摘要 ( )   PDF(645KB) ( )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雷达图分析稻米食味评价的新方法。该方法选择胶稠度、碱消值、粒型、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等5个对稻米食味品质影响较大的理化指标作为雷达图分析的评价指标。各个评价指标经无量纲化处理后用于绘制雷达图。为消除指标排列顺序不同引起的差异,本文采用雷达图的平均周长和平均面积作为特征向量构建评价参数,并对10个参试样品的食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本文建立的雷达图分析法得到的食味评价排序与常规感官评价法的排序基本一致,表明本文建立的雷达图分析法适用于稻米食味品质的初步评价。

    水稻叶片含氮量无损快速测定方法
    黄洁1,2,朱德峰2,陈惠哲2,向镜2,张义凯2,王亚梁2,张玉屏2*,河野元信3,渡桥啓介3
    2017, 23(2): 18-2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05
    摘要 ( )   PDF(367KB) ( )  

    采用CCN6000水稻叶片氮素快速测定仪,以籼型常规早稻中早39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叶片氮含量化学分析值、CCN值及SPAD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早稻倒1叶叶片CCN值与含氮量呈近1.0∶1.0的关系,倒2叶叶片CCN值与含氮量呈近1.0∶1.1的关系,倒3叶叶片CCN值与含氮量呈近1.0∶1.2的关系,倒1叶CCN值与含氮量之间最为吻合,CCN值与SPAD值显著相关。水稻孕穗期叶片含氮量为倒3叶>倒2叶>倒1叶。研究表明,CCN值可以作为叶片含氮量的快速诊断依据。

    综合信息
    湖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7, 23(2): 20-,26,37.  DOI:
    摘要 ( )   PDF(342KB) ( )  
    专论与研究
    秩次分析法在低镉水稻品种筛选中的应用
    滕振宁1,2,张玉烛1*,方宝华1,刘洋1,2,孙姣辉2,杨坚1,2,何小娥1,2
    2017, 23(2): 21-2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06
    摘要 ( )   PDF(553KB) ( )  

    以参加湖南省低镉水稻品种筛选试验的31个早稻品种为材料,将这些品种种在15个盆栽试验环境点,获得稻米镉含量数据,使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秩次分析法,对参试品种的稻米镉含量及其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筛选具有稳定低镉性状的早稻品种。结果表明,品种v20(两优早17)和v23(株两优706)属于稻米低镉性能和镉含量稳定性均较好的品种,适合一般污染区大面积种植;秩次分析法适用于低镉水稻筛选试验中品种低镉性能和镉含量稳定性评价,是一种实用、可行的数据处理方法。

    不同栽培方式对杂交中稻产量及冬水田肥力的影响
    徐富贤1,2,张林1,2,熊洪1,2,周兴兵1,2,蒋鹏1,2,朱永川1,2,郭晓艺1,2,刘茂1,2
    2017, 23(2): 27-3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07
    摘要 ( )   PDF(435KB) ( )  

    以杂交中稻川香9838为材料,于2010-2015年进行了冬水田耕作方式、栽插密度、施氮量与栽秧方式4个因素对杂交中稻产量影响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 耕作方式、施氮量、栽秧方式这3个因子各水平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密度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因各因素间的互作效应显著,24个处理间的产量差异均不显著(F=0.89)。究其原因,翻耕、高密、高氮虽然其干物质生产量高,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也较多,但因氮素利用率不如低密处理高,最终没能表现出增产效果。笔者认为,冬水田采用“免耕、栽插密度12万丛/ hm2、施氮量120 kg/hm2和等行距栽培”,可在保证较高产量前提下,大幅降低水稻生产成本。第5年定位结束后,各处理稻田土壤养分析结果表明,翻耕、高密和高施肥量处理下稻田土壤肥力较高,但从第5年定位试验结束后的后效试验(不施肥、相同栽培密度)产量看,翻耕>免耕,密度12.00万丛/hm2>18.75万丛/hm2。可见,在连续免耕和高密种植5年后,虽然产量水平没有下降,但其水稻地力产量下降。

    拔节期光强对水稻基部节间长度的影响
    梁开明1,李晓娟1,2,钟旭华1*,田卡1,彭少兵2,黄农荣1,潘俊峰1,刘彦卓1
    2017, 23(2): 32-3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08
    摘要 ( )   PDF(779KB) ( )  

    基部节间过长是导致水稻倒伏的关键因素之一。光强对水稻茎秆基部节间长度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拔节前1叶龄期(S0)、第1节间伸长期(S1)以及第2节间伸长期(S2),采用遮阳网遮光的方法,设置3种不同光强:29%透光率(A)、67%透光率(B)和100%全光照(不遮光,C),研究不同节间伸长期光强对节间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前1叶龄期,基部第1、第2和第3节间长度在不同光强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在第1节间伸长期和第2节间伸长期,随着光强的增加,正在伸长的节间显著缩短,但光强对其他伸长节间的长度无显著影响。回归分析表明,光强与正在伸长的基部节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其他伸长节间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在第1节间伸长期,光强每增加1 000 Lum/ft2,第1节间将缩短0.5 cm;而在第2节间伸长期,光强每增加1 000 Lum/ft2,第2节间则缩短0.7 cm。上述结果表明,光强仅对正在伸长节间的长度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第2节间对光强的反应比第1节间更为敏感。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栽培调控提高群体透光率,避免基部节间过度伸长,从而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不同温光条件对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刘博,吕军,姚继攀,唐志强,解文孝
    2017, 23(2): 38-4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09
    摘要 ( )   PDF(307KB) ( )  

    在本田生产条件下,选用辽宁省选育的1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4个不同播期、移栽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和移栽期的延后,不同品种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移栽期的延后,各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

    江苏水稻生产现状和新形势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李杰1,2,杨洪建1,邓建平1
    2017, 23(2): 41-4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10
    摘要 ( )   PDF(624KB) ( )  

    水稻是江苏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最主要的口粮作物。新形势下江苏水稻生产出现增产不增收、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受损、供给矛盾凸显等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严重影响水稻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按照“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思路方向与“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总结阐述了江苏水稻生产现状,分析指出了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以促进水稻产能稳定、产出高效、产品安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综合信息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7, 23(2): 44-44.  DOI:
    摘要 ( )   PDF(146KB) ( )  
    专论与研究
    辽宁省不同熟期水稻品种株型特征比较研究
    解文孝,吕军,韩勇,李建国,刘博,姜秀英,刘军,姚继攀,唐志强,蒋洪波
    2017, 23(2): 45-4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11
    摘要 ( )   PDF(571KB) ( )  

    以参加2015年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的早熟组、中熟组和中晚熟组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熟期水稻品种的株型特征关系。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主要是弯穗型、轻穗型,中熟品种多为直立穗型、重穗型品种,晚熟品种以半直立穗型、重穗型品种为主;不同熟期品种叶长差异不显著,叶宽表现为中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但叶基角正好相反;二次枝梗结实率表现为早熟品种>中晚熟品种>中熟品种,二次枝梗贡献率表现为中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穗型指数均以下部优势粒为主。

    综合信息
    湖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7, 23(2): 49-,56.  DOI:
    摘要 ( )   PDF(230KB) ( )  
    专论与研究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新品种产量稳定性分析
    刘晴,刘宇强,高世伟,聂守军,刘立超,门龙楠,魏中华,谢树鹏
    2017, 23(2): 50-5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12
    摘要 ( )   PDF(346KB) ( )  

    以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2014年审定的10个水稻新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黑龙江省第二季温带水稻新品种产量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品种中,绥粳16的产量受环境影响较小,稳产性好;龙粳42的产量受环境影响较大,产量不稳定,但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获得高产;参试品种在4个试验地点的表现有很大区别,不同品种在延寿县的表现较好,在方正县的产量差异较大,但是在适宜条件下能获得高产。参试的10个品种中有7个品种其亲本来自2个骨干亲本绥粳3号、绥粳4号,形成2条主干系,由这2大干系参与育成或者衍生出的水稻品种占了供试品种的70%,这7个品种稳产性表现较好。

    信阳粳稻晚播气候适宜度分析
    段斌,方玲,宋世枝,何世界,李慧龙,宋晓华,甄才红
    2017, 23(2): 53-5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13
    摘要 ( )   PDF(504KB) ( )  

    以信阳市近35年(1980-2014年)晚播粳稻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等5个生育阶段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数据为基础,利用前人研究的气候适宜度公式模型,计算研究信阳粳稻晚播后的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苗期气温、降水和日照气候适宜度分别为0.98、0.99和0.63,综合值0.85,适宜度高;分蘖期分别为0.99、0.51和0.54,综合值0.65,适宜度一般;拔节孕穗期分别为0.99、0.87和0.67,综合值0.83,适宜度较高;抽穗扬花期分别为0.70、0.99和0.56,综合值0.73,适宜度较高;灌浆成熟期分别为0.60、0.98和0.57,综合值0.73,适宜度较高。可见,信阳粳稻适当晚播后的气候适宜度总体较为适宜。

    品种与技术
    超级早稻中早39叠盘暗出苗机插育秧模式增产机理和操作规程
    寿建尧1,2,杨长登2,戚航英1,吴森贤1
    2017, 23(2): 57-5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14
    摘要 ( )   PDF(404KB) ( )  

    2011-2015年浙江省诸暨市对中早39进行了叠盘暗出苗机插育秧模式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经5年的试验、示范,明确了中早39叠盘暗出苗机插育秧模式的主要优点和增产机理,总结出了中早39叠盘暗出苗机插育秧技术的操作规程。

    综合信息
    2017年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
    2017, 23(2): 59-59.  DOI:
    摘要 ( )   PDF(135KB) ( )  
    品种与技术
    四川省“十二五”审定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特征特性分析
    杨扬1,2#,况浩池1,2#,曾正明1,2*,罗俊涛1,2,陈光珍1,2,蒋钰东1,2,何兴材1,2,付均1,2,郑军1,2
    2017, 23(2): 60-6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15
    摘要 ( )   PDF(400KB) ( )  

    对“十二五”期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9个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旌优127组合在“优、早、丰、抗”等方面表现较好,其次是川优6203。同时针对参试9个组合存在的垩白高这个共性问题,提出从米粒容重和宽厚比方面着手,降低稻米的垩白。

    综合信息
    安徽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补充)
    2017, 23(2): 63-,70,86.  DOI:
    摘要 ( )   PDF(380KB) ( )  
    品种与技术
    超声波处理对粤晶丝苗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罗昊文,钟卓君,聂俊,唐湘如*
    2017, 23(2): 64-6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16
    摘要 ( )   PDF(473KB) ( )  

    以粤晶丝苗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和种子包衣处理对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以“超声波+种子包衣”处理的产量最高,主要是由于超声波处理增加了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超声波处理可以提高水稻叶片的SOD、POD活性,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提高水稻抗性;超声波处理还可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

    化学用药及田埂作物对稻田蜘蛛的影响初探
    曹奎荣1,王晔青2,朱金良2,孙祥良1*
    2017, 23(2): 68-7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17
    摘要 ( )   PDF(360KB) ( )  

    为探明化学防治和田间作物布局对稻田蜘蛛的影响,对协调防控田、农户自防田和观测圃同期的田间蜘蛛数量进行调查与比较,并分析了田埂作物对稻田蜘蛛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农户自防区,协调防控田的蜘蛛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增加作物多样性可明显提高稻田蜘蛛数量。

    氮肥不同用量对北方粳稻群体质量及品质的影响
    贾东1,孙雅君1,韩雷2,卢晶晶1,宋双1,杜晗1
    2017, 23(2): 71-7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18
    摘要 ( )   PDF(445KB) ( )  

    氮是植物体内氨基酸、蛋白质、核酸、辅酶以及光合色素分子等的组成成分,因此,氮的营养状况与许多生理过程密切相关。针对水稻氮肥用量过高这一突出问题,本试验研究了氮肥施用总量对北方粳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群体库容量以及品质特征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不同氮肥施用量条件下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施氮量的增加对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及群体生长率有促进作用,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最高茎数、最高分蘖数、分蘖穗数和分蘖穗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增加施氮量会导致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上升,精米白度、食味值、峰值粘度、最低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值降低,但不同施氮量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大。

    不同秧龄对机插连作晚稻宁84和甬优538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陈少杰,蒋琪
    2017, 23(2): 75-7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19
    摘要 ( )   PDF(367KB) ( )  

    以宁84和甬优53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处理对机插连作晚稻秧苗素质、出叶情况、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增加,秧苗素质明显变差,主茎叶数逐渐减少,株高变矮,穗长变短,产量降低。宁84和甬优538秧龄23 d、28 d的处理实际产量比秧龄18 d的处理分别降低0.86%、12.80%和2.67%、14.71%。随着秧龄的延长,2个品种的高峰苗数逐渐增加,宁84的成穗率随秧龄的延长而增加,甬优538的成穗率随秧龄的增加而降低。通过品种间的比较发现,相同秧龄条件下,宁84秧苗素质差于甬优538,但移栽后高峰苗数和成穗率高于甬优538。

    超级稻H优518不同播、插期的机插栽培技术研究
    张建设1,杨艳斌2,蔡鑫1
    2017, 23(2): 78-8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20
    摘要 ( )   PDF(523KB) ( )  

    以超级晚稻H优518为试验材料,进行播期和秧龄的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可在同生态区域作双晚机插,最迟安全播种期在7月1日前后,秧龄15~20 d移栽,可在武汉市“寒露风”的常年出现日期9月18日前后安全齐穗;播、插期越早,安全性越高,丰产性越好,最高单产可达723.4 kg/667 m2。

    甬优1540工厂化基质育秧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高威,全坚宇,朱薇,杨云娣
    2017, 23(2): 82-8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21
    摘要 ( )   PDF(303KB) ( )  

    工厂化基质育秧技术是一项具有保护环境、资源再利用特点的轻简、高产、高效稻作技术。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示范、田间定点观察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探明了甬优1540在太仓市工厂化基质育秧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并制定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南粳9108与小龙虾生态种养效益分析及其配套技术
    王显1,冯亚明1*,胡中泽1,周有炎2,衣政伟1,王伟1,焦庆清1
    2017, 23(2): 84-8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22
    摘要 ( )   PDF(443KB) ( )  

    对兴化市南粳9108与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的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配套技术进行了细致介绍。该模式每年在兴化市约有135 hm2左右,每667 m2可产优质稻谷400 kg以上、高品质小龙虾100 kg以上,纯效益   3 000元以上,是传统稻麦两熟模式的6倍。并且其配套技术通俗易学,是一项风险小、效益稳定的种养并举生产方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优质高产杂交中籼新组合内6优138的选育与应用
    刘定友,彭涛,侍守佩,项祖芬,黄廷友,石军
    2017, 23(2): 87-8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23
    摘要 ( )   PDF(276KB) ( )  

    内6优138是用抗稻瘟病三系不育系内香6A与优质恢复系绵恢138配组而成的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病、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于2016年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其选育经过、品种表现、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

    优质香型粳糯稻新品种宣粳糯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黄一飞,李贤胜,唐小马,聂文芳,陈会柱,陈刚明,王振,何小卫,叶军华
    2017, 23(2): 89-9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24
    摘要 ( )   PDF(306KB) ( )  

    宣粳糯1号系由安徽省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晚粳糯120-5与早熟大穗香粳糯品系99-25杂交配组,经多年多世代系统选育,于2011年育成的早熟晚粳糯稻品种,2016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高产稳产,耐肥抗倒,灌浆速度快,熟相清秀,蒸煮具清香,食味佳,熟期适宜,综合抗性好,适宜性广的特点。

    靖粳2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蒲波,袁玉照,姚菊芬,侯瑶,浦军,谭静
    2017, 23(2): 91-9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25
    摘要 ( )   PDF(282KB) ( )  

    靖粳26号系由云南省曲靖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粳稻新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优异的抗逆性,是一个适应性较广的优质、高产、耐寒、多抗粳稻新品种。

    综合信息
    福建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7, 23(2): 92-,94,98.  DOI:
    摘要 ( )   PDF(422KB) ( )  
    品种与技术
    两系杂交稻Y两优886的选育和应用
    李俊周,陈震,杜彦修,孙红正,彭廷,赵全志*
    2017, 23(2): 93-9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26
    摘要 ( )   PDF(277KB) ( )  

    Y两优886是河南农业大学以光温敏不育系Y88S作母本,恢复系益恢66作父本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抗病性强、稳产性好、米质优良,201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稳产耐迟栽水稻新品种楚粳31号的选育及应用
    阮文忠,李开斌,张天春,徐加平,黄文兴,王正伟,段浩平
    2017, 23(2): 95-9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27
    摘要 ( )   PDF(259KB) ( )  

    楚粳31号系云南省楚雄州农科所育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秧龄弹性大、耐迟栽和适宜机插机收等特点。本文总结了其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优质香稻新品种松粳22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陶永庆,刘海英,杨忠良,黄翠,刘会
    2017, 23(2): 97-9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28
    摘要 ( )   PDF(298KB) ( )  

    松粳2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采用人工杂交系谱法选育出的优质香稻品种,全生育期 144 d,需有效积温 2 700℃ 左右,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和活秆成熟等特性,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种植。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宁波市水稻稻瘟病流行原因探讨
    赵丽稳1,许燎原1 *,顾国伟2,刘桂良1, 陈宇博1,翟靖1
    2017, 23(2): 99-10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29
    摘要 ( )   PDF(517KB) ( )  

    论述了2014和2015年宁波平原地区晚稻稻瘟病发生流行特点,并从主栽品种抗性、气象因子、防治措施等方面对发病诱因进行了探讨,以为切实提高宁波市水稻稻瘟病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综合信息
    四川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7, 23(2): 102-102.  DOI:
    摘要 ( )   PDF(123KB) ( )  
    品种与技术
    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的成效与思考——来自浙江省磐安县的实践
    卢淑芳,赵依勤
    2017, 23(2): 103-10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30
    摘要 ( )   PDF(434KB) ( )  

    病虫害统防统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磐安县位于浙江省中部山区,生态环境复杂,水稻病虫害种类、种群及发生规律复杂,病虫防治压力大。本文通过2008-2016年磐安县统防统治的探索,对磐安县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的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推进统防统治的对策与建议。

    综合信息
    天津市2016年审定通过的1个水稻新品种
    2017, 23(2): 105-105.  DOI:
    摘要 ( )   PDF(165KB) ( )  
    各地稻米
    无锡市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
    龚克成1,李育娟1,吴军1, 陈可伟2
    2017, 23(2): 106-10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7.02.031
    摘要 ( )   PDF(453KB) ( )  

    通过对无锡市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当前无锡市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的现状、主要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综合信息
    山东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7, 23(2): 108-108.  DOI:
    摘要 ( )   PDF(161KB) ( )